第871章 成仙之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罕见,未来走到我这一步,想必没有问题,甚至渡劫成仙也有几分希望。”  

云江龙君说道:“当世除了凤凰一族的曦以外,便数你最有可能迈出那一步。”  

“不过现在来看,这种说法要变一变了。”  

云江龙君的看法,也是目前世人公认的说法。  

当今这一时代,有着涅槃骨的曦最有可能成仙,其次就是展现出了天纵之资的周清。  

曦修行以来的表现和周清相比是好是差,这暂且不提。  

在最有可能成仙的年轻一辈中,曦能够超越周清,被认为最有这个可能,主要是因为涅槃骨。  

没办法,涅槃骨在传说中,就是注定登仙,岁帝又是活生生的例子,世人与其说是认可曦,不如说是认可涅槃骨。  

如果周清也有涅槃骨,那么绝对会比曦更被看好。  

不过这都是以前了,周清如今失踪数月,再归来已经是禹余天境,还斩了清微天境的黑龙王。  

这种天赋与表现,实在是惊悚。  

等海州之事传开后,涅槃骨…  

也不是不能被周清压在身下。  

这也是为何云江龙君说这种说法要变一变了。  

周清谦虚的说道:“我如今连大罗天境也还未成就,离成仙还很远,还需要努力。”  

“不必自谦。”  

云江龙君笑道:“我现在只希望自己坐化之前,能够看见你真正迈出那一步。”  

如果能见到那一天,那么云江龙君也就觉得彻底圆满了。  

四五十年的时间,成仙么…  

周清觉得,自己应该用不了那么久。  

嘴上谦虚归谦虚,但他心中的自信,不比任何人少。  

“渡劫登仙,我不敢妄言,但周清,凝聚仙相至关重要,在这一步时切记不可随意。”  

云江龙君叮嘱道:“哪怕是在大罗天境停留的时间久一些,也要多多积累,争取凝聚出足够完美强大的仙相。”  

“这一步,踏出无悔。”  

“我明白的。”  

周清点头,“我定会全力以赴,会尽可能的积累更深的底蕴。”  

天境之后,就是仙境,中间没有其他的境界,并无什么准仙、半仙的说法。  

周清他们交流中的仙相,并非是一个境界,此物大抵可以说是成仙的前奏。  

渡劫成仙后,自身就会转化为仙体。  

武道登仙,肉身升华为仙体,魂魄登仙,那自然就是魂魄升华为仙体。  

到了这一步,极端一些甚至可以不要肉身或者魂魄,在仙体炼成时把肉身或者魂魄直接化为本源,融入仙体中,混元为一。  

但玄黄界历史上的诸多仙人,除非是遭了意外,不然都不会这样做。  

因为这样做了,会提高后续渡劫的难度,让劫难威力更大。  

同时保留肉身或者魂魄,那是有拥有双仙体之可能的。  

到了仙境,魂魄与肉身的关系会进一步变化,如果能拥有双仙体,那会有极大的优势。  

想要蜕变为仙体,有两个要求。  

一为凝聚仙相,二就是渡劫成功。  

凝聚仙相后,让仙相与魂魄或者肉身相合,然后再渡成仙劫,这就是从天境到仙境的所有步骤。  

三步,听起来很简单,就像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简单。  

只是真正难度嘛…  

成仙劫,就是炼仙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仙相与魂魄或者肉身被成仙劫淬炼,渐渐产生根本性蜕变,向仙的方向升华。  

若是成了,那自然就是脱离凡尘,位列仙班。  

不成的话,渡劫失败除了死,没有第二条路。  

或许神庭那样的强大道统中,修行者第一次渡劫失败了,还有二次乃至更多次渡劫的可能,但在如今的玄黄界,渡劫成仙,非生即死。  

而所谓的凝聚仙相,这一步比较有意思。  

按理来说,凝聚仙相,渡劫登仙应该是一气呵成的。  

但事实却是,凝聚仙相后,并不是一定要引动成仙劫,去不去渡劫,这是修行者自己可以做主的。  

有的修行者凝聚仙相后,他对于渡劫登仙并无把握,对自己的实力与底蕴有清楚认知。  

渡劫,就等于找死。  

于是乎,就出现了不少大罗天境凝聚仙相后,就停下脚步的情况,他们不想去寻死。  

这就导致世间出现了一批古怪的大罗天境。  

论境界,他们的确没有超越天境呢。  

凝聚出仙相后,只要不与肉身或者魂魄合一,那仙相的力量并不会反馈肉身或者魂魄,合一的话,就得准备成仙劫了,不能再拖延。  

仙相者的魂魄或者肉身,也是大罗天境的水准。  

仙相不是肉身或者魂魄的变化,而是你对仙道感悟的具象化。  

但论真实实力,仙相一物,终究是通往下一步的钥匙,他们掌握了这把钥匙后,平日战斗也可以动用仙相的力量。  

自身境界加上仙相之力,能够发挥出的实力的的确确超过了大罗天境,并且两者差距还不小。  

因此,完成凝聚仙相这一步,并不能称为准仙、半仙,因为魂魄与肉身并未发生蜕变,只是多掌握了一种力量。  

说到底,这是成仙的前奏,是第一步。  

按正常顺序来说,仙相——渡劫——成仙/死亡,这应该是连续发生的,不应该停在第一步,但因为好多人没有渡劫的把握,偏偏停了下来。  

凝聚仙相后在这一步停下来,其实并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