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二十七载(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有了大势,可他们仍然要比我们强大一些。”  

“怎么会?”维拉克不认同这一点。  

基汀又试着挥了下手,示意维拉克坐下:“还记得纳克织布厂吗?我们证实理论、完善理论的试验工厂,伱曾经待了几个月的地方。”  

“当然。”维拉克这次坐下了,又给人一种随时会站起来的感觉。  

“失败了。”  

维拉克没说话。  

“据温斯顿说,他们的步子迈得太大了,且并未真正探究到深层的问题,被诸多事物局限着。当然,我们一直有这样的心理准备,这也正是我们去试验的意义。现在,他的新著作随着试验与新迸发而出的想法日渐完善,新一轮的试验正在基普市里筹备。”  

“共有论?”维拉克道。  

共同生产,全民所有。  

这本书在维拉克前往巴什前,温斯顿就开始创作了。  

可惜的是他们当初约定好,温斯顿会给维拉克寄信交流观点,但信始终没跟上一路辗转的维拉克。  

“是的。”  

“您想表达的意思是,我们还没办法创建出新世界,也就没有真正能扳倒敌人的力量?”  

“是的。”  

“还是太快了。”维拉克感叹,“很多事情都没跟上。”  

“这种快未必是坏事。我们经受的每一项挑战,都在让我们进步,变得更加强大。”基汀努力让维拉克看到好的一面。  

维拉克仍被政府军弄得精神紧绷:“前提是我们得在挑战中活下来…政府军近在咫尺,您真的没有对策吗?”  

“你呢?有什么思路?”  

基汀很喜欢把问题抛给维拉克,在自己回答之前先让维拉克动脑子推出自己的看法。  

这是维拉克飞速进步的主要原因。  

但这次,维拉克隐约感觉基汀不是在培养自己,而是真的束手无策了:“我觉得不能一味地后撤。我们失去越多,政府军就得到越多。我们越来越弱,政府军就越来越强。”  

“政府军也是这么想的。”基汀道。  

“我在军事方面懂得不多,却也明白,我们的处境很不好。现在留给我们扩充兵力的时间不多,余下的力量在收缩战线后也依然扛着巨大的压力,就连能否维持住都是个未知数…可我想,唯一能破局的,只有打败他们,我们无论如何都要反击。”维拉克的态度很强硬。  

“现在联盟里主流的想法是暂避锋芒,放弃莱泽因。因为约瑟夫在前线传回了消息,政府军集中了全部力量,想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莱泽因。我们守住这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与其死守,不如撤退迂回,从其他地方争取战果。”基汀神情凝重。  

“您呢?是怎么想的?”维拉克心里是不愿放弃莱泽因的。  

掌控莱泽因意义重大。  

它是布列西的心脏,不管是实质意义还是精神认知,都是无可争议的心脏。  

当有一方势力攥住了心脏,优势是明摆着的。  

正是国际平等联盟夺取了莱泽因,士气、民心、威望才飞涨到了力压政府军的地步。直到伯因、莫莱斯接连离世前,全世界各势力都认为他们的胜算要高于政府军。  

现在,一旦他们放弃莱泽因,将更加陷入被动,国际平等联盟的声势、军心也会在雪上加霜之后,再度遭到重创。  

“如果不能接受挫折与失败,我们就不可能成长、胜利。”基汀是理性的,因而是无奈的,“莱泽因若真的守不住,这就不是一个选择。后续那些接踵而至的打击与磨难,是我们必须要接受的。”  

“基普市呢?”  

“视情况而定,不过我和温斯顿有过交流了,要他做好了转移试验场地的准备。”  

“撤出莱泽因,我们下一步又该怎么走?”  

基汀沉吟了一声:“我们可能会进入到更艰难,所需时间更长的斗争中。”  

维拉克认清了现实:“总之,我们并不能如同志们期待的那样,在短时间内扭转局势了,对吗?”  

“嗯。”  

“那蒙勒哥的情况可能…”维拉克觉得自己要违约了,他把蒙勒哥的情况简单向基汀作了说明。  

“无非是留在那里的新同志们要等待更长的时间,这是没办法的。”基汀同样遗憾,“你不用愧疚自责,你做得已经很好了。”  

“问题是,蒙勒哥的人民又能坚持多久呢?他们的生活真的是…”维拉克都不忍把沿途所见说出来。  

基汀见多识广,他了解的甚至比维拉克亲眼所见的更深刻:“我明白的。”  

“…有什么工作是需要我做的吗?”短暂沉默后,有点不知道自己回来能帮上什么忙的维拉克问道。  

“现在有大把的工作岗位缺乏人手,你想做什么?”  

“我想去前线,尽我所能抵挡政府军。”维拉克道。  

他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在基汀看来可能有些幼稚。  

他不再是以前的那个无名小卒。  

身为国际平等联盟的联盟副主席,有更多重要的工作中等着他,前往前线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是性价比最不高的一个。  

“像诺德那样?”基汀提到了刚刚牺牲的诺德,这让维拉克一时无法分辨基汀的话是提示他这么做的下场,还是另有他意。  

“一样,也不一样。”维拉克回答道,“诺德选择奔赴前线,是因为当时我们极度缺乏人手,他想带头影响到更多人去补齐缺口。我也有这一方面的考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