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人物肖像画(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那毕加索画的都是垃圾。  

要说写实好,当代超写实风格遭受的抨击,可比赞赏的人还多。  

绘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传递情绪,这在东西方绘画艺术领域中都是通用的。  

我国古代的人物写实艺术不是没有,但表现形式更多是在雕塑上面。  

比如兵马俑,比如各种神像。  

国画人物画发展至今,虽然没有超越唐代巅峰,但也算得上百齐放。  

像美协副主席何家英先生,他的工笔人物画,清雅明朗,结合了中西风格,在增强现实感和生活气息的同时,又保留了传统国画中的东方韵味。  

称得上创新。  

只是他很多画作都不适合18岁以下的小孩子观看。  

相较之下,陈景乐个人更喜欢白伯骅先生的仕女图,将写意与写实很好地融合到一起,更符合他对国画的审美。  

如果让陈景乐来画人物,他打算走工笔路线。  

打个比方,《鬼吹灯》很经典,但他现在喜欢《神秘复苏》。  

不过怎么个工笔法,就是个人水平还有风格问题了。  

同样是工笔,有人画出来能让大家拍手叫绝,有人画出来却不讨喜。  

总之写字画画这事他记下了,争取接下来几天内逐一完成,早日送到客户手中。  

不管做什么都好,让人久等都不合适。  

另一边,  

消息几经传递,终于传到龙志杰龙老板这里,得知那位陈景乐大师答应后,他很是高兴。  

“若是质量不输刘德强收藏的那两幅,过个几年,保守能翻两三倍!”  

没有靠这个赚大钱的想法,但是很多时候,看到自己买的东西价格不跌反涨,这种感觉就很爽。  

不在赚钱的多少,而在投资成功那股成就感!  

把陈绮云赶回去后,陈景乐准备午睡。  

已经习惯每天中午都小憩一会,不然下午上课学习或者做事情,会感觉精神状态不够好。  

等睡醒过后,再考虑是要学习书法绘画还是别的。  

说起来,很多地方好像中午都不会午睡。  

北方省份他就知道一个三晋,而且程度比岭南还夸张,属于全员午睡那种。  

岭南的话,大部分人中午都会小睡一会儿,通常上课或者上班群体,中午12点到下午2点中间这两小时,是用来吃饭休息,有些甚至会到2点半或者3点。  

陈景乐睡醒的时候,雨基本停了,就剩一些时不时飘落的毛毛雨。  

对着窗外发了会儿呆,望着天上的厚厚云层,忽然对“客似云来”这四个字,有了新的感悟。  

好吧,灵感突然出现,挡都挡不住!  

当即连忙拿出笔墨纸砚,挥毫写下四个让自己很是满意的字。  

“搞定!”  

今天的书画任务就算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可以看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内容。  

比如历史。  

之前把国史大纲看完后,算是将自己那点历史知识按时间顺序梳理了一遍,初步建成自身的历史知识体系。  

接下来就可以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来做深入研究了。  

商周以前的部分存在争议,不过陈景乐不在乎,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先学,把一切知识都塞进自己脑子里,等知识储备足够了,他才有资格去质疑或者辩论,提出自己的见解。  

不然以他现在的水平,就去否认或者肯定,有什么意义?不跟民科一样?  

所以得先去学!  

历史真的是很有趣的东西。  

作为一个当代人,作为一个只走过30年春秋的现代人,却可以在浩瀚的岁月长河中,站在更高的维度视角,去观察很多很多人的一生,他们从出生到死亡,他们经历过的大大小小,各种情绪,都被历史所记录下来。  

没被记录下来的部分,等着你去探寻发掘。  

这种跨时空的对话体验,是其他学科无法给予的。  

再一个,读史有助于陈景乐对历史唯物主义以及马哲的研究,他除了读史,还读思政、马哲,这些都离不开历史。  

就连书法绘画这些,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相关描述。  

陈景乐除了看,还会在看的过程中,写一写随笔。  

也许用得上,也许用不上。  

不管用不用得上,他觉得自己应该先写下来,到有需要的时候,自然就会用上了。  

先更一章。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