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歪果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陈景乐递完小纸条,几乎是以飞奔的速度逃离图书馆。  

他怕别人追上来揍他。  

第一次做这么大胆的事,换作以前,他都是选择在窝囊跟生气之间,选择生窝囊气的。  

看来系统对他的影响真大,都敢线下重拳出击了。  

“希望那两个女生晚上睡觉,不要气得蹬被子才好。”  

嗯,就当作是对她们打扰到自己看书的小小惩罚了。  

回到家,此时已经来电。  

“来电就好。”  

陈景乐拆了包小饼干,又吃了点水果。  

外面夜宵摊位挺诱人的,特别是烧烤,夏天烧烤生蚝配冰镇啤酒,那叫一个爽。  

不过他还是忍住了。  

已经洗完澡,不想再沾一身味道。  

再就是江北这边烧烤价格贵得飞起,人均一百顶多吃个六七分饱,要是加上酒水,就更夸张了。  

一根茄子敢卖十块钱!  

以前卖十块钱一根的烤玉米,现在更是都弄成玉米粒串了,一串一块,一根能弄三四十串!  

你怎么不去抢?!  

说得好像他不会烤一样。  

陈景乐寻思:“回头我就弄个烧烤架子,自己在家烤着吃!”  

距离上一次吃烧烤,好像已经过去很久了。  

一个是怕上火,岭南这边的水土气候,乱吃东西后果很严重;再一个年纪大了,也不爱喝酒,大家聚餐都默默选择早茶,或者简单养生的夜宵。  

不过偶尔吃一次,问题不大。  

想到这,陈景乐书也不看了,开始研究怎么做烧烤。  

这年头只要你用心找,互联网上什么教学视频都能找到。所谓的烧烤秘方,多的是愿意免费分享的人,一镜到底手把手教你怎么烤的都有,简直就是把饭喂到你嘴边。  

根本不需要大几千去买别人的。  

“要是连获取免费资源的能力都没有,也别学人家做生意了,多半是赚不到钱。”  

有些人就喜欢盲目跟风,钱买了配方,买了摆摊车子买了一堆食材。  

结果第一天出摊,收入0元。  

第二天还是收入0元,  

第三天收入2000元。  

做不下去,把车卖了。  

看似段子,事实上这种情况现实中真不少。  

这两年烧烤很受欢迎,遍地开。  

网上最火的烧烤,莫过于东北烧烤跟淄州烧烤,都是量大实惠服务好,口碑这块是做起来了。  

陈景乐之前上班当牛马的时候,就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去这两个地方玩一玩,品尝下人家的地方特色美食,体验不一样的文化风情。  

结果好几年过去,由于各种各样原因,这个目标一直没能实现。  

深感遗憾。  

江北这边的烧烤,则主要以碳烤生蚝闻名。  

本地生蚝虽然个头不算大,但肉质鲜美,配上老板自己调制的蒜蓉辣酱,广受好评。  

要是再放点鸡腰子…  

用本地话说就是,“今晚床板都督断”。  

尽管科学已经证明,起作用的不过是生蚝体内的锌元素,而实际上生蚝的锌含量是微乎其微的,远不如直接吃葡萄酸锌片。  

奈何国人对生蚝的作用就是坚信不疑。  

本地生蚝虽然好,奈何产量不高,卖得更多的,其实还是打着本地生蚝旗号,但实际上是隔壁兄弟省市或者东部沿海运过来的其他品种。  

每个地方由于水质、品种、生长周期等区别,生蚝品质差距其实挺大。  

好不好吃,除了烧烤技术原因外,再就是看个人喜好。  

有人喜欢鲜甜,有人喜欢肥美。  

众口难调。  

除了生蚝外,还有大虾元贝青口贝八爪鱼小鲍鱼等,也是烧烤摊上的海鲜常客。  

论吃这块,国人当仁不让。  

还是那句话,恩格尔他懂个锤子的美食!  

对陈景乐来说,烧烤食材跟炭火不是问题。  

这些菜市场跟超市都有卖。  

不追求利润,不需要考虑大批量进货价的情况下,只需要看品质。  

对普通人来说,难点跟关键点在于烧烤的火候,没烤熟或者烤老了都不好吃。  

再一个,涂抹调味料的时间点也很重要,要让调料在烤制过程中,充分渗入到烧烤里头。  

比如肉串在烤得滋滋冒油的时候,就是撒调料的最佳时机,这样既不会脱落浪费,又不会影响炭火温度。  

而茄子韭菜等蔬菜类,则是熟了出炉前撒调料最好。  

这些都很考验眼力跟经验。  

然后就是烧烤酱料的调制了。  

其实照着网上别人分享的酱汁配比来做,一般难吃不到哪去,顶多再根据当地口味稍加调整。陈景乐看了几个别人给出来的配方,心里大概有数了。  

根据自己的“厨师”经验,增加或剔除一些调味料,以求做到更加美味更加香气四溢。  

这方面他就比旁人更有优势。  

后期还能不断做出调整,精益求精。  

唯一不好的,就是大晚上看着屏幕里的美食,馋得受不了,只能啃点干粮,吃点水果。  

“我也是有病,大晚上的搜什么烧烤教程。”  

吐槽几句,吃完东西才去刷牙,准备睡觉,时间已经来到10点了。  

小被一盖,谁都不爱。  

今晚系统给他唱的摇篮曲是《踏浪》。  

小小的一片云呀慢慢地走过来请你们歇歇脚呀暂时停下来山上的山儿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听着耳旁温柔的歌声,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