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无名小卒,还是扬名立万?(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普通人自学肯定没有报班效率高。  

陈景乐最大的优势,是能在系统的帮助下,通过摄取外界零散的专业知识,快速建立起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这就胜过绝大多数人了。  

相当于拥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老师,还是专属私教。  

因此,他完全有能力可以自学。  

“徐悲鸿先生在画范中提到,点右成金,超凡入胜的秘诀,一要位置得宜,二要比例正确,三要黑白分明,四要动态天然,五要轻重和谐,六要性格毕现,七要传神阿堵…”2  

陈景乐的学习步骤,大概就按照这么个顺序来。  

从线条到比例,从动感到细节,从三大面到五大调…  

“看似简单的素描,要学的也不少啊。”  

足足看了一个钟的理论教学,陈景乐才开始动手实践。  

最开始只是随意涂鸦,以找手感为主,系统的强大,会帮他修正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控笔排线等问题。  

渐渐地,他找到了方向。  

“素描的本质是结构。”1  

这话是老一辈艺术家、央美教授高宗英先生说的。  

他认为光可变,调可变,唯独结构形本身始终不会变。  

素描就是通过对表象的观察、认识、理解,艺术地表现结构的本质,把表与里完美地统一。  

想明白这点后,很多问题都豁然开朗。  

于是陈景乐随手涂鸦的东西,前面看似杂乱无章,但涂得多了,成型后给人感觉,好像又还行。  

这就是很明显的进步。  

最让陈景乐觉得很神奇的地方在于,当他觉得练得差不多了,下定决心,要画一幅完整的作品后,落笔之前,自己脑海中已经出现画作成品的大致样子。  

人脑自动实现3D建模!  

就很棒!  

于是,他放空思维,全身心投入到绘画当中。  

铅笔不停地在纸张上打磨,勾勒出完美的线条比例,令人眼前一亮的光影对比,跟色调变幻带来的质感细节。  

画完后,陈景乐定睛一看——  

一双吊带嘿丝的大长腿。  

只有一双美腿,没有上半身。  

“XP不小心暴露了,还好没人看见。”  

不过画得是真不错。  

陈景乐啧啧称奇,他都有点不敢相信这是自己画出来的,前后才一个多小时啊。  

以前很是羡慕那些涩图大佬们,想看什么就画什么,而现在,自己也掌握了这等本事…  

“要不要造福群众呢?”  

陈景乐陷入思考。  

从感性角度来讲,他是最想画给大家看的那个,不为名不为利,纯粹想着从群众中来,回到群众中去。  

不过一想到扬名立万的下场,大概率是锒铛入狱,他又怂了。8  

肯定想画票子呗,一不小不就成牢弟了诶,还是留着自己欣赏吧!  

他将这幅画暂且命名为艺术。2  

这叫雅俗共赏!  

确认各个细节都让自己满意后,就在右下角签上名字,再盖个章,小心翼翼收藏起来。  

这可是他除了小学时候画苹果树小房子外的第一幅绘画作品,相当有纪念价值。  

“这么看来,第二份神秘礼物的方向,算是找到了。”  

想必陈绮云会喜欢的吧?  

记得她也很喜欢画画来着,就是画出来的东西,还停留在幼儿园小班水平。3  

对比自己的轻松入门,陈景乐不禁想起那些参加艺考联考的学生们。  

他们的素描作品,那叫一个“高分的作品千篇一律,低分的作品形态各异”。  

参加高考的美术考生三四十万,但八大美院每年也就招一万人多点。能考上的自然都算天赋不错,但没考上的学生作品也很有意思。  

什么乱七八糟的都有,称得上群魔乱舞。  

毕加索派、惊悚画派、伪人画派、简约线条派等等。  

感觉就是不愁吃喝的富家子弟,专门来给考官上一课的。  

陈景乐不得不确信,抽象这东西,确实比画画更需要天赋,努力在人家的天赋面前,一文不值。  

不过美院在绘画艺术领域,也只是入门。  

要想成为知名画家,同样需要像书法一样,要有顶尖天赋,要拜码头、要参展、要运营。  

都不简单。  

“还好我只是单纯想学。”  

不求名不求利,就不用考虑纠结那么多,爱谁谁。  

初步掌握素描的要领后,陈景乐便把目光转向水墨画。  

他的书法学会控笔后,算是有一定基础,但要练习国画,光会这些,还不够。  

国画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前人已然积累了足够丰富的经验,后人顺着前人开拓的道路前进,能省去很多功夫。  

例如黄宾虹先生就曾提出控笔五笔法一说,即平、圆、留、重、变。  

所谓“平”,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  

所谓“圆”,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  

所谓“留”,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  

所谓“重”,执笔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  

所谓“变”,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