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人人皆可化龙(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杨合没有携带物件,眼前浮现三张面孔。  

依旧是渔夫、庖丁、书生,先前自己闭关的几日,角色竟然没有遭遇意外,信息也别无二致。  

“怪事。”  

“按理说每个典故应该都是祸端频发,怎么感觉,陈塘关似乎能勉强维持着现状。”  

是否消耗1点灵视刷新身份杨合迟疑半息后选择刷新,结果又是三个绿品角色,甚至有角色牵扯到李家府邸。  

菜贾(绿):你负责将军府每日的时蔬,途径后院,你听到里面有阵阵叹息传来。  

短工(绿):码头天天都有运不完的鱼鲜,你与商会的东家签了短契,凌晨时分上工。  

修船匠(绿):鱼鲜收获之际,木船极易损伤,特别是船底稍有不慎就会多出几道破口。  

“叹息会不会来自殷夫人?鬼芙蕖的化身都是厉鬼,本体至少相当于煞鬼,难弄啊。”  

是否消耗10点灵视刷新身份杨合再次刷新,总算出现白色品质的角色。  

说书人(白):你为糊口你常年四处漂泊,听闻沿海富饶便动身赶往,正打算渡船过河。  

杨合眉头一挑,察觉到其中异样。  

绿品角色全是陈塘关的当地人,事出反常必有妖,又是否和形似巨型蠕虫的龙鬼有关?  

“扮演说书人吧,说不定外乡人反而容易探究真相。”  

是否消耗2点灵视,传授身份〈说书人〉望气术是否消耗2点灵视,传授身份〈说书人〉三头六臂法身“可惜,角色哪怕有两鬼加身也不过初入弱鬼,其实意义不大,如果能更进一步就好了。”  

杨合突然心念一动,尝试着传授万化百鬼混元经。  

是否消耗40点灵视,传授身份〈说书人〉万化百鬼混元经“还真行。”  

杨合财大气粗,反正只要灵视不跌落到千数以下,对于五感的加持不会有明显衰弱。  

说书人(绿):你靠着两门天生神通一直四处漂泊,不久前听闻沿海富饶便动身赶往,正打算渡船过河。  

“天生神通?意思是万化百鬼混元经让两鬼后天返先天了。”  

杨合饶有兴趣,事实证明扮演角色有很多门道需要摸索。  

“确定。”  

陈塘关正值初秋,沿岸的草木沾染枯黄,水面飘荡残叶。  

五人焦急的站在岸边,看着远处正轻飘飘的荡来一叶孤舟,他们忍不住长舒一口气。  

“总算来咯,前往陈塘关的渡船怎么如此之少?”  

妇人怀抱婴孩,忍不住出言抱怨,引得为首的中年壮汉不满道:“陈塘关的规矩就这样,你们外乡人讨生活就得守规矩!”  

旁人劝道:“王四爷,这不是苦等两三个时辰了嘛。”  

王四爷冷哼一声。  

因为天色昏暗,能看到船头已经点燃烛灯。  

王四爷环顾众人,见到居于身后衣着得体的青年,“杨合,你是说书先生,懂得读书识字,路途中千万看好他们别出乱子!”  

“知道咯。”  

杨合点头回应,其余人纷纷投来敬畏的目光。  

商朝还未有科举制度,从官只能举荐,能识字就说明家世不错,并且说书人通常见多识广。  

杨合降临典故世界时,该角色已经在岸边许久。  

他不动声色的耐心等待,发现四人皆是外乡而来,说是乘船渡河,更像偷渡前往陈塘关。  

王四爷负责安排船只,一直东张西望不知在忌惮什么。  

杨合余光一扫王四爷,后者正是陈塘关的当地人,反正自己看不出有何异样,依旧不明白绿色品质到底特殊在哪里。  

叮铃铃。  

孤舟有铜铃晃动,提醒众人即将靠岸。  

杨合眉心不经意睁开鬼瞳,船上还有三四人,阴气薄弱,长时间接触湿寒,阳火也不旺盛。  

练气士:瞳鬼(恶鬼)  

异类:势鬼(恶鬼)  

因为传授万化百鬼混元经的关系,说书人体内两鬼已经达到恶鬼境,实力有本体的三四成。  

船只停泊不动,里面探出个瞎眼的船夫。  

“都愣着干嘛,上船!”  

王四爷递给船夫钱袋,“老祝,接下来一路好走吗?”  

“无妨,就是天色不好。”  

王四爷吓得脸色惨白,“不如明日再说?”  

祝姓船夫沉声回答道:“不用明日,你知道水里的龙王不喜欢外乡人,什么时候渡河都是脑袋别在裤腰上,不冒险咋赚钱?”  

王四爷闻言也不耽误,把众人一一推上船只。  

他自己站在岸边,取出纸钱不断洒进水里,嘴里含糊不清的念叨着,似乎在祈求龙王息怒。  

杨合眉头微皱,踏足船只的瞬间灵视开始增长。  

“外乡人…”  

“难道尸道童遭遇巨虫也是因为外乡而来?”  

滴答。  

雨水落在水面,不过只是零星小雨。  

船夫迟疑几息,眼见断断续续的雨水降落,连忙取出长杆用力一撑岸边,孤舟驶向河道。  

河道是入海口,尽头是辽阔无垠的海洋,另一头的陈塘关并非城镇,而是一处险要关隘,只是四通八达汇聚大量民众。  

杨合主动坐在外侧,视野开阔能看到水面。  

船上除去船夫都来自外乡,角落还蜷缩着一个邋遢的老人,酸臭弥漫,使得气氛沉闷。  

妇人摇晃婴孩,“妮儿,用不了多久你就能见到爹爹咯。”  

船夫好奇的问道:“你男人在陈塘关干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