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女娲赐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哪吒蠢蠢欲动的想要教训李靖,杨合连拖带拽回到座位。  

此时已有七八道身影盘坐,但大部分仙人都搞不清楚来历,只能察觉一道道目光投向自己。  

“太乙道友,乾元山的弟子确实资质上乘。”  

“嘿嘿嘿,老夫弟子只是区区天生仙体。”  

也有声音忍不住打压太乙真人的气焰。  

“鬼娃运道多舛,出世后必然要经历多次劫难,至于尸娃,仙体是没错,奈何尸解一道终究是旁门左道,未来难成金仙。”  

太乙真人笑而不语,懒得解释杨合仙体的玄妙。  

此时封神大战还未兴起,阐截两教至少表面井水不犯河水,不过言语间已经有火药味。  

杨合听不见仙人间的剑拔弩张,也不想彰显自己的存在感。  

但凡有人使个绊子,他都承受不住,老老实实窝在角落参悟机缘,等待典故完成才是正理。  

“咿呀。”  

哪吒面对审视深感不适,浑身阴气暴涨。  

杨合连忙安抚,生怕哪吒会失控。  

“无论节庆危不危险,哪吒都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不过也没办法,按照太乙真人的说法,唯有我和哪吒一同才能承受圣人降临的恐怖。”  

哪吒没心没肺,举动全凭喜怒行事。  

杨合逗弄哪吒许久,后者逐渐不甘于困在鬼手掌心。  

“师兄,咱们先说好,节庆有圣人降临,稍有不慎就会身死道消,你可不能乱跑乱逛。”  

哪吒点点头。  

杨合迟疑几息,也明白一直束缚着哪吒不现实,就怕鬼手的气息引起女娲娘娘注意。  

鬼手松开,哪吒躺在书桌上玩弄蜡烛,显得怡然自得。  

杨合心惊胆颤的观察着,发现哪吒还算懂得分寸,至少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熊孩子。  

倒是把黑猫吓得够呛,全程应激毛发炸起。  

“师兄,我把吃食都放在你身旁了。”  

仅剩的十几块大补条垒成一列,哪吒有事没事啃两口,没过一会儿已经响起阵阵鼾声。  

“带孩子真难。”  

杨合取出香烛点燃,趁着闲暇燃眼修行。  

琉璃膜缓缓成型,没有哪吒的打搅,终于在第二天时孕育出完整的第一层琉璃膜。  

在此期间,官宦的位置已经坐满,而仙人来的不过十人。  

邪祟的三个蒲团依旧空空如也。  

杨合目光扫过,注意到纣王就坐在首位,光看表面,压根不像封神演义中的昏庸无度。  

纣王几乎一动不动的坐在蒲团上。  

杨合随即发现,纣王身后便是闻仲和黄飞虎,两名年轻的皇子则在第三排与群臣并列。  

他多看几眼皇子,隐隐有种预感。  

如果自己遇到牵扯朝歌的典故,说不定有机会扮演大商皇子,印象中两人好像都榜上有名。  

大商的将领在最后两排,能人异士其实不少。  

除去如同别人欠钱的李靖以外,还能看到四名身形魁梧的将领,哪怕蹲坐着都极为突出。  

“魔家四将至少六七米了吧?光凭外表就知道是猛人。”  

杨合嘴里念叨着,与哪吒一起吃瓜张望,作为一个略知封神演义的三好青年,在节庆现场颇有种给真人秀当嘉宾的错觉。  

此时,有道清亮的女声从旁传来。  

“魔家四将,你认得?”  

杨合下意识一瞧,顿时冷汗直流。  

身旁蒲团坐着的不是别人,是活佛名义上的师姐广寒仙子,后者一袭轻纱,皮肤泛着点点光芒,倒是没有雕像的特征。  

“杨合,你果然认得我。”  

“嘶…”  

哪吒护犊的挡在杨合面前,做出个龇牙咧嘴的表情。  

“杨合,我本以为活仙是你的化身,没想到竟然毫无关联,有意思,为何冒险帮他落座?”  

“晚辈是为其心脏,取走后不可能放任不管。”  

“呵呵。”  

广寒仙子捂嘴一笑,“杨合你心性不错,如果愿意拜入女娲门下,成为圣人弟子不难的。”  

“晚辈已是阐教弟子。”  

“恩。”  

广寒仙子不再理会杨合,闭目打坐起来。  

杨合深表怀疑,主殿内的童女像是广寒仙子化身,后者在原作中也确实是女娲弟子。  

接下来的一天一夜依旧相安无事。  

朝歌全城都在为女娲降临而歌颂,街道巷弄站满民众,婴孩停止哭泣,面露憧憬。  

相对应的,无数魑魅魍魉同样在狂欢。  

就在日落月升之际。  

日月当空,伴随星光点点,时间仿佛陷入静止。  

杨合不顾会折损阳火环抱哪吒,呼吸沉重的盯着主殿,广寒仙子都睁开眼睛。  

只听有声音唱道,仿佛来自天地间,不似人言。  

“率阖境黎庶,敬备三牲、五谷、醴酒、香果诸般祭品,恭祭于圣母女娲氏尊前。”  

杨合头皮发麻,如果没有认错的话,声音与女娲道场的老媪一模一样,邪祟主持节庆?!!  

祭台上的香炉突然冒出滚滚浓烟。  

眨眼间浓烟便笼罩朝歌。  

杨合哪怕有灵视在,都觉得浓烟难以看透。  

“圣母女娲,功高盖世,抟土造人,赋予世间生灵之形骸,开启人道繁衍之序章,又炼石补天,补乾坤之缺漏…”  

杨合咽了口唾沫,一旁的广寒仙子再次不知所踪。  

他耳边响起太乙真人的传念,“平心静气,圣人走来祭台的一路,是可以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