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自投罗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罗恩和卡维娅约了在蒙迪迦咖啡馆见面,这里的环境很好,比她逼仄的公寓宽敞太多。  

当然罗恩猜测,卡维娅对他还不是那么放心。他是印度男人,那种和女人共处一室,做出什么事也不奇怪的印度男人。  

上次允许罗恩上楼,已经是她的大胆冒险。这次要聊的事情更多,待的时间更长,还是咖啡馆更“保险”一些。  

蒙迪迦咖啡馆里的人不多,角落里坐着几个阿拉伯人,靠门的地方有两个神情谨慎的亚裔,位置最好的窗前则被一位悠闲的欧洲人霸占。  

时尚漂亮的卡维娅进来时,不自觉吸引了咖啡馆里大多数目光。他们很少见到这么自信又美丽的印度女人,尽管这里是全印度最发达、最开放的商业都市。  

“嘿,罗恩。”她走过来自然的拥抱他,脸上满是微笑。  

这又是一个出人意料的举动,绝大多数印度女人都不会这么做。  

罗恩喜欢她,并回以热情的拥抱。她浓密的暗褐色头发蓬乱塌斜,背部挺直,眼神清澈。  

当她拥抱罗恩时,手指会在他脖子上随意而友善地触碰,柔软的叫人销魂。  

“最近在忙什么,还在写你的犯罪记录报道?”罗恩问。  

“差不多,你呢?”  

“在忙着犯罪。”  

“你这个坏家伙也会做这样的事吗?”卡维娅大笑。  

“在印度没什么不可能。”罗恩开玩笑的耸耸肩,然后叫来服务员点了两杯咖啡。  

“这句话说的没错,”她点头,“在印度贿赂都不能算是犯罪,要不然我的犯罪报道永远也写不完。”  

“好了,别为这种事烦心了。连英笛拉.甘地都拿它没办法,你能怎么样呢?”  

“我就是痛心,罗恩。你永远不知道每天有多少贿赂在私底下进行,尤其接触了一些内幕之后,你真担心哪天这个国家会崩溃掉。”  

英笛拉.甘地比她的父亲更像一位独裁者,连她都对这种现象束手无策,更何况后来者。  

罗恩理解卡维娅的心情,她刚从国外留学回来,还励志成为一名记者。  

最初接触这种事的时候是痛心,但接着可能就是麻木,最后融入进去也说不定。  

因为贿赂已经成为了印度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人可以幸免。  

“放心吧,印度不会崩溃。虽然在独立之初,它就是一个由无数的小叛乱团体组成的国家。  

但有某种东西把它们维系在了一起,或许是种姓,又或许是文化、情义.其他什么的。总之,它没那么脆弱。”  

“噢!老弟,这句话真妙,我得记下来。”卡维娅掏出随身的便签本,开始写字。  

“这是访谈吗?”  

“你走运了!本记者的第一次专访就交给了你,yaar。”  

两人对视,然后哈哈大笑。  

“说真的老弟,你一点都不像个印度人。我在国外待了很长一段时间,你知道吧,但你比我还像那个刚回国的人。”  

“我能说什么?我天赋异禀?又或者我书读的太多,被父母教育的更好?”  

“你还真别说,你是我见到的第一个不在乎种姓,却又出自印度教家庭的人,我很好奇。”  

“我只是尊重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另外我自己也在或多或少的享受高种姓带来的便利。”  

“我就是喜欢你这一点,老弟。”卡维娅认为,罗恩之所以受迪让、维拉杰、海拉、玛丽他们的喜欢,就是因为他懂得尊重且真实。  

“你这么说很让人高兴,不过还是聊聊今天见面的事吧,我这几天一直在等你的电话。”  

“你可真是个不解风情的混蛋,”卡维娅笑得咬牙切齿,“都在这里,你自己看吧。”  

她整理了很多资料,有的是从报纸上裁剪下来的豆腐块,有的是手写的便签条,还有的甚至是复印下来的内幕消息。  

罗恩给了她一个讨饶的微笑,随即低头看起了这些东西。  

内容很细,一直追溯到了夏尔马纺织厂成立的背景。印度刚刚独立的那会儿,国内最先发展起来的制造业就是纺织厂。  

数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由政府解决,穿衣服问题就交给了商人。服装对技术没什么要求,兼市场巨大,于是吸引了一大波人投身服装业。  

短短十多年后,不仅成衣厂巨多,连带着上游的纺织厂也开始猛增。到了七八十年代,仅孟买就有两百多家纺织厂。  

夏尔马的工厂大抵就是在那种大潮下诞生,吃了几年红利,他的工厂发展迅猛,车间几乎每年都在扩建。  

只不过好景不长,随着社会变迁,孟买产业调整,加上竞争日益激烈,纺织厂进入八十年代后就陷入了疲软期。  

但真正给孟买纺织业致命一击的是82年的那次大罢工,工人们不满微薄的薪水、肮脏的工作环境、随时可能被取消的奖金,他们决定联合工会发起抗议活动。  

他们找来了赫赫有名的萨曼特,他曾成功组织过汽车行业工人的罢工,使得工资大幅提高。  

那一次他们联络了孟买65家纺织厂中,近25万工人发起罢工,希望增加奖金和工资。  

可是,跟汽车业不同,孟买当时的纺织行厂已经是夕阳产业,高种姓企业主自然不愿意屈服于低种姓工人的要求。  

因此,哪怕罢工让经济和行业已经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工厂主和萨曼特都互不退让。  

最终,罢工没有为工人取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