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都是误会(2/3)
驿郡公徐世茂求见的,没成想皇帝陛下已经知道了此事。
他虽然愣神了片刻之后,但还是很快便反应过来,当即低声喊了一声‘是’后,便急忙退下,去传徐世茂觐见。
不多时,徐世茂觐见。
“臣新驿郡公徐世茂,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徐世茂恭敬不已。
“平身吧。”
而郑均见此,神色平静,对徐世茂道:“新驿郡公为何在此?朕不是令尔驻于雁门外吗?”
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徐世茂便恭敬道:“臣谨奏陛下,日前,武逆之师忽作鸟兽散,臣便知晓天威所至,陛下得胜,那武逆得知此事,必然惶惶不可终日,安敢复萌犯境之念?故特此来驰报军情。”
听闻此言,郑均不由轻笑一声,张口道:“不错,朕先斩那西狄大祭司,又追杀西狄的胡杨单于于阴山,将其斩杀。西狄三元丹,已去其二,西狄不足为患。”
“你不来,朕也要去诏你。”
说罢,郑均顿了顿后,继续冷声道:“那武黎扬趁着朕闭关修行之日,胆敢联合西狄犯边,此罪真不能容也!便欲与世茂商议,如何剿灭那武黎扬。”
武黎扬,不能留了。
此人虽然在两年前,与郑均一起拥立了大周末代皇帝景隆皇帝为敌,但终究不是同路人。
人生南北多歧路,既已经分道扬镳,那郑均自然不会念及当初的情分,对他手下留情了。
即刻诛灭,才是王道!
徐世茂闻言,当即进言献策。
不多时,龙武卫士卒复返,在殿外道:“陛下,肃州节度使府有使者来,进奉武逆书信。”
听到殿外声音后,郑均便一抬手来,将那书信以真元收来,接着便不客气的出言道:“使者滚蛋,书信留下。”
殿外闻言,也不敢有丝毫言语,当即退下。
而郑均则是拿起那武黎扬的书信,拆开来看。
内容很简单。
千言万语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都是误会。
书信上的内容是武黎扬亲笔,他显然是怂了,写信来求饶来了。
对此,郑均不由冷笑不已。
现在想起来认怂了?
在干嘛去了?
“陛下。”
忽然,徐世茂在此刻张口道:“不若放这武黎扬一马,责令其离开雁门,滚去胶东效力。”
听到徐世茂的话语,郑均抬起头来:“你的意思是让他去投奔那冒名顶替之辈?”
永昌皇帝十有八九是真回来了。
但郑均的大汉政权自然不可能承认那永昌皇帝没死,自然要称之为冒名顶替之辈了。
“朕怎么听闻,中原大战,那人实力不俗,打得齐王连连败退呢?”郑均道,“那人麾下,唯有舒卫渊罢了,以两尊元丹对抗七尊元丹都有如此威势,若是让这武黎扬再去,岂不如虎添翼?”
“陛下,那人再强,也只是一时之快罢了,待伪周的齐王、汉王、魏王、越王、魏搏虎、杨辉、杨弘协调完毕,一同出手,战况便会逆转。”徐世茂道,“胶东一郡,如何抗衡七尊元丹?”
是的,永昌皇帝再怎么厉害,面对这七尊元丹武圣,也是无可奈何的。
在徐世茂看来,那人虽然如闪电般归来。
但也顶多是能支撑个四五年,早晚离不开一个败亡。
一旦那边神武皇帝的儿子们腾出手来,对付的会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此,不如将武黎扬送过去,缓解压力。
郑均闻言,觉得有些道理。
斩杀武黎扬,顶多增加一些偿还进度而已。
但如果让武黎扬去胶东,则是又能拖延一段安稳时间。
自己也能够在这段时间内,继续潜心修行了。
郑均如今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早突破至元丹巅峰的境界,将‘天下主’法相预支出来。
直接给全天下一个大变法相。
“既如此,便拟诏吧。”
郑均深吸一口气,张口道:“如此,也能彰显朕的仁德。”
“诺。”
徐世茂当即拱手称是。
而下诏之后,郑均则是内心隐隐感觉有些不安。
倒不是说他对武黎扬有些不安。
而是对那永昌皇帝有些不安。
毕竟这家伙根据当日蔡抗的话语来说,已经是自爆元丹逃了。
如今又以超级元丹的身份归来,打得齐王、魏搏虎抬不了头,连战连胜,确实让郑均有些费解。
“东海之地,上洞伏龙真君。”
郑均呼出一口气来,这永昌皇帝背后,必然是这尊法相高人了:“根据蔡老头所言,此辈修行的法相乃是‘盗天机’,莫不成…”
郑均已经隐隐有些猜测了。
不过这猜测,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毕竟胶东郡和自己如今的疆域,不说是天南海北,也算是相隔千里。
而且就算是那‘上洞伏龙真君’真的有什么想法,天塌下来也有高个顶着,怕什么?
一念至此,郑均心旷神怡,当即将目光对准凉州。
武黎扬若是走了,接下来就只剩下凉州了。
东海之畔,惊涛拍岸,雪浪堆礁。
一青年道人独坐危矶之上,玄裳猎猎,若垂天之云翻卷于九霄。
其手执九节青竹竿,金丝纶线隐没于白沫激浪之间,浮标随波沉浮,恍若蓬莱仙岛乍现于沧溟雾霭。
忽见怒涛如山崩倾压,道人却凝然端坐
他虽然愣神了片刻之后,但还是很快便反应过来,当即低声喊了一声‘是’后,便急忙退下,去传徐世茂觐见。
不多时,徐世茂觐见。
“臣新驿郡公徐世茂,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徐世茂恭敬不已。
“平身吧。”
而郑均见此,神色平静,对徐世茂道:“新驿郡公为何在此?朕不是令尔驻于雁门外吗?”
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徐世茂便恭敬道:“臣谨奏陛下,日前,武逆之师忽作鸟兽散,臣便知晓天威所至,陛下得胜,那武逆得知此事,必然惶惶不可终日,安敢复萌犯境之念?故特此来驰报军情。”
听闻此言,郑均不由轻笑一声,张口道:“不错,朕先斩那西狄大祭司,又追杀西狄的胡杨单于于阴山,将其斩杀。西狄三元丹,已去其二,西狄不足为患。”
“你不来,朕也要去诏你。”
说罢,郑均顿了顿后,继续冷声道:“那武黎扬趁着朕闭关修行之日,胆敢联合西狄犯边,此罪真不能容也!便欲与世茂商议,如何剿灭那武黎扬。”
武黎扬,不能留了。
此人虽然在两年前,与郑均一起拥立了大周末代皇帝景隆皇帝为敌,但终究不是同路人。
人生南北多歧路,既已经分道扬镳,那郑均自然不会念及当初的情分,对他手下留情了。
即刻诛灭,才是王道!
徐世茂闻言,当即进言献策。
不多时,龙武卫士卒复返,在殿外道:“陛下,肃州节度使府有使者来,进奉武逆书信。”
听到殿外声音后,郑均便一抬手来,将那书信以真元收来,接着便不客气的出言道:“使者滚蛋,书信留下。”
殿外闻言,也不敢有丝毫言语,当即退下。
而郑均则是拿起那武黎扬的书信,拆开来看。
内容很简单。
千言万语可以总结成一句话——
都是误会。
书信上的内容是武黎扬亲笔,他显然是怂了,写信来求饶来了。
对此,郑均不由冷笑不已。
现在想起来认怂了?
在干嘛去了?
“陛下。”
忽然,徐世茂在此刻张口道:“不若放这武黎扬一马,责令其离开雁门,滚去胶东效力。”
听到徐世茂的话语,郑均抬起头来:“你的意思是让他去投奔那冒名顶替之辈?”
永昌皇帝十有八九是真回来了。
但郑均的大汉政权自然不可能承认那永昌皇帝没死,自然要称之为冒名顶替之辈了。
“朕怎么听闻,中原大战,那人实力不俗,打得齐王连连败退呢?”郑均道,“那人麾下,唯有舒卫渊罢了,以两尊元丹对抗七尊元丹都有如此威势,若是让这武黎扬再去,岂不如虎添翼?”
“陛下,那人再强,也只是一时之快罢了,待伪周的齐王、汉王、魏王、越王、魏搏虎、杨辉、杨弘协调完毕,一同出手,战况便会逆转。”徐世茂道,“胶东一郡,如何抗衡七尊元丹?”
是的,永昌皇帝再怎么厉害,面对这七尊元丹武圣,也是无可奈何的。
在徐世茂看来,那人虽然如闪电般归来。
但也顶多是能支撑个四五年,早晚离不开一个败亡。
一旦那边神武皇帝的儿子们腾出手来,对付的会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此,不如将武黎扬送过去,缓解压力。
郑均闻言,觉得有些道理。
斩杀武黎扬,顶多增加一些偿还进度而已。
但如果让武黎扬去胶东,则是又能拖延一段安稳时间。
自己也能够在这段时间内,继续潜心修行了。
郑均如今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尽早突破至元丹巅峰的境界,将‘天下主’法相预支出来。
直接给全天下一个大变法相。
“既如此,便拟诏吧。”
郑均深吸一口气,张口道:“如此,也能彰显朕的仁德。”
“诺。”
徐世茂当即拱手称是。
而下诏之后,郑均则是内心隐隐感觉有些不安。
倒不是说他对武黎扬有些不安。
而是对那永昌皇帝有些不安。
毕竟这家伙根据当日蔡抗的话语来说,已经是自爆元丹逃了。
如今又以超级元丹的身份归来,打得齐王、魏搏虎抬不了头,连战连胜,确实让郑均有些费解。
“东海之地,上洞伏龙真君。”
郑均呼出一口气来,这永昌皇帝背后,必然是这尊法相高人了:“根据蔡老头所言,此辈修行的法相乃是‘盗天机’,莫不成…”
郑均已经隐隐有些猜测了。
不过这猜测,和他也没有什么关系。
毕竟胶东郡和自己如今的疆域,不说是天南海北,也算是相隔千里。
而且就算是那‘上洞伏龙真君’真的有什么想法,天塌下来也有高个顶着,怕什么?
一念至此,郑均心旷神怡,当即将目光对准凉州。
武黎扬若是走了,接下来就只剩下凉州了。
东海之畔,惊涛拍岸,雪浪堆礁。
一青年道人独坐危矶之上,玄裳猎猎,若垂天之云翻卷于九霄。
其手执九节青竹竿,金丝纶线隐没于白沫激浪之间,浮标随波沉浮,恍若蓬莱仙岛乍现于沧溟雾霭。
忽见怒涛如山崩倾压,道人却凝然端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