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南下,擒龙(5/6)
皇帝,神武皇帝征讨北戎,彼时的神武皇帝可怕至极,浑身魔障…不过短短几年之后,神武皇帝便是英明神武,一副明君相。”
“如今的秦王李恂,便是给了我当初神武皇帝的感觉,同样是浑身魔障、双目赤红,只不过其实力比起神武皇帝,自然是天差地别,并且有些…疯癫。”
听到了卢正林这么说,郑均倒是有了几分惊讶,接着便道:“卢前辈是指,这秦逆修行的功法有问题,会惹得魔障入脑,失去理智。”
“不错。”
卢正林点了点头,接着便也没有丝毫犹豫,随意一挥衣袖,带剑起身,对郑均道:“你既然来了,那这里就交给你了,老夫这几个月来消耗的元气足够多了,虽然老夫大限将至,只余三四十年的寿命可活,但也不想现在就死,便回去休养了。”
说罢,卢正林便再度嘱托道:“这秦逆不简单,你可小心。”
“多谢卢前辈这些日子代为照料、统兵了,郑某愿以神京起誓,卢氏子弟永世富贵,血脉传承,然谋逆不宥。”郑均真挚道。
卢正林,确实帮了大忙。
若非他代替自己盯着秦王,就这三个月的功夫,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呢。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卢正林只是轻轻一笑,张口道:“不灭族便好,剩下的都随你吧。”
说罢,卢正林已然踏出大帐,望周遭天色,旋即化为青色小剑,一路朝着北方呼啸而去,转瞬间便消失在视野之中。
而望着消失的卢正林,郑均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
李恂?
神武皇帝血脉?
酷似当年的神武皇帝?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要南下,擒龙!
看看这位酷似神武皇帝的秦王,究竟如何!
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其余诸王会不会来驰援秦王。
尤其是最近的楚王。
秋老虎猎猎,楚州郢都城中,楚王李宏端坐于明堂之上,左右之列皆是楚州各地文武大臣,他望着手中的玉帛,望向左右,忽然道:“这郑均是什么意思?将我这年幼无知的侄孙李丰送来作甚?”
春生侯李丰,乃是永昌皇帝之孙,楚王李宏压根就不记得自己的这个侄孙。
毕竟他兄弟众多,侄孙这个级别的亲戚,没有五百也有三百,谁会挨个记名呢?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一旁的一名消瘦谋士张口道:“大王,此乃郑均交好之计,春生侯生母,乃本州大族蒯氏,除此之外,那郑均拥立了您的侄子景王为帝,封了您节制南国九州诸兵马。”
“郑均。”
楚王李宏复念了一番郑均的名字,接着便笑道:“此人倒是有几分心计,说不得果真让他割据了一方去,威胁我李家的天下!”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人群之中,一名虎背熊腰的悍将站出身来,对着楚王李宏拱手翁声道:“大王可是要发兵征讨之?末将愿为先锋!”
这名将领巴不得北上讨伐郑均。
无他,楚王如今面对的压力有些大。
萧梁政权,有些厉害了。
萧梁政权除却梁帝萧銮之外,还有谢氏谢度安,王氏王茂弘、王处仲三尊元丹武圣相助!
而且,这三尊元丹武圣,不单单代表着他们自己。
谢度安,乃是南国顶级门阀谢氏当家之人。
而王茂弘、王处仲兄弟二人,乃是南国第一门阀王氏的老祖!
大周朝素来有‘北杨南王’之称,这北杨便是指北方直隶所在的京都杨氏,杨弘、杨辉皆为元丹,一门双元丹,为北方门第之首。
而南方的嘉州王氏,与杨氏相同,也是有王茂弘、王处仲两尊元丹武圣,是为南方门第之首。
京都杨氏选择辅佐魏、韩二王,而南方王氏也是毫不犹豫,选择与萧家合作,重振南国威风。
大周南北皆不同也。
前朝虞朝,皇帝便是自江州起家,鲸吞天下,乃是以南伐北,南方士族多有从龙,因此南方鼎盛。
而当今大周,皇帝则是关中人,以北征南,定鼎天下,因此南方世家多不服大周的神武皇帝,但碍于皇帝威压,只能俯首称臣。
这千八百年,南国也多行谋叛,最近的百余年前的南楚之乱,便是由此而来。
如今神武皇帝已逝,南国自然不甘于北人之下,在萧銮的振臂一呼之下,南国自然直接就反了,在南国割据。
楚王李宏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尊元丹武圣存在的大梁王朝。
因此楚王的压力无比之大,好在南国的这三个顶级世家也并不是勠力同心,他们自然也是有争权夺利的意思。
如今萧銮虽然贵为大梁皇帝,但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相当于南国诸世家的盟主罢了,并不能真的凌驾于王氏、谢氏之上,因此其中也多有分歧,这才让楚王赢了一场大胜仗。
而这名出列的将领也是深知此事,他觉得自己要是继续在对南方萧梁用兵,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战死沙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向北用兵,去他那据说只是半步元丹的郑均呢?
众将也是如此期待。
与其南下,和大梁王朝死磕,不如回去挑软柿子捏,等灭了郑均全据岚州之后,大家也能尽得封赏。
因此,楚州众臣看向了楚王李宏,目光期颐。
“不。”
而在这满怀期颐的目光之下,楚王李宏却重重的摇了摇头,否
“如今的秦王李恂,便是给了我当初神武皇帝的感觉,同样是浑身魔障、双目赤红,只不过其实力比起神武皇帝,自然是天差地别,并且有些…疯癫。”
听到了卢正林这么说,郑均倒是有了几分惊讶,接着便道:“卢前辈是指,这秦逆修行的功法有问题,会惹得魔障入脑,失去理智。”
“不错。”
卢正林点了点头,接着便也没有丝毫犹豫,随意一挥衣袖,带剑起身,对郑均道:“你既然来了,那这里就交给你了,老夫这几个月来消耗的元气足够多了,虽然老夫大限将至,只余三四十年的寿命可活,但也不想现在就死,便回去休养了。”
说罢,卢正林便再度嘱托道:“这秦逆不简单,你可小心。”
“多谢卢前辈这些日子代为照料、统兵了,郑某愿以神京起誓,卢氏子弟永世富贵,血脉传承,然谋逆不宥。”郑均真挚道。
卢正林,确实帮了大忙。
若非他代替自己盯着秦王,就这三个月的功夫,还不知道要变成什么样子呢。
而听到了郑均的话语,卢正林只是轻轻一笑,张口道:“不灭族便好,剩下的都随你吧。”
说罢,卢正林已然踏出大帐,望周遭天色,旋即化为青色小剑,一路朝着北方呼啸而去,转瞬间便消失在视野之中。
而望着消失的卢正林,郑均深吸一口气,目光灼灼。
李恂?
神武皇帝血脉?
酷似当年的神武皇帝?
既然如此,那自己就要南下,擒龙!
看看这位酷似神武皇帝的秦王,究竟如何!
只不过唯一的问题是,其余诸王会不会来驰援秦王。
尤其是最近的楚王。
秋老虎猎猎,楚州郢都城中,楚王李宏端坐于明堂之上,左右之列皆是楚州各地文武大臣,他望着手中的玉帛,望向左右,忽然道:“这郑均是什么意思?将我这年幼无知的侄孙李丰送来作甚?”
春生侯李丰,乃是永昌皇帝之孙,楚王李宏压根就不记得自己的这个侄孙。
毕竟他兄弟众多,侄孙这个级别的亲戚,没有五百也有三百,谁会挨个记名呢?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一旁的一名消瘦谋士张口道:“大王,此乃郑均交好之计,春生侯生母,乃本州大族蒯氏,除此之外,那郑均拥立了您的侄子景王为帝,封了您节制南国九州诸兵马。”
“郑均。”
楚王李宏复念了一番郑均的名字,接着便笑道:“此人倒是有几分心计,说不得果真让他割据了一方去,威胁我李家的天下!”
而听到了楚王李宏的话语,人群之中,一名虎背熊腰的悍将站出身来,对着楚王李宏拱手翁声道:“大王可是要发兵征讨之?末将愿为先锋!”
这名将领巴不得北上讨伐郑均。
无他,楚王如今面对的压力有些大。
萧梁政权,有些厉害了。
萧梁政权除却梁帝萧銮之外,还有谢氏谢度安,王氏王茂弘、王处仲三尊元丹武圣相助!
而且,这三尊元丹武圣,不单单代表着他们自己。
谢度安,乃是南国顶级门阀谢氏当家之人。
而王茂弘、王处仲兄弟二人,乃是南国第一门阀王氏的老祖!
大周朝素来有‘北杨南王’之称,这北杨便是指北方直隶所在的京都杨氏,杨弘、杨辉皆为元丹,一门双元丹,为北方门第之首。
而南方的嘉州王氏,与杨氏相同,也是有王茂弘、王处仲两尊元丹武圣,是为南方门第之首。
京都杨氏选择辅佐魏、韩二王,而南方王氏也是毫不犹豫,选择与萧家合作,重振南国威风。
大周南北皆不同也。
前朝虞朝,皇帝便是自江州起家,鲸吞天下,乃是以南伐北,南方士族多有从龙,因此南方鼎盛。
而当今大周,皇帝则是关中人,以北征南,定鼎天下,因此南方世家多不服大周的神武皇帝,但碍于皇帝威压,只能俯首称臣。
这千八百年,南国也多行谋叛,最近的百余年前的南楚之乱,便是由此而来。
如今神武皇帝已逝,南国自然不甘于北人之下,在萧銮的振臂一呼之下,南国自然直接就反了,在南国割据。
楚王李宏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四尊元丹武圣存在的大梁王朝。
因此楚王的压力无比之大,好在南国的这三个顶级世家也并不是勠力同心,他们自然也是有争权夺利的意思。
如今萧銮虽然贵为大梁皇帝,但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就是相当于南国诸世家的盟主罢了,并不能真的凌驾于王氏、谢氏之上,因此其中也多有分歧,这才让楚王赢了一场大胜仗。
而这名出列的将领也是深知此事,他觉得自己要是继续在对南方萧梁用兵,怕是过不了多久就会战死沙场。
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向北用兵,去他那据说只是半步元丹的郑均呢?
众将也是如此期待。
与其南下,和大梁王朝死磕,不如回去挑软柿子捏,等灭了郑均全据岚州之后,大家也能尽得封赏。
因此,楚州众臣看向了楚王李宏,目光期颐。
“不。”
而在这满怀期颐的目光之下,楚王李宏却重重的摇了摇头,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