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神武往事(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第214章神武往事大周景隆朝廷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成立了,成立的十分随意,甚至都没有挑选一个黄道吉日。  

而大周景隆朝廷的运转方式也十分的随意,甚至可以用‘潦草’二字来形容了。  

而这对于右丞相、都督岚州、关中、直隶诸军事的大周汉王殿下郑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  

毕竟景隆朝廷,大家懂的都懂,不过是拿出来引人耳目、欲盖弥彰的东西罢了,对于这个朝廷的官职,郑均自然是要往不要钱的方向发。  

具体发成什么样子呢?  

但凡有割据之心,想当地区小霸主的通窍武者,只要肯打出景隆皇帝的旗帜,依照割据范围,统统封为郡公、郡侯。  

至于元丹武圣,管你是什么身份,统统封王!  

不过这个消息还没有传递出去,只是郑均在心中这么决定的。  

而自从郑均册封的消息传出之后,倒是有不少人担心爵位太多,尾大甩不掉的问题。  

郑均只能说有些天真。  

封出去的王并非是自己的臣属,只是其他割据的异姓元丹武圣而已,就算自己不封,难道他们就不能自尊为王吗?  

至于尾大甩不掉的问题,更是无稽之谈。  

这封的是大周的官儿,和汉王郑均有什么关系?  

又不是大汉爵位,怎么可能出现这种问题。  

况且若是真的有元丹武圣愿意投效自己,区区一个王位又能如何呢?  

郑均不是神武皇帝,神武皇帝对异姓诸侯王很是忌惮,整个大周一朝都没有出现几位异姓诸侯王。  

而郑均不一样,若是能够辅佐自己凝聚‘天下主’的法相,当个异姓诸侯王又能如何?  

这可是高武世界,诸侯王同国公、郡公之间,在郑均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名头罢了。  

一个名头罢了,给了又何妨?  

所以,郑均不明白神武皇帝当初的意思。  

或许,这对于这位神武皇帝而言,只是一个恶趣味罢了。  

凝聚了‘天下主’法相的神武皇帝,无疑是横压当世的最强法相真武,若不是因为如此,郑均想不到他如此克制的原因。  

钱粮损耗,不利于百姓?  

差不多得了,他的子孙后代在各地为王,犯下的荒唐事可不少。  

“丞相。”  

就在此时,撵驾外传来了魏权恭敬的声音:“据斥候来报,秦军已至深康县,整军列阵,以待我军。”  

“据镇抚司的消息,深康县内妖气弥漫,那妖王应是在县城之中,同时,沈康县内也打出了龙纛,秦逆本人便在沈康县内!”  

魏权恭敬无比的汇报着当前情况:“由此可见,那妖王孽畜与秦逆,皆在深康县,而新驿城被围,围困新驿的乃是秦逆帐下通窍巅峰武者朱台明。”  

郑均听到了魏权的汇报,不由得微微颔首,表示认可。  

只是对于‘丞相’这个称谓,郑均总觉得有几分怪怪的。  

哪里怪?怪爽的。  

不过被魏权这么一叫,郑均总有一种自己要去强抢已婚妇女的既视感。  

不过想到这里,郑均登时感到一阵古怪。  

不过曹丞相的大业,自己是完成不了了。  

毕竟和自己对阵的都是二三百年的老东西,他们的妻子估计也七老八十了,郑均没这个心思。  

一念至此,郑均收回了自己这种诡异的念头,当即道:“既如此,打出旗号,让秦逆和那妖魔孽畜知晓,我来了!”  

“是!”  

魏权闻言,当即点头称是,并无半分劝阻之意。  

若是只有郑均一人,那魏权一定会在此时拼命劝阻郑均不要如此,太过于冒险,毕竟那可是两尊元丹武圣,而自家丞相只是达到了半步元丹之境。  

纵使天赋异禀,在境界上的鸿沟也难以逾越。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有三尊元丹武圣鬼鬼祟祟的隐藏在军阵之中,只等最后时刻,给秦王一个大大的惊喜了。  

魏权毫不犹豫,前去号令全军,直接就是一通大张旗鼓。  

而望着魏权离去的背影,郑均则是觉得自己的计谋不一定能成功。  

妖王脑子可能坏了,但秦王应该不是傻子。  

自己一个半步元丹这么大张旗鼓的过来,换个人都会觉得有诈。  

而且武黎扬、蔡抗、卢正林三尊元丹武圣联袂而来,在岚州城中坐而论道的消息,虽然不被寻常百姓所知,但外罡以上的将领们可是基本都知晓的。  

在匆匆举行的登基大典上,这三位也是亮了相的。  

在这种情况下,秦王应该不会傻到主动出击吧。  

郑均想到这里,也是感觉无所谓。  

反正左右不过是付出了一个大张旗鼓的代价,没成功就没成功呗。  

一个羊是赶,两个羊也是放。  

顺手的事儿。  

一念至此,郑均站起身来,一身蟒袍在军阵之中,显得格外的威武。  

郑均眺望那深康县的方向,不由得轻笑一声:“秦王?”  

“我汉王,就是来灭秦的!”  

说罢,郑均随意将袖口中的金豆子掂了掂,心中暗忖:“等灭了这李恂,就能到处发金豆子予以嘉奖了。”  

“此番有三尊元丹武圣可以助我打一场仗,能否毕其功于一役,就看今朝了。”  

是夜,深康县,秦王大营。  

如今,已经自称‘扬武’皇帝的秦王李恂坐在大帐之中,无聊的饮着美酒,脾气尤为暴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