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流民四起,乱世帷幕(5/6)
,途径广义郡后,很快便抵达了康乐郡境内。
刚在山间穿跃,抵达山丘,凝望康乐郡的官道之后,郑均便看到眼前叫他一愣的画面。
放眼遥望,官道之中,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流民,正拖家带口的顺着官道,一路前行。
这些流民大部分都是面黄肌瘦,身上褴褛不着衣,在这寒冷的冬季下,冻得似乎都麻木了,或许只是一阵风吹过,他们就自己倒下,栽倒在泥泞之中。
‘这是哪儿来的流民?’
郑均在心中疑惑。
这康乐郡以南,便是长阳郡了。
长阳郡南下,便能进入今州。
今州乃是天下足以排名前五的富庶大州,长阳、康乐二郡临近,自然也是沾了些光,富裕无比,比起博州北方贫瘠的华阳郡、祁江郡而言,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郑均所在的平章郡,其实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已经是博州中等的郡了。
平章郡内,都没有形成这等规模的流民。
这康乐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流民?
郑均有些疑惑,仔细听来,却听到流民群中,有些声响。
“要不把权小子给丢了吧,看样子也是活不成了,省得拖累咱们。”
“别,别丢!去寻些柴火打打牙祭,甚老子的,好久没开荤了!”
“噫!你这厮莫不是痴了,这小子是吃错了草染病,若是拿他打了牙祭,说不得也要染上这病!不得不得,还是草草埋了,也算尽了同村之谊…唉,权小子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如今这般,我也是于心不忍啊。”
语调有些陌生,不似郑均熟悉的话语,但也能听出来个大概。
这口音,好似是…严廷郡的口音?
郑均在心中想着,接着便放眼望去,便见几个枯瘦如麻杆,浑身都是泥污,穿着一身不合时节的破烂皮衣的汉子在互相讨论着。
他们抬着个‘担架木板’,看起来似乎有些费力。
在他们中间,有个已经躺在木板上,奄奄一息的少年郎。
身上有一股酸臭味儿。
郑均见此,当即放开了青鬃马,让青鬃马在这山丘上等着自己,接着便挪步下山,来到了这几个枯瘦汉子面前。
郑均直接就这般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当即张口问道:“你们从严廷郡来?严廷郡的情况如何,为何会到流落至此?”
这几人显然是被突然出现的郑均给吓了一跳,但很快发现郑均是个人,其中有几人表现出一副不耐的样子,但见郑均腰间挎刀,身姿强壮,言语之间,一股无形的压迫感也在外放,登时有些畏惧,低声道:“回老爷的话,俺们是从严廷郡来的,若不是没活路,有几个愿意背井离乡,来这儿讨生活…”
这几个流民立马开始讲述起了情况。
这几人都姓魏,乃是严廷郡东和县魏家庄人士。
他们几个在战乱之前,也算是有田产的小地主了。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严廷郡大旱,不见一滴雨水,大河险些枯竭。
但若是如此,倒也不至于让这几个小地主也开始化为流民。
实在是因为,大义王张本功来了。
大义王张本功自宣州杀来,一来便破了严廷郡的两座县城,杀人无数,奸淫掳掠之后,便裹挟了那两座县城的百姓,继续东进。
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几个老魏家所在的东和县了。
而此时,朝廷的大军也已经反应了过来,东和县位置极佳,又处于最前线,因此各郡郡兵集结,有三万余人屯兵在那东和县,为首大将乃是严廷郡赫赫有名的严老将军,要与大义王张本功在东和县决战。
魏家庄的壮年男子全都被征召走了,去修建工事打仗。
而他们这些个老弱病残,便留在庄里。
本以为打仗很快就能结束,没想到在东和县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双方根本就打不起来。
反而如他们这种在城外的小村庄,经常被朝廷的斥候所劫掠、奸淫。
而大义王张本功军队里的斥候,也经常过来。
除此之外,偶尔还有征粮官来征粮。
没粮就用钱财抵债,没有钱财就用值钱的东西抵债。
什么都没有,就拉去充军。
一时之间,这整个严廷郡的百姓们切切实实体会了什么叫‘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官兵和贼寇终于打了一仗,一时之间血流成河、浮尸数千,魏家庄以及周围几个乡镇的百姓便趁着这个功夫,一起逃了。
“那什么狗屁大义王张本功,俺小舅子就在夯县住着,拼死逃回来后告诉我们,那张本功的贼兵杀入城中,三日未曾封刀,俺小舅子也就运气好,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掉进护城河里,摔断了条腿,装成尸体摸黑逃走…”
“来了俺们东和县,本以为官兵能主持公道,谁料官兵一来,说俺小舅子是张本功的奸细,不由分说就拉出去砍了…”
“我们听庄子里的私塾先生说,今州乃是天下繁华之地,所以我们想逃去今州,让今州的老爷们赏口饭吃。”
流民说到这里,几欲落泪。
他们魏家庄几乎都死绝了,也就只剩下几个了。
之后,瞧了一眼那木板上的少年,只是瞧了一眼后,便见此人乃是误食了有毒果子,便一挥手来,青金真罡席卷,登时将其体内的毒素祛除,当即道:“此毒已解,不必
刚在山间穿跃,抵达山丘,凝望康乐郡的官道之后,郑均便看到眼前叫他一愣的画面。
放眼遥望,官道之中,竟出现了数以百计的流民,正拖家带口的顺着官道,一路前行。
这些流民大部分都是面黄肌瘦,身上褴褛不着衣,在这寒冷的冬季下,冻得似乎都麻木了,或许只是一阵风吹过,他们就自己倒下,栽倒在泥泞之中。
‘这是哪儿来的流民?’
郑均在心中疑惑。
这康乐郡以南,便是长阳郡了。
长阳郡南下,便能进入今州。
今州乃是天下足以排名前五的富庶大州,长阳、康乐二郡临近,自然也是沾了些光,富裕无比,比起博州北方贫瘠的华阳郡、祁江郡而言,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郑均所在的平章郡,其实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已经是博州中等的郡了。
平章郡内,都没有形成这等规模的流民。
这康乐郡,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流民?
郑均有些疑惑,仔细听来,却听到流民群中,有些声响。
“要不把权小子给丢了吧,看样子也是活不成了,省得拖累咱们。”
“别,别丢!去寻些柴火打打牙祭,甚老子的,好久没开荤了!”
“噫!你这厮莫不是痴了,这小子是吃错了草染病,若是拿他打了牙祭,说不得也要染上这病!不得不得,还是草草埋了,也算尽了同村之谊…唉,权小子也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如今这般,我也是于心不忍啊。”
语调有些陌生,不似郑均熟悉的话语,但也能听出来个大概。
这口音,好似是…严廷郡的口音?
郑均在心中想着,接着便放眼望去,便见几个枯瘦如麻杆,浑身都是泥污,穿着一身不合时节的破烂皮衣的汉子在互相讨论着。
他们抬着个‘担架木板’,看起来似乎有些费力。
在他们中间,有个已经躺在木板上,奄奄一息的少年郎。
身上有一股酸臭味儿。
郑均见此,当即放开了青鬃马,让青鬃马在这山丘上等着自己,接着便挪步下山,来到了这几个枯瘦汉子面前。
郑均直接就这般出现在了他们面前,当即张口问道:“你们从严廷郡来?严廷郡的情况如何,为何会到流落至此?”
这几人显然是被突然出现的郑均给吓了一跳,但很快发现郑均是个人,其中有几人表现出一副不耐的样子,但见郑均腰间挎刀,身姿强壮,言语之间,一股无形的压迫感也在外放,登时有些畏惧,低声道:“回老爷的话,俺们是从严廷郡来的,若不是没活路,有几个愿意背井离乡,来这儿讨生活…”
这几个流民立马开始讲述起了情况。
这几人都姓魏,乃是严廷郡东和县魏家庄人士。
他们几个在战乱之前,也算是有田产的小地主了。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今年严廷郡大旱,不见一滴雨水,大河险些枯竭。
但若是如此,倒也不至于让这几个小地主也开始化为流民。
实在是因为,大义王张本功来了。
大义王张本功自宣州杀来,一来便破了严廷郡的两座县城,杀人无数,奸淫掳掠之后,便裹挟了那两座县城的百姓,继续东进。
下一个目标,就是他们几个老魏家所在的东和县了。
而此时,朝廷的大军也已经反应了过来,东和县位置极佳,又处于最前线,因此各郡郡兵集结,有三万余人屯兵在那东和县,为首大将乃是严廷郡赫赫有名的严老将军,要与大义王张本功在东和县决战。
魏家庄的壮年男子全都被征召走了,去修建工事打仗。
而他们这些个老弱病残,便留在庄里。
本以为打仗很快就能结束,没想到在东和县就是雷声大雨点小,双方根本就打不起来。
反而如他们这种在城外的小村庄,经常被朝廷的斥候所劫掠、奸淫。
而大义王张本功军队里的斥候,也经常过来。
除此之外,偶尔还有征粮官来征粮。
没粮就用钱财抵债,没有钱财就用值钱的东西抵债。
什么都没有,就拉去充军。
一时之间,这整个严廷郡的百姓们切切实实体会了什么叫‘贼来如梳,兵来如篦,官来如剃’。
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官兵和贼寇终于打了一仗,一时之间血流成河、浮尸数千,魏家庄以及周围几个乡镇的百姓便趁着这个功夫,一起逃了。
“那什么狗屁大义王张本功,俺小舅子就在夯县住着,拼死逃回来后告诉我们,那张本功的贼兵杀入城中,三日未曾封刀,俺小舅子也就运气好,从城墙上跳了下去,掉进护城河里,摔断了条腿,装成尸体摸黑逃走…”
“来了俺们东和县,本以为官兵能主持公道,谁料官兵一来,说俺小舅子是张本功的奸细,不由分说就拉出去砍了…”
“我们听庄子里的私塾先生说,今州乃是天下繁华之地,所以我们想逃去今州,让今州的老爷们赏口饭吃。”
流民说到这里,几欲落泪。
他们魏家庄几乎都死绝了,也就只剩下几个了。
之后,瞧了一眼那木板上的少年,只是瞧了一眼后,便见此人乃是误食了有毒果子,便一挥手来,青金真罡席卷,登时将其体内的毒素祛除,当即道:“此毒已解,不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