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谋而后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回了家,郑均咕咚咕咚灌了两口凉水,这才心满意足,打算回屋躺着。  

刚一进屋,便看到盛好的饭菜放在桌上。  

碗筷的款式,正是姐姐、姐夫家的。  

见此,郑均觉得心中一暖,虽然不饿,但也吃了两口。  

吃完之后,便坐在榻上,暗自思索了起来。  

“武道之始,起于炼血。如今我已经炼了两次的血,据说天赋异禀者五次炼血便能淬体功成,蓄上第一缕真气,但我要做好最坏的准备,好在有这六粒益血丸…”  

郑均在心中想着:“这益血丸的吸收效果也大不相同,若是服下益血丸后躺在床上不动弹,那也增不了多少气血。”  

“而根据上次服用的经验来看,服下益血丸,再行演练武技,加以呼吸吐纳,不仅效果拔群,而且还能极大的促进‘大道武书’的偿还进程…”  

“接下来那‘踏浪刀’的偿还进度,只怕是两三日间便能结束,接下来该预支什么?”  

郑均在心中琢磨着,倒是下不定决心:“是预支鹰隼劲,将鹰隼劲推演至小成,还是继续演练‘踏浪刀’,以应对或许可能寻来复仇的沧海派弟子?”  

郑均心里清楚得很,无论预支小成的‘鹰隼劲’,还是预支大成的‘踏浪刀’。  

预支之后,都是不能旬日内偿还的武技,在偿还的时间内,自己将会有一个很长的真空期来还债。  

思索之后,郑均觉得…  

自己还是迅速解锁可以同时预支两门武技绝学的能力最佳。  

到时候,一个可以长期预支‘鹰隼劲’。  

因为鹰隼劲乃内外合一的内家功夫,每日桩功必不可少,预支鹰隼劲,自然能大大增进修行效率。  

就算不预支鹰隼劲,预支别的什么内家功夫,也是极好。  

另一个,则是可以择优选取,演练武技。  

“需要选取一些难度较低的武学,不必这般严苛…”  

郑均在心中想着。  

诸如披挂刀这样的武技,演练起来自是更快一些。  

“看来,还是要去城中三家武馆,白嫖些武艺了!”  

心念一动之后,郑均便立马起了精神,直接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跳了起来,索性也不睡了!  

武者以天地真气养身,每日睡个一两个时辰就差不多了。  

死后有的是时间睡,现在,就是要爆肝!  

虽说能够预取这等武学为己用,但若对此欣喜若狂,每日冥想练刀,那也是白瞎了这等道果于己身。  

唯有终日习练,苦耕不缀。  

方能成就大道!  

来此阎浮大世一遭,没有人会甘愿平庸!  

念毕,郑均提刀而出,挥洒汗水!  

日上三竿,烈日似火。  

郑均那磅礴如熔炉的身影,被骄阳拉得老长。  

汗水挥洒,气势斐然!  

一遍又一遍,刻苦演练!  

日月如流,光阴荏苒。  

转眼已是三日。  

这些天来,郑均除却与姐姐、姐夫的交流和外出买肉之外,每日都在勤学苦练,操持刀法。  

同时,也在等候那清水帮谋反的消息,看看是否属实。  

只不过这三天来,倒是没有任何反馈。  

也不知是此事纯属子虚乌有,还是另有打算。  

不过这和郑均也没什么关系了,郑均反而有些庆幸当初自己没接下清水帮的银子。  

而在习武方面,郑均也感受颇深。  

所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武道一途,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此刻正是炼血关键之时,自然要比寻常人更加勤勉,更加认真!  

先天不够,努力来凑。  

当是要心无旁骛,一心练刀。  

这一日,郑均照常演练结束‘踏浪刀’,眼前的水墨小字骤然浮现。  

‘踏浪刀法(小成)’未来之果已偿还,因果已归于己身。  

这一道水墨小字转瞬即逝,而郑均见状,也是呼出一口浊气。  

满手刀茧,便是他努力的象征!  

神念一动,郑均的面前再度出现了几行水墨小字。  

当前可预支武学:鹰隼劲(小成)、踏浪刀(大成)。  

前者,需练桩五百次,若无外力加持,需半年。  

后者,需挥砍数万次,按照郑均之前演练的结果来看,若是无‘同途死斗’这类特殊触发,也是需要大半年的光景。  

“看来,今日合该去武馆学武了。”  

郑均默默想着,接着便将仪刀归鞘,推门而出,奔着城中武馆而去。  

郑均的第一个目标,并非是城内声名赫赫的徐家武馆,而是奔着‘马家拳’去了。  

一方面,是马家拳的收费最低。  

一个月只需二两银子。  

郑均虽然在斩了赵大之后,将赵大存余的银子收纳一空,但郑均炼血,顿顿需要肉食,这银子的花法也是要精打细算的,可不能随意挥霍。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马家拳的门槛比较低。  

马家拳,马家武馆祖传拳法,据说马家祖上曾经出了一位外罡武者,这名武者晚年创立了这门拳法,后来马家家道中落,马家后人便以传授此拳法为生。  

这马家拳,在江湖上也只能说是四五流的功夫。  

因此郑均判断,习练马家拳,所需时间应该不多。  

自己,只需要再预支两次武学,便能开启同时预支的能耐了。  

这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