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为了和平(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可以概括成胡人。  

“说好了十日前来此地集结,为何来的这么晚!”  

一众人也不说话,只是硬挨着鞭子。他们明白,说的越多,挨得鞭子越多。  

等到侯景抽的差不多了,李爽恰巧来了,喝道:  

“住手,怎可如此!”  

侯景道:  

“大王,他们都误了军期啊!”  

“这时日,有些地方还在下雪,每个部落都有难处,来晚了也是正常,何必如此苛责!”  

李爽说完,被侯景责罚的人都跪了下来,道:  

“大王仁义啊!”  

当然,这其中也有不少腹诽,要是能仁义得再早一些就好了。  

李爽让众人起来,很客气的将他们带进了帐中,招待着酒水,见气氛差不多了,便问道:  

“尔等知道本王为何放着关中的府兵不用,却要征召你们么?”  

正在吃饭的一众人也没有想多,有人开口就道:  

“我们便宜呗!”  

侯景在旁,面色变得很严厉,斥道:  

“你小子说什么呢!”  

那人听到了侯景的声音,一惊,身上被鞭子抽的火辣辣的感觉又上来了,赶忙站起来,道:  

“大王恕罪,在下喝了酒,说了胡话了!”  

李爽挥了挥手,道:  

“你说得不错嘛!”  

正在吃席的一众人一愣,却听李爽道:  

“你们想想啊,我要召集府兵,还要准备大量粮草,还要征召民夫,这一来一去,多废功夫。而你们就不同了,不要粮草,还自备马匹,熟悉地形,多合算!”  

众人听着,心中感觉不是滋味。  

“可这并不是本王要找你们的主要原因。”  

“大王,那是为何?”  

李爽问道:  

“你们的部落,有些从秦汉时期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这么多年了,不管是匈奴人、氐人还是鲜卑人,你们都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呢?”  

有人试探的回答道:  

“我们识时务?”  

“错,那是因为你们占据的土地都是别人不要的。不然,早在秦始皇那会儿,你们就被秦人弄死了!”  

真话可能不是最应景的,但绝对是最伤人的。  

众人听了李爽这话,面色都变了。  

“本王在关中,你们的土地还是你们的。可如果侯莫陈悦、贺拔岳到了这里,你们的土地还是你们的么?”  

众人心中打鼓,那两个家伙,应该不会吧!  

李爽见众人都在思量,道:  

“本王可以在这里告诉尔等,他们会将你们吃的一点也不剩。”  

这时,有人质疑道:  

“大王这话有些危言耸听了吧?”  

李爽一笑,并不在意,道:  

“你们想想,我是汉人,要你们的地有什么用,又种不了田,可他们不一样啊,他们若是得意了,不光要你们的地,还要你们部落的人和牛羊。为何,他们和你们是一样的啊,又穷又横又没有钱!”  

众人听了这话,都愣住了,这是在夸我们还是在损我们?  

李爽又道:  

“可他们比你们强的是,他们比你们能打、会抢,还更不要脸。”  

李爽见众人都沉默了,沉声道:  

“这场仗不只是为我打,更是为你们自己打!”  

这个时候,曹泥走了出来,现身说法道:  

“你们还别不信,我可是亲眼看到的,历城那周围,本来也有十几个小部落,贺拔岳离开后,连跟毛都没有留下。那帮北面来的臭要饭的,没见过好东西,什么的都要。你们那些家当,秦王看不上,可侯莫陈悦、贺拔岳却肯定看得上。”  

曹泥看向了帐中一众人,恐吓道:  

“他们可都是北人啊!从六镇抢到了河北,如今又到了这里,你们还指望能保住自己的家当么?”  

曹泥说完,大帐之中,本来还有些迟疑的,如今都信了。  

“那该怎么办?”  

侯景道:  

“那还用说么,当然是团结在秦王的周围,先打他们啊!”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纷纷站了出来,行礼道:  

“我等愿为秦王效力!”  

水洛城。  

作为略阳城的前进基地,扼守鸡头道和番须道的要隘,如今由侯莫陈悦的女婿元洪景看守。  

陇西之地气候恶劣,随着还海拔的提高,有些地方,便是四五月,还会下雪。  

元洪景受命以来,还是相当负责的。  

不过,严寒的天气,还是让他忍不住躲进了燃烧着炭火的屋中,不怎么想要出去。  

侯莫陈悦麾下万余兵马,成分很复杂。  

除了自带的部曲还有尔朱荣给的六镇兵,侯莫陈悦还吸收了陇西等地的胡部和少部分的汉人强宗的部曲。  

这些士兵战力强悍,可也有着内部的派系。  

六镇兵作为外来者,与陇西当地的胡汉部众之间,矛盾并不小,当地的胡人和汉人,也有着很多的恩怨,便是陇西胡人之间,也有着不同派系,还有许多从关中来的恨爽者!  

侯莫陈悦对待这些人,也只能用分而治之的手段。  

可毕竟,平日里再怎么分而治之,战时也要召集起来,共同对敌。  

麻烦的是,元洪景虽然是侯莫陈悦信得过的自己人,可没有足够的威望与手段,压服这些“自己人”!  

“你怎么还在这,外面都在传,大野爽要打过来了!”  

说这话的叫万俟普,也是老六镇人了,当初跟随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