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九品.猎妖弓士(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宋无忌在城墙根下,竟然还优先得了一碗稀饭,虽然是杂粮粥,但总比啃木头要强。  

甚至因为“服食”,宋无忌都不必怕烫,囫囵吞下一碗,只觉得意犹未尽。  

同时多出来了一个“食谷者知慧而巧”的临时状态。3  

这个状态和之前宋无忌饿急了啃木头都差不多,应该是“服食”这个神通的被动,吃不同的食物,能有不同的效果。  

“诶!新来的,你有什么本事?”  

才刚刚筛选出来,可能进城的人,就已经自动三五结群了。  

宋无忌也不好太表现异常,毕竟这里面也有伥鬼。  

头上顶着那么大的字,想看不见也难。  

[木人伥]  

[巨力伥]  

[刀伥]  

虽说不如文伥,武伥那么特殊,但也比那些人皮伥、食尸伥看起来高级些。  

可惜这图鉴不够智能,需要宋无忌杀死一个才能显露影响,不过看其打扮,应该是匠户之类的。  

“我会认字,会算术。”  

“这算什么本事?”其中一个骨架看起来比较大的人道:“孙秀才说了,县令要组织民丁,对抗妖魔,你这种细成稻草杆一样的,认字算术又有什么用?”  

若不是他头上没有字,宋无忌还以为他是“无脑伥”。1  

喷子伥,杠精伥,口嗨伥,嘴替伥当即不言,靠在城墙边,默默运转灶王心法,这心法能缓慢增长“三宝之神”,两道本源妖气都炼化完后,就这个能用了。  

这些人觉得无趣,也不敢闹事,只好讨论妖魔起来。  

宋无忌听着,也收集了些情报,想必那文伥孙秀才之前组织灾民的时候,就开始收集这些妖怪的情报了,灾民们多少都直面妖魔过,是亲历者。  

但老百姓,讲述起来,总会严重失真。  

比如现在听到的,陈家沟出现了一条蛇妖,他们便能说像是蛟龙一样,动不动就百丈,腰像房子一样粗,眼睛像是磨盘一样,头在沟头,尾在沟尾。  

他们算幸运的,蛇妖吃饱了,就懒得动弹,盘在一起睡觉,所以就逃了出来。  

但宋无忌没有见到蛇妖真实模样,倒很难判断他们说的是真是假。  

毕竟自己炼化妖气的时候,在幻境中看到的妖虎,连头带尾,也不过三丈左右。  

不过这虎妖消化能力快,智慧更足…  

虽说是午时才开城门,但卯正三刻的时候,便有衙门的人出来。  

为首者正是太昌县县尉陈修。  

陈修乃是武举人出身,得官之后,依然每日练力,只是毕竟不如年轻时候能打了,此时骑着马,背着弓,身边是县尉所的几个差役,以及他自己的几个家丁,并县中大户所积蓄家奴,拉出来了一支百人的队伍,不做别的,只为维护秩序用。  

“开城了!开城了!大家快进城啊!”  

宋无忌且听见一声怂恿。  

接着便有人推着人,人挤着人,要趁着放出陈县尉等人出城的城门没有关闭,要闯进去。  

但下一刻,陈县尉便张弓将箭矢射出。  

趁机作乱的正是人皮伥。  

被这箭贯穿,当即泄气,化作烂皮一张,连惨叫也没来得及发出。  

陈县尉坐在马上,天然高一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谁作小动作一清二楚。  

况且,能开城门,决非没有做准备的,他本想以九品官身,入了城隍司中,城隍却说他要入司只能成为司主,而司主只能是鬼神。  

不过倒是意外得知了,文官拜文庙,武官拜武庙,都会有所传承。  

太昌县虽没有文武庙,但城隍说过,只要有文武先贤之墓,之祠、都可以从中获得传承,此种修行,全靠自身,能不能入品也看个人造化。  

但绝不是二十四司司下行走那种,是依靠神力而成,只能是不入流的吏品。  

正好,县中有祠,是前朝“飞侯”之祠,今朝亦下旨敕封过,传承至今,香火虽稀疏,但也未曾断绝。  

飞侯者,曾误认为石作虎也,一箭射出,仓皇离去,等第二日来寻,却见箭已入石。2  

陈修按照城隍所言仪轨,连夜便祭祀了飞侯。  

只觉得飞侯的雕塑似乎也要如城隍一般活过来,接着便是一道光芒,自雕塑的神目飞出,直入脑海。  

“九品.猎妖弓士”  

猎妖献颅而祭武道,即可增长武道修为。1  

另有一射虎箭术、一门飞侯吐纳术、一门照鉴瞳术赐下。2  

射虎箭术包含拉弓练力之法,连射之法,附着血气于箭矢之法。  

吐纳之法,配合射虎箭术之中的练力之法使用,能增长耐力,恢复精气,以维持长时间射击而不伤。  

鉴照瞳术能辨妖邪,传闻源自于“照妖镜”,这正是“猎妖弓士”二字的源头,不能照鉴妖魔,如何击杀?  

“果然有鬼!”  

陈修满目看去,灾民大多神情麻木,只是随着人流而动,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  

“再往前挤!现场格杀!”  

“煽风点火者,必为妖邪附身,举报妖邪者先入城!”  

三两句下来,那些蠢蠢欲动的伥鬼便不再说话了。  

但此时灾民还没反应过来,况且如今维持城外灾民的,正是伥鬼中的头目,文伥、武伥。  

“果然,姓田的不是蠢人,他能开城门,必然是寻到了应对之法。”孙秀才眼神闪烁,和旁边的刘猎户说道。  

刘猎户回道:“早就劝你,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