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一吨纸钱的葬礼和奥斯曼紧急求援(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经陛下批准,松江府和苏州府正式合并,成为京畿府。  

但是,  

内部依旧有别。  

松江府因其特殊位置,承揽了外交、娱乐,以及很大部份的工业功能。  

黄浦江畔,景色日新月异。  

在东岸长期居住的外国使节、商人、移民已超过5000人。和广州比起来还是逊色,广州的外籍人口已超10万。  

黄浦江可以实现江河海联运,对于大型工厂来说是重大利好。  

工业革命的副作用很大。  

吴皇作为穿越人士,基本常识还是有的。  

从一开始,能避免的麻烦就尽量避免。把工厂布局在下游,居民区和商业区布局在上游。  

18世纪最伟大的城建规划大师——陛下。  

外白渡码头。  

一群神情疲惫的外国人踩着舷梯走下海船,他们多数是来自欧洲的失败发明家、抑郁艺术家、异端知识分子。  

此刻。  

许多人在默默感谢上帝活着跨越两万里,不容易的。  

不远处的松江新城,对初来者的视觉冲击极大。  

尤其是中心位置尚在建的一幢九层水泥钢筋大楼,格外引人注目。  

翻译得意的介绍:  

“那是松江大厦,帝国文明的象征,就是来场大台风也刮不倒。”  

对于一座水泥钢筋结构的大楼来说,9层并不是极限,只建9层是因为没有电梯。  

再高,没意义了。  

李郁希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几千来的建筑习惯。  

帝国没有那么多木头给大家盖屋子,水泥砖瓦才是未来一二百年的主流。  

码头上,  

皇家科学院和外务部的人恭候已久,甚至铺了红地毯。  

如此规格,只为尽量笼络人心。  

吴廷将持续出钱供这些前来投奔的人才继续科研。  

这件事本质上可以看作是一桩生意。  

100项发明,出1件成果可以保本。  

100项发明,能出3件成果就赚麻了。  

金钱是科研之母。  

愿意掏钱是咱妈,不愿意掏钱是他妈的李郁早就看透了,高端人才不是学校培养出来的,高端人才是大自然的馈赠。  

既然是大自然的馈赠。  

那就应该拿金镰刀割狠狠地割欧洲的本土人才。  

如今的皇家科学院松江分院已经吸纳超过300人的外籍人才团队,专业涵盖各个领域。  

分院院长很清楚自己的使命:  

“发现并留住真正的人才,尽量归化或者笼络。”  

对于天才,经费是充裕的。  

天才大概率有着不为人知的癖好。可投其所好,提供男人或者女人。  

皇家科学院不歧视内部研究员的取向,只歧视蠢货。  

我们应当理解并尊重天才的奇葩癖好。  

坦率地讲如果牺牲几个漂亮女人、漂亮男人就能留住一位大科学家的心,那可太划算了。  

又过了几日,  

外白渡码头人头攒动,白幡如林。  

乌泱泱的人群准备迎接法兰克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老先生的尸体。  

伏尔泰老先生一生坎坷,得罪了路易王朝,得罪了天主教廷,半生在外漂泊。  

好不容易可以回到巴黎,他却不顾老友的劝阻执意想来吴国瞧瞧,他想看看心目中的“理想国”究竟是何模样不出意外,老头死在了航海途中。  

尸体被船员们密封在一个酒桶里,保存了大半年。  

吴国为其举行了极其隆重的国葬,出殡队伍由500骑兵开道,500士兵护送,各界人士参与。  

一百名壮汉轮流抬棺,硬生生把一口金丝楠木棺材从松江府抬到了上方山。  

场面之宏大,花费之巨大,令所有人瞠目结舌。  

尤其是漫天飞舞的纸钱沿途许多不明真相的百姓吓得以为吴皇殡天了,哭的稀里哗啦。  

一年后,  

巴黎报纸。  

头版加粗标题:  

《1吨纸钱,洒入了伏尔泰的心田》。  

记者写的激情澎湃,读者看的热泪盈眶。  

这篇文章的影响很大,可以说硬生生扭转了一代欧洲知识分子的向往。  

东渡,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  

而葬礼之后,精明的吴皇甚至下令将伏尔泰随行的孙女留住西山离宫。  

3年后。  

又致使其怀孕。  

文明!  

千金买马骨。  

东学西洒,西才东渡。  

根据《伦敦条约》。  

吴国向欧洲输出了大量的玄学大师、消费大师、中医。  

欧洲向吴国输出了大量的知识分子、科学家、商人、退役军官、野心家,还有姬女。  

在这场世界范围的人员大流动中,吴国是高地,其他区域都是低地。  

原因很简单。  

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老大帝国思想让所有人对海外蛮夷之地充满了不屑。对于18世纪的吴国来说,人才外流那是不可能的,活不下去的才移民。  

从未统一过的欧洲各国就不一样了,欧洲人完全可以接受去异国干一番事业,就像战国时期的魏国才子在各国宫廷出将入相。  

这样的行为在思想上、在道德上是不被诟病的。  

意识到麻烦的欧洲各国,也采取了措施。  

他们不好直接扣人,只能祭出民zu主义,增加凝聚力。  

这样做效果是明显的。  

花费是低廉的。  

前景是美好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