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 残血后的乌拉(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射。  

掷弹兵乱抛。  

不过,  

吴军优势明显。  

因为有部份后膛枪手可以趴在尸体后面射击。  

还有大炮的支援。  

炮击之下,罗刹军队的线列阵不断出现豁口。灰色身影填补上去,然后再次被打出缺口。  

林淮生解开披风丢给一旁的护卫。  

仅仅是观战,就让人热血沸腾。  

情绪沉稳如他,也忍不住感慨:“苏沃洛夫,够狠!”  

罗刹中亚方面军指挥中枢所在,已有多名外籍军官提议增兵,最好是出动哥萨克。2万哥萨克骑兵只要出现在战场上,吴军就要分兵提防。  

苏沃洛夫还是拒绝了。  

他说了一句狠话:  

“为了罗刹帝国,3000万子民皆可战死,包括我,也包括沙皇。”  

疯狂至斯。  

周围众人竟是敬畏和厌恶之情交织。  

第2军团暂时退下休整,由满编无损,同时加强了大量臼炮的第9军团顶上,  

臼炮到位,落子如雨。  

炮声和哀嚎,鲜血和残肢,纵然是铁石心肠的人也为之动容。  

素来以神经粗大著称的罗刹士兵大批大批往后溃逃,谁也拦不住。  

杨遇春哈哈大笑:  

“第5、6、7、8轻步兵营,衔尾追击。”  

追杀很顺利,士兵们刺刀猛扎罗刹士兵后背。  

直到,  

密集的炮声响起。  

位于丘陵腰部的罗刹炮兵终于开炮了,将自己人和吴军一起笼罩在弹幕内。  

“撤。”  

第9军团的4个步兵营猝然挨了一顿猛烈炮击,连忙后撤。  

“哥萨克,出击。”  

2万哥萨克骑兵翻身上马,绕过丘陵,冲杀吴军。  

吴军各部瞬间紧张,各自结阵,接应友军撤退,护住大炮辎重。  

结阵步兵,骑兵啃不动。  

在首领奥涅金的带领下,一万多哥萨克骑兵迂回向位于最右翼的吴军轻骑兵军团发起了进攻。  

同行是仇人。  

骑兵遇上骑兵,格外嗜杀。  

兀思买大呼一声:“杀!”  

轻骑兵军团迎面顶上,瞬间战场乱如麻,烟尘四起,大地震撼。  

望着侧翼烟尘滚滚,林淮生皱起了眉头。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不希望现在就打出骑兵牌。  

“林帅,拿下罗刹人的炮阵地和指挥中枢吧?”  

这个建议正中林淮生所想,他略一思索,就高声道:  

“告诉韦俊,2个时辰内将第3军团的军旗插上山头。”  

一刻钟后第3军团开始进攻。  

但遇上了不小的麻烦。  

方阵前进,被丘陵腰部的大炮轰。  

散开冲锋,在附近游荡的几千哥萨克骑兵掩杀。  

第3军团的进攻之路很不顺利。  

伤亡更是不小。  

罗刹人的步兵战术很糟糕,但是炮兵表现却出奇的优秀。  

林淮生不会想到,对方的炮兵7成是外籍炮手。  

这帮国籍五花八门的中年雇佣兵都是战场老兵油子,经验异常丰富,他们在欧洲各地战场游走,寻找雇主。  

只要有金子,他们愿意效忠于任何人。  

他们唯一的信念就是挣到足够的金子回家养老,或者战死用抚恤金养活一家人。  

一名大胡子那不勒斯汉子摘下帽子,询问:  

“男爵阁下,您对我们的表现满意吗?”  

“非常满意。我决定在商议的原有报酬基础上每人再加5枚金币。”督战的罗刹贵族心花怒放。  

“感谢您,慷慨的雇主。”  

临时加赏,是为了激励雇员卖命。  

罗刹人对农奴吝啬无比,但是对拥有技术的外籍人士异常的慷慨,不论是科学家,作家,还是军官。  

从彼得一世开始,任用外籍人士就是帝国的传统。  

林淮生的脸冷下来了。  

他厉声喝道:  

“传令杨遇春,率甲士和第2派遣军驱逐哥萨克骑兵,不许他们干扰第3军团进攻山头。告诉他,如果办不到,就不要活着回来了。”  

“是。”  

长缨传令兵打马传令。  

杨遇春一听,瞬间血就上脸了,他拄着刀鞘从小板凳上起身。  

高呼:  

“弟兄们,随本司令杀敌。”  

“军令如山,违抗者死。”  

说罢,  

他把随身携带的高糖糯米点心丢进嘴里,放下面罩。手持长枪,腰悬长刀,大踏步前进。  

苏沃洛夫很诧异,板甲是这么用的吗?  

骑士文化在东方?  

不过,  

很快他就看出来吴军所装备的板甲防御全面,但在躯干之外部分防御性能有限,不是很厚。  

他还真没猜错。  

陆军部听取了甲士的战场经验加以改进。  

加之马鞍山重工大量应用蒸汽动力锻锤,凡是量产部件尽量采用模具锻。  

一锤下去,零件成形。  

模具锻车间九成的工人是学徒。  

老师傅们都集中在自由锻车间,蒸汽大锤,蒸汽小锤,人工小锤。  

厂长懂技术,更懂正治。  

陛下要的是流程化、标准化的大工业。  

成本高点不重要,本厂是工业部长子,要起到全行业的标杆作用。  

第3军团攻击放缓,暂时向后,避开罗刹军的火炮覆盖范围。  

与此同时,  

8000名吴军甲士分兵多路开始机动,好似撒网。  

目的很明确:  

限制哥萨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