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3 决战~(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  

50斤的甲胄加上主副武器,即使原地站着不动,久了人也吃不消的。  

甲士们好似坐在小板凳上开会的小学生,一副很乖巧的模样,嘴不停蠕动。  

吃东西一口肉干,一口糖水。  

每个人还随身携带了一块甜度爆表、半生不熟的高级糯米点心,以便作战途中补充体力。  

杨遇春本就是满膘大汉,如今更显壮硕。  

托第9军团的福气,旁边的第2派遣军也享受到了差不多的待遇。  

糖水,肉干。  

嘎嘣脆的高能量小零食。  

老远都能听见这帮人进食的动静。  

苏沃洛夫在千里镜里眺望了半天,忍不住嘀咕:“我们的敌人难道是一群反刍的牛羊吗?”  

旁边的一名准将逗趣:  

“司令官阁下,在他们的文化当中,人不能做饿死鬼。”  

众人哄堂大笑。  

苏沃洛夫也笑了,但下一刻,站在他旁边的普鲁士军官冯.克恩就惊恐的开口了。  

“司令官,你牙龈出血了。”  

笑声戛然而止。  

苏沃洛夫慢条斯理的摸出手帕,擦拭掉一团血迹。  

盯着冯.克恩:  

“身为陆军军医总监的儿子,你不会晕血吧?”  

旁边人爆笑。  

往日里,这样的调侃足够让一个普鲁士贵族暴跳如雷。  

今时今日,冯.克恩却顾不得这些,他死死盯着苏沃洛夫,他对司令官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担忧。  

罗刹军阵容并不复杂。  

前线宽度5里。  

左翼,是40个农奴兵方阵,每个方阵2000人左右。  

右翼,是6个常备火枪团和12个地方火枪团。  

中间留出了几十丈的空间。  

后方3里外稍高处丘陵是火炮阵地,同时也是中亚方面军指挥中枢所在。  

另外,  

还有2万哥萨克骑兵和2万哥萨克火枪手在丘陵后方一里待命,目的不言而喻。  

再后面,是无边无际的枪手和长矛兵混编。  

这些将武器搁置在拒马上的农奴们并不作为进攻兵力存在,而是担负了某种据守任务。  

一层拒马,一层士兵。  

拒马之间或相连,或留空隙。  

林淮生透过千里镜观察许久,冒出一句:  

“真怪。”  

不过,也没啥好说的。  

进攻吧!  

精锐的帝国陆军!  

长缨金属盔的骑马传令兵,打马跑到第2军团旗帜处。  

高呼:  

“林帅有令,胡司令官带人先攻,打崩敌军右翼集团,大功一件。”  

“末将遵命。”  

胡之晃紧了紧腰带。  

抽出佩剑:  

“第1、2、3、4、5、6、7、8、10、11步兵营,前进。”  

见吴军轻步兵率先发起进攻,苏沃洛夫竟然松了一口气,看来自己最害怕的事也许不会发生了。  

他最害怕吴军大量使用火箭弹。  

火箭弹既然可以攻城,更可以用于大规模野战。  

唯一的缺陷是散布太广。  

但几十万人的战争,足已忽视这个缺陷。  

好在西欧的军火商们已经拍着匈膛保证:第一批火箭弹山寨成功后,优先供应圣彼得堡。  

用罗刹人的血和罗刹人的钱,维持本国的军火研发。  

此时,  

在苏沃洛夫的指挥中枢附近,有来自西欧各国的军官作为观察员存在,因为欧洲各强国都迫切想了解吴军的实力。  

前线,  

罗刹的基层军官们穿着崭新的制服,挂满军功章,举起佩剑,昂首挺匈走到方阵前面。  

旗手紧随其后。  

踩着小鼓点,前进!  

双方距离逐步缩短。  

300尺,200尺,100尺。  

第2军团的散兵加速出列,散开,跪姿射击。  

罗刹士兵一旦中弹倒下,后面的人立马补上,继续向前走。  

吴军散兵造成的伤亡,丝毫没有影响罗刹人的阵型。  

他们沉默、隐忍、残忍。  

这是严格军纪的体现。  

对于军队而言,死板的战术往往也是最有效的战术。  

观战的农奴大军方阵一名军官突然转身高呼:“乌拉。”  

他所在方阵的农奴们齐刷刷举枪高呼:“乌拉。”  

乌拉是一种高级现象。  

会传染,而且是人传人。  

40个农奴方阵此起彼伏的“乌拉”,好似海浪。  

此刻。  

数万衣裳褴褛的农奴们热烈盈眶,他们深如沟壑写满苦难的脸上洋溢着对开疆拓土的渴望。  

距离40尺。  

按照事先约定,第2军团第一轻步兵营指挥官少尉扯着嗓子高呼:  

“停,立正。”  

“预备”  

鼓声骤停。  

士兵们赶紧左右瞥一眼,拉直线列阵,肩挨着肩,好似击鼓传花。  

其余9名少尉陆续喊出了同样的军令。  

没多会十个五百人方阵一字排开,每个方阵列3排,从空中俯瞰就像是一条细细的红线。  

排头少尉继续下令:  

“第一排,趴下。”  

“第二排,跪。”  

“第三排,站。”  

军令逐个传下,直到最后一个方阵完成了变幻。  

战场哗然。  

原本整整齐齐的罗刹人惊呆了,甚至有失神的士兵不留意突然摔倒,引起小小混乱。  

后方,苏沃洛夫也呆了。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