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 遍地开花的村办小煤矿,拉开燃料革命~(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赵上元欣喜若狂,他终于发掘了一片蓝海。为了做大做强,他在多次拜访四海金融府城分号的老乡经理之后,煤矿多了个有力合伙人。  

小矿生意四处开花。  

一次,  

俩人在酒酣脸热之后,私下感慨:  

河南、河北、山东、江苏都不是产煤大省,但都有不少聪明人因为挖矿发财了,他们甚至将煤球生意通过大运河水运成功地做到了邻县、邻州、邻府。  

山西虽好,奈何存煤太多。  

村村都有,就没有销路。  

老乡们也不是没想过把煤球卖出省,可高企的交通成本令人绝望,不具备价格优势。  

不过,丰富的经商经验却催生了一大批南下的褡裢晋商。  

在李郁的鼓励之下,帝国的采矿业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野蛮发展。  

胆大包天的人吃的脑满肠肥。  

手眼通天的人吃的嘴角流油。  

信息灵通的人吃的沟平壑满。  

山西商人和浙江商人在这一波跑马圈地运动中收益最大。  

前者白手起家,靠胆子大、信息差。  

后者优势更大,资金信息人脉都有优势。  

如果不是吴廷旨意严厉,村办煤矿不可以绕开当地人的话,这事就变味了。  

效果是显著的。  

凡产煤地,农夫每年能多收个七八两。  

外地的“野心矿商”赚的更多。山西和浙江两省出现了大批千元户群体。在这个时代,妥妥的中产向上。  

浙江人热衷于互相提携。  

一人吃肉,全村喝汤。  

一人发财,家族全来。  

短短1年,根据不完全统计,煤炭增量超过了过去5年的产量。  

驻厂税务专员可以证明,大型铁制品工厂的煤炉产线加班加点的干。与煤球配套的生铁煤炉,总是脱销。  

每卖出一个煤炉,就说明帝国有一户家庭用上了煤球。  

文明之光,沐浴大地。  

按照这个趋势三五年之后,燃料革命可以宣布取得了初步胜利。  

帝国境内,  

有条件烧煤的群体一网打尽。  

没条件烧煤的群体,短期之内也无需再琢磨了!没钱,无解李郁想得开,他没有道德洁癖,从不追求百分百完美。  

身为封建帝王进度表30就是合格,40是优秀,60是完美圣人。  

若是90,可以择日加冕郁皇大帝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