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2 理想战争模式的双向奔赴~(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但是,  

林淮生有顾虑。  

他和高级军官和参谋们都担心失控,病菌一旦蔓延,不分敌我。  

驱使百姓当炮灰容易引起当地民心愤怒,导致后方不稳。  

所以,他给中尉的军令里很明确:  

“长期耐心围困即可。”  

“待大军控制陕甘青西之后,再驱俘虏前来消耗鸣沙堡火药。”  

不过,吴老二还是想到了一个主意。  

当风向合适的时候,就拉上自制的投石机,把潮湿的稻草捆抛到近处。  

加点硫磺、辣椒、猛火油,增加烟雾威力。  

主打一个,我虽然弄不死你,也不让你痛快。  

先让你流泪,后让你流血。  

吴军闲得无聊,没事就这样折腾一番。  

堡内的守军怨气冲天,终于压抑不住愤怒,主动进攻一次。  

吴军枪炮齐鸣,守军丢下了上百具尸体,幡然醒悟,以后无论外面怎么折腾,就蹲在堡内做缩头乌龟。  

坐吃山空,等待援兵到来。  

大半个月后,一万余吴军沿着后来的京藏高速一段路线,抵达黄河岸边。  

这一路上,  

不时缺水、缺粮。  

这是吴军自起步以来几乎没怎么遇到过的麻烦——后勤危机。  

东部地区人烟稠密,河道密集。从无断粮之虞,更无缺水之患。  

征讨西南时,倒是遇上了粮食长途转运的麻烦,但也没有缺水之患。  

到了西北,粮和水都缺。  

后勤方面也无法利用黄河运输物资。  

兰州城,在黄河南岸。  

河面之上的浮桥,此时依旧存在。  

西凉军没有提前拆毁浮桥的原因有两点:  

一,拆毁后再建很难,很费钱。二,吴军很难在炮火箭矢之下踩着浮桥攻过来。  

出于谨慎,他们还是在浮桥的南侧准备了大量猛火油。  

一旦守不住,随时纵火。  

黄河北岸,毗邻河畔有座白塔山。  

西凉军在此扎营三处,屯兵1800人、配备火炮10门,作为兰州门户。  

吴军以300八旗降兵身披重甲为先锋,派遣军甲士随后。  

猛攻1个时辰,拿下了山头。  

山顶寺庙,两军的尸体从石阶一直铺到大雄宝殿。  

事实证明,  

重甲突击队依旧有效。  

至此,西征军彻底控制黄河北岸。  

林淮生狂喜。  

千里镜中,对岸的兰州城墙熙熙攘攘,旌旗飘扬,炮口森森。  

沿黄河更是多处营寨。  

士兵来回巡逻,鹿寨壕沟环绕。  

他放下千里镜,突然笑了:  

“真好啊,都在这了。”  

一参谋凑趣:  

“林帅您多虑了,兰州咳咳是他们所谓的西凉国新国都。要是不守,西凉直接就亡国了。”  

军官们都被逗笑了。  

对于目前的吴军来说,最喜欢的作战模式就是敌人聚兵,守城也行,野战也行。  

方便己方围歼。  

最不喜欢的就是敌人钻山林子,或做马匪。  

认真论起来,马匪的危害最大。  

西北大漠,人烟稀少,要是有那么十几股百人规模的马匪来回穿梭,游而不击,烧杀抢劫,妥妥的后勤噩梦。  

吴军很讨厌打治安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