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 区别对待,殖民地模式和半殖民地模式(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黎维祁在征得刘武同意后,派遣投奔自己的降将降兵,开始北伐。  

当然,  

他自己依旧躲在铁桶一般的金兰湾海军基地。  

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典的君王,他知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的道理。  

谨遵圣人教诲,错不了。  

周边地区,  

源源不断的粮食、木材、牲畜、女子被送到金兰湾,供黎主和天兵吃喝享乐。  

第4军团乐得其见。  

除了警戒兵力,其余人都在海滩玩耍。游泳、钓鱼、划船、玩耍,都有安南女子贴身陪同。  

潇洒的很不得不说,安南人很吃这一套。  

能杀、能吃、能玩,天兵真性情也。  

黎维祁终于支付了首批军饷,135万两白银,5万两黄金。  

讪讪的提出:  

“能否卖些武器?”  

刘武正气凛然:  

“关键是银子。”  

黎朝君臣大为震惊。  

这段时间,他们尝试了吹吹捧捧、万民伞、血书、诵读经典等等激励手段,一概无效。  

将官们态度冷淡,开口闭口就是条约。  

普通天兵一边搂着女人,一边笑嘻嘻的看着黎朝儒生们在那呼天抢地、鬼哭狼嚎。  

黎朝君臣私下腹诽:  

宗主国怎么变成这个鬼样子了?斤斤计较!事事谈钱!  

升龙城。  

气氛压抑,全城紧张。  

失败的消息传回了留守的阮文惠从大牢里放出了老师兼军师、明人后裔、儒生朱福。  

“朱师,国崩在即,如何是好?”  

“慌什么?”朱福一脸淡定,一身浩然正气。  

身为安南大儒他最不怕的就是死,越是危机越要镇定,扬名立万就在眼前。  

众人望着他,简直敬佩的不得了。  

当然,  

也有人怀疑朱福得了癔症。  

“国主不听吾劝,擅动刀兵。如今之结局,可悲可叹可怜”  

“恩师,快拿个主意吧?”  

朱福点点头,吐出4个字:  

“负荆请罪。”  

阮文惠摇头:  

“吾兄长皆死于吴军,吾宁愿披头散发进山。”  

朱福摇头:  

“乃兄是死于战场,不是阴谋诡计,技不如人,死了也得认,这算不得恨。你得负荆请罪,求得上国谅解,保住西山军血脉,以图后事。”  

“老师的意思是?”  

朱福叹了一口气:  

“宗主国如今正在上升期,带甲百万,战舰十万。周围藩属谁跳反,就要承受上国最凶狠的碾压。”  

“忍,顺。待过上二三十年,上国不再关注安南,我们再出手收拾黎朝余孽。”  

“文惠,你听说过勾践的故事吗?”  

安南政局,再次风起云涌。  

朱福代表阮文惠亲自送来了降表,三磕九拜,十分恭敬。  

谈话内容不得而知。  

总之,  

刘武默许阮文惠退出升龙城,担任归化镇节度使,书面宣布效忠黎朝。  

之后,朱福又求见黎维祁。  

黎维祁犹豫许久,也选择了接纳。  

软弱、妥协是安南小国这一百年格局的底色。  

没办法黎朝本来就孱弱。  

黎维祁只想做国王,哪怕只是名义上的安南国王,地方上各路权臣听调不听宣,他也认了。  

熟读儒家、史书的他知道自己没有筚路蓝缕、重塑天下的能力。  

上国态度暧昧,支持有限。  

自己这个“汉献帝”最好认清现实,长袖善舞,多用手腕,借力打力。  

膝盖太硬,容易猝死。  

还是软点好于是,  

黎朝,就这么闹剧般的复国成功了。  

黎维祁在乌泱泱的投诚军队、官吏的簇拥下,一两万人的队伍浩浩荡荡开进了国都升龙城,坐上了龙椅。  

第一件事就是,兑现《安南请上国驻军条约》。  

要求各地方势力都交纳银子。  

谁要是不交,那就不止是反对自己,更是反对上国。  

黎维祁此人不是雄主,但绝不是庸主。  

他这一手借力打力,拉虎皮扯大旗,搞的有声有色。  

安南各地势力纷纷捏着鼻子送上数目不等的粮饷,以免被当成典型开刀。天兵不满万,一样不可敌。  

金兰湾的万人坑就在那。  

天兵的战绩,那是相当的辉煌。  

安南地方势力并不服气,但慢慢地他们也发现天兵确实不想吞并安南,也不抢夺他们的土地。  

只要钱!  

死要钱!  

安南,依旧是安南人的安南。  

地方事务依旧是自己说了算。  

这是标准的半殖民地模式!  

安南十几年的拉锯内战,终于结束了。  

哪怕是表面的和平,也算和平。  

人心,思安。  

黎主、地方势力、民间,三方都满足于现状。  

目前的秩序很好。  

就像是小孩子歪歪扭扭搭起了半米高的积木高楼,虽然结构一塌糊涂但是,它确实没倒啊。  

债务没关系,先全盘承认,然后慢慢来。  

债多了不愁!  

刘武已经公开放出话了,和平局面来之不易,谁要是敢跳出来搞事,天兵会出手。  

威胁很有效!  

这其中有一个经久不衰的经典逻辑。  

若是安南国内某个地方势力单独造反,天兵可以号召在他周边的各地方势力一起发兵干掉这个叛逆者。  

然后,大家瓜分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