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3 感谢京矿和分包制,终于迈入了穷鬼帝国主义的门槛(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下全是银锭。  

所有人都傻了。  

这不是什刹海,这是他娘的银海。  

只有和珅很淡定,天下财富聚于四九城,这很奇怪吗?  

2日后,  

当李郁见到最新的抄家账册时,目瞪口呆。  

正如和珅心里嘀咕的,人无法想象自己没见过的世界。吴廷君臣终究是小家子气了。  

吴皇穿越前,也没富过。  

李郁咬牙切齿,拍着桌子大骂:  

“寡人大抵是太过文明了。又挖出3500万两?寡人都不敢想,继续挖下去还能挖出多少金银?合着这四九城地底下都是聚宝盆?”  

“查!”  

“给和珅配1000兵,你们抄家小组多听听他的。南北移民、抚恤伤残、赏赐勇士、工业科技、海军扩舰、出海殖民,到处都需要钱,需要大量的钱。给我挖,掘地三尺。”  

抄家工作小组面红耳赤。  

吴军对前清旧人们,有三种待遇:  

第一类,杀。  

第二类,流放南洋。  

第三类:迁居松江。  

第四类:日子照旧。  

如今,改了。  

没有第四类,全部流放。  

凡官绅旗之宅门,无论大小,墙破开,地挖开。  

四九城,再次喧嚣沸腾。惊喜无处不在,收获无限满足。。  

自从吴军拿下燕京。  

南城百姓最淡定,每天还是得自己出门找饭辙。甭管前门楼子挂啥旗,和咱没关系,咱就是个穷汉,谁来了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  

不过,  

给吴军干活,能日结,拿到铜钱。  

就冲这点,南城的爷们一心拥护吴皇。  

而李郁预定滞留燕京的时间一再延长。没办法,白花花的银子不挖干净怎么舍得走?  

介踏马的不是京城,应该改名叫京矿。  

世界上含银量最高的富矿。  

每天,自己都要看《抄家工作每日日报》——每日新增少则三四十万两,多则近百万两。  

这矿,还得深挖呐。  

眼见为实,  

御驾来到距离紫禁城5里的一处内务府小小笔帖式私宅,目睹了士兵挖掘的全过程。  

当士兵们发出集体欢呼声时,李郁走过去望了一眼那摆列整齐重见天日的金银锭,长叹一声,拂袖而去。  

他算是明白了,京爷的底气来自哪里,老家江南的那点富庶算个p。  

李郁终于放弃了底线。  

什么文明啊,规则啊,底线啊,确实很重要。但是和挖矿比起来,一文不值。  

抄家所得的银锭连起来能绕江南三圈,寡人的眼睛都红了,你跟寡人谈文明?  

如此盛事,岂能袖手旁观。  

于是,  

在李郁的指挥下,禁卫军在紫禁城内开工了。  

李郁总觉得每天走过的地方,底下都是银锭。如果不挖一挖,怕留下遗憾。  

吴廷吃的脑满肠肥。  

当然,这么说是有失偏颇的。因为吴廷实打实的拿出了很大比例的真金白银。  

有银子,就能办事!  

办大事!  

关外移民,迎来了爆发式的进展,流民分拣站和施粥点暴增上千处。  

在海军的配合下,第6军团用重炮和火箭弹拿下了山海关,打通了移民的陆上最后堵点。  

之后,  

穿着新棉衣的移民沿着规划的路线越过柳条边,越过山海关,踏上黑土地。  

前面的人已经望见了大凌河,后面的人还在黄河风陵渡。  

规模宏大,令人叹服南洋各国宁可饿晕自家小民,也要把大米卖到北方。几倍的差价倒是其次,主要是为了表达藩属国对宗主国的忠诚。  

大米!  

山呼海啸一般流入北方。金钱的魅力。恐怖如斯。  

北方,思安。  

肉汤泡饭和50亩地深入人心,前者直击肚子,后者直击灵魂。  

当然了。  

那无处不在的吴皇半身戎装烫金像也很深入人心。  

南洋各国疯了,江南更是疯了。  

各家工厂主为了产能而使出浑身解数,建厂区、扩产能、招募工人都是常规操作。  

认真的讲,  

蒸汽工厂对人力依赖还是很大。许多的环节,必须是人力完成。  

在这种情况下,浙江的商人率先搞出了一套新玩法。  

大工厂把订单拆分成多块,分包给各个小工厂。小工厂再将产品拆分成若干块,分包给附近各村,充分利用零散人力。  

以斧头的生产举例:  

一家小型冶铁工厂利用灌钢法,得到固定比例的铁水。之后用大工厂提供的模具浇筑。  

快速成型,然后淬火。  

附近,  

A村的村民,负责加工斧头柄。  

B村的村民,将堆积如山的斧头柄和斧头组装起来。  

C村的村民,负责简单开刃(无需锋利,用户自加工,反正没有差评)。  

最后,  

先装箱,后装船,由海船送去旅顺。  

以棉衣举例:  

由于没有缝纫机。  

附近的村民们从工厂领取半成品和纽扣之后,拿回家完成针线环节,再送回工厂。  

虽然针线水平参差不齐。  

但想来,流民们也不会挑这个理,依旧没有差评。  

质量不重要,数量很重要。  

当然,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总营业额看起来很高,工厂的单件利润率没有那么高。但架不住规模大啊,规模是个可怕的的字眼。  

浙江人“全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