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3 一笔划算的交易,150万英镑买下爪哇岛(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春节前的苏州府,生机勃勃,万物竞发。  

拥有50台蒸汽机的江南纺织厂一管事走进噪音隆隆的纺纱车间,站在椅子上,用最大的声音吼道:  

“机器不能停,外面的船等着拉货。”  

“各位,辛苦辛苦啊。从今天开始到元宵之前,所有人的工钱按照3倍发。”  

“除夕夜咱们厂设宴,在岗工人全部上桌吃饭,鸡鸭鱼肉,管够。”  

众人纷纷点头。  

头顶挂着一大横幅:  

产量!产量!还是产量!  

工厂门外,贴着告示:  

凡能提高产量、升级工艺之本厂人员,方案一经采用,视效果大小赏银20两至1000两。  

悬赏是真的,而且效率超高。  

上午汇报,上午就给赏银,中午就开始改进。  

一线的工人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他们在和机器打交道的时候确实能够发现许多影响产量的痛点。  

蒸汽机可以提供动力,但是动力传输和生产环节的不合理设计还有很多很多。  

完善,再完善。  

只为了提高产量。  

各家工厂甚至派遣卧底到同行那偷师。  

一家改良,家家改良。  

军备竞赛是这样的。一旦开启就没法停止。谁不跟,谁就会被同行卷死。  

不止是江南纺织厂,吴国境内的几百家轻重工业工厂都陷入了产量焦虑。  

始作俑者——吴皇。  

方式——金钱激励。  

奉旨,  

采购署坐镇大运河畔的胥江码头,用《借款条约》借来的首批1500万两白银支付货款,来多少,就收多少。  

棉纺制品、铁制品是采购大头!其余还有各类生活必需品零零总总20余项。  

谁的产能大,谁就能拿走更多的银子。  

闯关东、下南洋。  

时代的大潮面前,机遇和风险并存,无数空白等待填补。  

吴廷已经昭告天下,  

无论是文官、武官、士兵、商贾、技术工、农民、乃至乞丐兹要愿意投身移民大潮,接受朝廷安排,下船之日皆可实现小小的阶层跨越。  

最差,也给50亩田。  

主动报名移民之人又细分为两类:  

一类是分母,一类是分子。  

分母,是数量庞大的普通移民。分子是官吏、巡警、技术工、商人。  

通过分子将帝国意志下沉到分母。  

总言而之,  

分母多是经济窘迫之人,吸引他们的是——拥有自己的田地。  

宣传署火力全开,吹的天花乱坠。  

在那些说书先生嘴里。  

关外的画风是这样的:  

一把攥出油、一眼望不到头的黑土地,插根筷子也能发芽,去了就圈地,都是无主的良田。  

想吃白米,自己种。  

想吃肉,去山里挖几个陷坑。  

想吃鱼,撒网捞。  

想盖房子,想烧火,自己砍,到处都是树。  

南洋的画风是这样的:  

一年到头都暖和,没有冬天。  

一年三熟,没有干旱。  

官府允许每户抓2个土著当耕牛。  

持续了数月的民间宣传吴廷终于把移民话题给炒起来了,让民间产生了模糊印象——出去了,就是人上人?  

吴廷新成立了殖民部,陛下亲自兼任以表决心。  

各省报名的人不少。  

两广福建百姓适应湿热气候,尽量安排去南洋。  

湖北、安徽、江西人扛冻,尽量安排去关外。  

唯独在江南反响平平,甚至可称为冷淡。江南人向来是这样的,对外面一屑不顾。  

关外?呸。  

南洋?呸呸呸。  

随你说的天花乱坠,我就认为天底下有比江南更好的地儿。我一步都不挪,死也不挪。  

这么好的事,不如让给老乡们吧。  

南方小规模移民和既定的北方流民充实关外的安排并不冲突。同样,和既定的南洋土地抵给巨商也不冲突。  

出发点是:掺沙子。  

南洋和关外绝对不能铁板一块,制约是必须的。  

帝国只有一人可以呼风唤雨,那就是陛下!  

在一片激进的气氛下,  

吴国的老朋友,撒克逊东印度公司总督阿德莱德又来了。  

这是他第三次造访江南。在之前双方已具备了良好的互信。  

他此行目的是尽快出手爪哇岛,换成战争经费!  

谈判很顺利很轻松。  

财政大臣胡雪余、海军部副大臣刘武出面接待。  

双方只不过是顺水推舟地执行之前早已商议好的秘密计划罢了——每一万平方公里殖民地售价10万英镑。  

这个价格,相当于一艘最新式的一级风帆战列舰。  

“二位大臣,经过大致估算爪哇岛的面积在15至20万平方公里左右。秉承国王和首相之嘱咐,高度重视两国友好关系,咳咳。故而作价150万英镑。”  

胡雪余点点头,补充道:  

“价钱没问题,不过不能一次性付清,得分期。伯爵大人莫要紧张,毕竟我们的军队还未曾踏上爪哇,不知那边是何情况?”  

阿德莱德略一思索,说道:  

“贵国的意思是?”  

“东印度公司的战舰提供护航,将我们的人护送至巴达维亚。暂定35万人,每送一批,我们就付一次款。”  

“如您所愿,我亲爱的大臣。”  

150万英镑折合白银大约450万两,双方约定分12次付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