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2 永琰登基,年号康德给太上皇拟庙号清徽宗~(2/3)
。
一场仓促的朝议拉开帷幕,激动的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纷纷叫嚣着必须夺回盛京。
“皇上,盛京乃我满人龙兴之地,意义重大。”
“皇上,吴军千里迢迢奔袭辽东,兵力肯定不多。今令山海关守军集体北上,夺回盛京,胜算很大。”
“皇上,我大清历代先皇的骸骨都在盛京,奇耻大辱,绝不可忍。”
殿内,热血沸腾。
人人喊战,人人求战。
如此盛况,紫禁城内已有许久未闻了。
永琰平静的望着这一张张激动的脸庞,突然起身。
殿内,安静下来。
“诸位,都是我大清的忠臣。”
“如今太上皇龙体不健,朕临时理政。严冬已至,用兵需谨慎。朕决定,厉兵秣马,待冰雪稍减就越过山海关,夺回盛京,踏平吴军。”
“皇上圣明。”
王公大臣们乱糟糟的磕头。
一名潜邸心腹站了出来,高声倡议:
“本官先捐银1万两。诸位大人,为了大清也为了自个儿,拿出点银子充军饷吧?”
气氛很尴尬。
喊打喊杀的众人瞬间矮了几分,最后勉强委屈的胡乱认捐了一点,最高不过2000两。
和珅更是一言不发不捐,一两也不捐,反正已是案板上的肉,横竖都要被人剁。
永琰的脸色很平静,昨日他又读了《明史》。情况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颇为相似。
腊月里礼部很忙。
新皇的登基仪式,定于正月初五,日子不错,流程也是成熟的。
永琰成功的骗过了大部分人。
先登基,后西狩。
把京城、太上皇、还有这四九城城的混账王八蛋都丢给吴军。
这5年里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透了人心。
萧妃所言不错!得刮骨疗伤,得彻底换血。
养心殿三希堂,温暖如春。
永琰一边用力的敦伦,一边口不择言:
“朕与和珅陈辉祖之流比起,如何?”
“皇上让臣妾快活,他、他们不能。”
“说,朕是什么?”
“皇上是顶天立地的真男人。”
这番无耻对话,即使放在八大胡同都算逆天,可谓是践踏了世上的一切道德。
但是结合当前的境遇,也能理解。
康德大帝压力太大,时常失眠,焦虑,不安。
安神汤已经没有一点作用了。御医提议帝可反其道而行之,多喝鹿血。
康德大帝,需要一点不寻常的刺激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他喃喃自语:
“萧、萧妃,朕不不想做宋钦宗。”
萧小七仰面朝天,眼神失焦。
“皇上会像宋高宗那般中兴社稷。臣妾叫您清高宗。高宗爷爷轻点罢。”
“哎。”
永琰感恍惚间觉得自己是在伊犁河谷绿油油的大草原上纵马奔腾。
吼道:
“什么踏马的社稷、什么盛京燕京,朕不要了,不要了。但是朕要给太上皇上庙号,清徽宗。”
三希堂内,陷入死寂。
阳光透过红蓝玻璃照进来。
“萧妃,正月西狩,我们务必做好一切准备。”
“皇上放心,宫里需带走那些人您拟个名单,臣妾来办。”
“成。一定要保密。”
“皇上放心,臣妾的嘴比那老虎钳还要紧。”
萧小七披上蜀绣丝袍,扭头莞尔一笑,倾国倾城。
轻拍巴掌:
“进来吧。”
照例,一群宫女端着铜盆入内。
伺候完毕,又低头离开。
萧小七对着铜镜梳妆,突然忍不住问道:
“皇上,直隶募兵的事?”
“上个月朕就让塞纳图去办了。按照你的建议,招募年轻力壮的光棍和各地囚徒。”
“朕担心,这些人缺乏对大清的认同感。”
“皇上宽心。俗话说,生恩,不如养育恩。您给士兵们吃肉喝酒穿金戴银,您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况且”
“说!”
“靖康之变后,宋廷南迁能够支撑百年其中有一个关键原因是——金兵的本意是坏的,但却执行好了。”
“什么意思?”
“金兵把汴京城一扫空,却意外帮宋高宗解决了三冗。”
永琰扭头,眼神惊诧。
他陡然发现这个女人很不简单,绝不是什么赵飞燕杨玉环,而是小则天。
“爱妃的意思是,靖康之变金兵把北宋的中枢一网打尽,反而是为南宋续命了?”
“皇上圣明。”
永琰沉默了一会,点头。
“细细想来,确是如此。北宋的内耗太大,祖宗之法无人可变,结果金兵来了,杀的干干净净,就没掣肘了。朕还有些军务,你先下去吧。”
“臣妾告退。”
萧小七有些懊恼的走出养心殿。
刚才那一瞬间,她看到了永琰眼里满满的忌惮——小七,你话多了。
实际上她对《宋史》的理解,绝不止刚才这点。
南宋小朝廷的稳固,除了白纸好作画之外,还离不开钱。
更准确的说,是外贸利润。
残清西狩,雄踞西北。
将来未必不能占据伊犁河谷包括以西的中亚大草原,以农牧业为本,以转手贸易发家,重建西清。
甚至可以充当罗刹——吴朝之间的中间贸易商,从一个敌人那贩卖物资给另外一个敌人。
一点都
一场仓促的朝议拉开帷幕,激动的王公大臣、六部九卿们纷纷叫嚣着必须夺回盛京。
“皇上,盛京乃我满人龙兴之地,意义重大。”
“皇上,吴军千里迢迢奔袭辽东,兵力肯定不多。今令山海关守军集体北上,夺回盛京,胜算很大。”
“皇上,我大清历代先皇的骸骨都在盛京,奇耻大辱,绝不可忍。”
殿内,热血沸腾。
人人喊战,人人求战。
如此盛况,紫禁城内已有许久未闻了。
永琰平静的望着这一张张激动的脸庞,突然起身。
殿内,安静下来。
“诸位,都是我大清的忠臣。”
“如今太上皇龙体不健,朕临时理政。严冬已至,用兵需谨慎。朕决定,厉兵秣马,待冰雪稍减就越过山海关,夺回盛京,踏平吴军。”
“皇上圣明。”
王公大臣们乱糟糟的磕头。
一名潜邸心腹站了出来,高声倡议:
“本官先捐银1万两。诸位大人,为了大清也为了自个儿,拿出点银子充军饷吧?”
气氛很尴尬。
喊打喊杀的众人瞬间矮了几分,最后勉强委屈的胡乱认捐了一点,最高不过2000两。
和珅更是一言不发不捐,一两也不捐,反正已是案板上的肉,横竖都要被人剁。
永琰的脸色很平静,昨日他又读了《明史》。情况不能说完全一致,只能说颇为相似。
腊月里礼部很忙。
新皇的登基仪式,定于正月初五,日子不错,流程也是成熟的。
永琰成功的骗过了大部分人。
先登基,后西狩。
把京城、太上皇、还有这四九城城的混账王八蛋都丢给吴军。
这5年里他经历了太多的事情,看透了人心。
萧妃所言不错!得刮骨疗伤,得彻底换血。
养心殿三希堂,温暖如春。
永琰一边用力的敦伦,一边口不择言:
“朕与和珅陈辉祖之流比起,如何?”
“皇上让臣妾快活,他、他们不能。”
“说,朕是什么?”
“皇上是顶天立地的真男人。”
这番无耻对话,即使放在八大胡同都算逆天,可谓是践踏了世上的一切道德。
但是结合当前的境遇,也能理解。
康德大帝压力太大,时常失眠,焦虑,不安。
安神汤已经没有一点作用了。御医提议帝可反其道而行之,多喝鹿血。
康德大帝,需要一点不寻常的刺激让自己暂时忘却烦恼。
他喃喃自语:
“萧、萧妃,朕不不想做宋钦宗。”
萧小七仰面朝天,眼神失焦。
“皇上会像宋高宗那般中兴社稷。臣妾叫您清高宗。高宗爷爷轻点罢。”
“哎。”
永琰感恍惚间觉得自己是在伊犁河谷绿油油的大草原上纵马奔腾。
吼道:
“什么踏马的社稷、什么盛京燕京,朕不要了,不要了。但是朕要给太上皇上庙号,清徽宗。”
三希堂内,陷入死寂。
阳光透过红蓝玻璃照进来。
“萧妃,正月西狩,我们务必做好一切准备。”
“皇上放心,宫里需带走那些人您拟个名单,臣妾来办。”
“成。一定要保密。”
“皇上放心,臣妾的嘴比那老虎钳还要紧。”
萧小七披上蜀绣丝袍,扭头莞尔一笑,倾国倾城。
轻拍巴掌:
“进来吧。”
照例,一群宫女端着铜盆入内。
伺候完毕,又低头离开。
萧小七对着铜镜梳妆,突然忍不住问道:
“皇上,直隶募兵的事?”
“上个月朕就让塞纳图去办了。按照你的建议,招募年轻力壮的光棍和各地囚徒。”
“朕担心,这些人缺乏对大清的认同感。”
“皇上宽心。俗话说,生恩,不如养育恩。您给士兵们吃肉喝酒穿金戴银,您就是他们的再生父母。况且”
“说!”
“靖康之变后,宋廷南迁能够支撑百年其中有一个关键原因是——金兵的本意是坏的,但却执行好了。”
“什么意思?”
“金兵把汴京城一扫空,却意外帮宋高宗解决了三冗。”
永琰扭头,眼神惊诧。
他陡然发现这个女人很不简单,绝不是什么赵飞燕杨玉环,而是小则天。
“爱妃的意思是,靖康之变金兵把北宋的中枢一网打尽,反而是为南宋续命了?”
“皇上圣明。”
永琰沉默了一会,点头。
“细细想来,确是如此。北宋的内耗太大,祖宗之法无人可变,结果金兵来了,杀的干干净净,就没掣肘了。朕还有些军务,你先下去吧。”
“臣妾告退。”
萧小七有些懊恼的走出养心殿。
刚才那一瞬间,她看到了永琰眼里满满的忌惮——小七,你话多了。
实际上她对《宋史》的理解,绝不止刚才这点。
南宋小朝廷的稳固,除了白纸好作画之外,还离不开钱。
更准确的说,是外贸利润。
残清西狩,雄踞西北。
将来未必不能占据伊犁河谷包括以西的中亚大草原,以农牧业为本,以转手贸易发家,重建西清。
甚至可以充当罗刹——吴朝之间的中间贸易商,从一个敌人那贩卖物资给另外一个敌人。
一点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