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9 解决哗变最好的方式——开战(2/3)
。”
“现在开始,各部进入预定防区,准备迎战。”
“决战东陵!”
两边兵力频繁调动。
清军大营内,三声号炮响起。
传令骑兵高举小黄旗,沿途高呼:
“盛京将军有令,全体拔营,即刻进攻东陵,违令者皆斩。”
最精锐的中军大营率先出动。
望着同样人影幢幢的东陵城墙,宁远知州袁常在的内心也咯噔了一下。
嘀咕着:
“不会是反间计吧?”
有那么一瞬间,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后悔,是否过于草率?
东陵有城墙,但不高也不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军事意义。
毕竟,
康雍乾三朝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威胁皇陵的敌对势力存在。
历史上,
盛京皇陵首次受到威胁是甲午战争之后。而如今,吴军路线大体相似,大差不差。
小半个时辰后,
施令洋透过千里镜观察,见清军分两路来攻,一路自南向北,攻击正门。
另一路从东往西,攻击侧门。
吴军安置在昌瑞山的重炮率先炮击!
一发12磅实心弹拖着白烟落在东侧清军前方,炮弹向前弹跳,路径之上,盾车四分五裂,残肢断臂被高高抛起。
人海战术!
盛京清军从一开始就使出了全力,下马步兵持盾前进。
盾车数量是惊人,至少有二三百辆。
“看来这些天我们没闲着,敌人也没闲着。”
“侯爷说的是。这可是祖陵,要是被掘了,爱新觉罗的这脸面…嘿嘿嘿”
施令洋并不搭话,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的掘开东陵。
生在簪缨之家,耳濡目染什么叫正治。
自己只不过是想以皇陵为质立下奇功,让吴皇刮目相看罢了。
要是傻乎乎的掘了前清皇陵吴皇不会杀自己,但是也不会重用自己。
原因很简单,新皇可能会想着坐实掘前朝皇陵的乃臣子个人行为,而非皇帝授意,免得被后人诟病。
顺便,合理的把自己雪藏。
快意恩仇是江湖,而不是正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清军盾车居前,步兵在中,大炮居后,配合前进。
施令洋啧啧称奇,他发现关外的八旗兵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和福州驻防八旗就不是一类生物。
半个时辰后,
东陵外侧围墙被攻破,准确的说是被炮弹轰塌。
头一次经历如此猛烈炮火的乌合之众们狼狈的离开城墙,退入第一道防线——半人高的巨木壁垒!
一民夫陆鑫握着长矛想逃跑,却诧异的发现无路可逃。
身后的第二道巨木壁垒空缺处已被猴版塞门刀车所阻隔,更崩溃的是,这些器械还是自己亲造。
阵后,有包衣扯着嗓子吼道:
“辽东军团,死战不退。”
“侯爷有令,前排退,后排可杀之,首级亦算军功。不论敌我,一颗首级5两。”
第一道防线内“草,草你娘啊。”
陆鑫嚎叫着,他自己也不知道在骂谁。周围人也一样神情惶恐,前几日的暴虐消失的无影无踪。
杀别人时,都挺暴虐。
轮到自己,又变老实人了。
乌合之众就是这样,靠不住的。
时而乐观,好似涨潮,要决战紫禁城之巅。时而悲观,光速退潮,缩成一团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永远过山车,永远在旋转。
不过,他们被施令洋这个野心家带入了深沟。
盛京将军弘响骑在马上,右手前切。
“攻!”
“将军有令,攻入东陵。”
两名赤膊鼓手拼命擂鼓,周围站立的士兵皆感觉心脏被鼓声震动。
前线,八旗军官们举起佩刀。
高呼:
“杀,杀啊。”
乌泱泱的步兵持盾举刀,冲向烟尘滚滚的东陵城墙。
他们冲过狭窄河道之上的三孔三路桥进入东陵,开始冲击第一道巨木壁垒。
一方攀爬,一方用长矛戳杀。
就在此时,炮声都停了。
清军不再开炮是怕误伤自己人,技术上也做不到(距离、直瞄)。
吴军布置在高处的重炮,也诡异的停了,原因不明。
弘响面露喜色:
“会不会是他们缺炮弹了?”
守卫在孝陵的俩名陆战队士兵聊天。
“什么情况?”
“不清楚,不过有侯爷在上面,想来有他的道理。”
旁边一名陆军准尉忍不住了,主动向缺乏战场经验的同行解释道:
“这叫大炮上刺刀,把宝贵的火药炮弹留到最后一刻,贴着敌人的脸轰。是我们给侯爷的建议”
“还是你们老陆,牛!”
“这算什么,本少尉当年在江宁城下随陛下狙击京营火器营就这么干的。老陆不玩虚的,就爱大炮上刺刀。”
圆滚滚的巨木喷满鲜血,攀爬的八旗兵都无处下手。
乌合之众们已经疯了,举着长矛见人就戳,露头就戳。
屠宰场。
一刻钟左右。
南侧和东侧的第一道壁垒皆告破。
发了疯的八旗重甲兵开始攀爬第二道壁垒,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感觉。
不过,
第二道壁垒的巨木比第一道高出了4寸,攀爬难度略有增加,但也还好。
不到2刻钟,
第二道壁垒再
“现在开始,各部进入预定防区,准备迎战。”
“决战东陵!”
两边兵力频繁调动。
清军大营内,三声号炮响起。
传令骑兵高举小黄旗,沿途高呼:
“盛京将军有令,全体拔营,即刻进攻东陵,违令者皆斩。”
最精锐的中军大营率先出动。
望着同样人影幢幢的东陵城墙,宁远知州袁常在的内心也咯噔了一下。
嘀咕着:
“不会是反间计吧?”
有那么一瞬间,他对自己的行为产生了后悔,是否过于草率?
东陵有城墙,但不高也不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军事意义。
毕竟,
康雍乾三朝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威胁皇陵的敌对势力存在。
历史上,
盛京皇陵首次受到威胁是甲午战争之后。而如今,吴军路线大体相似,大差不差。
小半个时辰后,
施令洋透过千里镜观察,见清军分两路来攻,一路自南向北,攻击正门。
另一路从东往西,攻击侧门。
吴军安置在昌瑞山的重炮率先炮击!
一发12磅实心弹拖着白烟落在东侧清军前方,炮弹向前弹跳,路径之上,盾车四分五裂,残肢断臂被高高抛起。
人海战术!
盛京清军从一开始就使出了全力,下马步兵持盾前进。
盾车数量是惊人,至少有二三百辆。
“看来这些天我们没闲着,敌人也没闲着。”
“侯爷说的是。这可是祖陵,要是被掘了,爱新觉罗的这脸面…嘿嘿嘿”
施令洋并不搭话,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没想过真的掘开东陵。
生在簪缨之家,耳濡目染什么叫正治。
自己只不过是想以皇陵为质立下奇功,让吴皇刮目相看罢了。
要是傻乎乎的掘了前清皇陵吴皇不会杀自己,但是也不会重用自己。
原因很简单,新皇可能会想着坐实掘前朝皇陵的乃臣子个人行为,而非皇帝授意,免得被后人诟病。
顺便,合理的把自己雪藏。
快意恩仇是江湖,而不是正治。
战斗,从一开始就进入了白热化。
清军盾车居前,步兵在中,大炮居后,配合前进。
施令洋啧啧称奇,他发现关外的八旗兵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和福州驻防八旗就不是一类生物。
半个时辰后,
东陵外侧围墙被攻破,准确的说是被炮弹轰塌。
头一次经历如此猛烈炮火的乌合之众们狼狈的离开城墙,退入第一道防线——半人高的巨木壁垒!
一民夫陆鑫握着长矛想逃跑,却诧异的发现无路可逃。
身后的第二道巨木壁垒空缺处已被猴版塞门刀车所阻隔,更崩溃的是,这些器械还是自己亲造。
阵后,有包衣扯着嗓子吼道:
“辽东军团,死战不退。”
“侯爷有令,前排退,后排可杀之,首级亦算军功。不论敌我,一颗首级5两。”
第一道防线内“草,草你娘啊。”
陆鑫嚎叫着,他自己也不知道在骂谁。周围人也一样神情惶恐,前几日的暴虐消失的无影无踪。
杀别人时,都挺暴虐。
轮到自己,又变老实人了。
乌合之众就是这样,靠不住的。
时而乐观,好似涨潮,要决战紫禁城之巅。时而悲观,光速退潮,缩成一团承认自己是个废物。
永远过山车,永远在旋转。
不过,他们被施令洋这个野心家带入了深沟。
盛京将军弘响骑在马上,右手前切。
“攻!”
“将军有令,攻入东陵。”
两名赤膊鼓手拼命擂鼓,周围站立的士兵皆感觉心脏被鼓声震动。
前线,八旗军官们举起佩刀。
高呼:
“杀,杀啊。”
乌泱泱的步兵持盾举刀,冲向烟尘滚滚的东陵城墙。
他们冲过狭窄河道之上的三孔三路桥进入东陵,开始冲击第一道巨木壁垒。
一方攀爬,一方用长矛戳杀。
就在此时,炮声都停了。
清军不再开炮是怕误伤自己人,技术上也做不到(距离、直瞄)。
吴军布置在高处的重炮,也诡异的停了,原因不明。
弘响面露喜色:
“会不会是他们缺炮弹了?”
守卫在孝陵的俩名陆战队士兵聊天。
“什么情况?”
“不清楚,不过有侯爷在上面,想来有他的道理。”
旁边一名陆军准尉忍不住了,主动向缺乏战场经验的同行解释道:
“这叫大炮上刺刀,把宝贵的火药炮弹留到最后一刻,贴着敌人的脸轰。是我们给侯爷的建议”
“还是你们老陆,牛!”
“这算什么,本少尉当年在江宁城下随陛下狙击京营火器营就这么干的。老陆不玩虚的,就爱大炮上刺刀。”
圆滚滚的巨木喷满鲜血,攀爬的八旗兵都无处下手。
乌合之众们已经疯了,举着长矛见人就戳,露头就戳。
屠宰场。
一刻钟左右。
南侧和东侧的第一道壁垒皆告破。
发了疯的八旗重甲兵开始攀爬第二道壁垒,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感觉。
不过,
第二道壁垒的巨木比第一道高出了4寸,攀爬难度略有增加,但也还好。
不到2刻钟,
第二道壁垒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