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7 都不按套路出牌的结果,双方都慌了~(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起长矛阵对外。  

施令洋举起千里镜,瞭望对方旗帜。  

笑道:  

“是锦州宁远的清军,他们路最远,所以姗姗来迟。”  

“无妨,并非主力。”  

同样,奉盛京将军之军令赶赴辽阳救援的宁远知州、汉军正白旗人袁常在也大吃一惊。  

难道辽阳已经败了?  

手下询问:  

“袁大人,怎么办?”  

“敌军多步卒,试探一下,有缝就打,没缝咱就绕道。”  

“嗻。”  

寒风当中,宁远清军骑兵绕开了明显不好啃的吴军步炮方阵,专门去扑花花绿绿的辽东军团。  

战法也不新鲜。  

近距离骑射,一波箭矢射向那些原地不敢乱动的长矛兵。  

辽东军团不断有人惨叫倒地。  

稍微吃亏,乌合之众的本性即暴露无遗。  

不断有人无令往后面缩,影响同伴,混乱加剧。  

吴军虽有部分骑兵,但骑术不精,轻易舍不得折损。  

施令洋拔剑高呼:  

“传本侯军令,长矛方阵,前进。”  

“正面稳住,左翼封堵,压缩敌人活动空间。”  

“督战队可随时执行军法。”  

吴军骑兵、施侯旧部和新提拔的包衣督战队充当了优秀的牧羊犬角色,驱赶着羊群往既定路线运动。  

几十个长矛方阵缓慢前移,混乱且糟糕。  

但是,  

如林的长矛依旧给宁远清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总不能直接撞上去吧?  

宁远知州袁常在也嗅到了危险信号。  

惊呼:  

“不好,这帮人在故意压缩我们的活动空间,把我们往他们的炮阵那边驱赶。”  

“知州大人,咱们怎么办?”  

“穿插,就打一次,不行就撤。”  

“嗻。”  

500汉军正白旗骑兵跟着主心骨袁常在,抓住机会楔入了两块矛方阵之间。  

宽度大约20丈。  

骑兵们穿插,快速抛射。  

两侧的乌合之众们不断有人中箭倒下,出现骚乱。即使有督战队,依旧出现了不少逃兵。  

好在,  

总有聪明人。  

一群包衣高呼着“吴皇万岁”的口号,离开军阵,纷纷掷出手里长矛。  

骑兵穿插时,其侧面面积够大。  

军官们一看这法子好。  

立即高呼:  

“冲上去,投掷长矛。”  

数百根长矛破空,谁挨上一下都是重伤起步,这可比箭矢厉害多了。  

原文在六#9书/吧看!  

一番乱战,  

宁远知州袁常在也意识到啃不动,不宜纠缠。遂带着300余骑远遁,消失在了天际线。  

辽东军团欢呼。  

“赢了,赢了。”  

施令洋却是冷着脸开始执行军法。  

浑河畔!  

400多逃兵、200多畏缩不前之人被斩首示众,尸体被推入河面,往下游飘去督战队的包衣们砍的性起,一个个浑身血红。  

既然有罚,就要有赏。  

率先冲出来投掷长矛的几十名包衣得了赏赐,银子、兵甲和肉食。  

殷东耕喜气洋洋,他是第一个想出“投掷长矛”的点子的人,露大脸了。  

荣升千总。  

穿上了棉甲,分到了几锭金子还有一头代步的驴。  

吴军提审伤兵,诧异地得知这位袁知州乃是袁崇焕之后裔。  

崇祯杀了袁崇焕之后,老袁的遗腹子出仕清廷,后因战功被抬入汉军正白旗。  

老袁是文官,但他的后世子孙却武运长久。  

功过很难评。  

总之,各为其主。  

目睹了战斗全过程的长滩屯旗丁,心防崩溃,决定开门投降。  

打出白旗,提了个条件:  

任凭发落,也愿意编入军中效力。唯一条件是他们要在一起,不可打散。  

“侯爷,这可是正宗满旗,能信吗?”  

“杀!与其提心吊胆,不如直接杀了干净。深入敌境,危机重重,容不得一丝侥幸。先答应了,等他们出堡弃械后再杀。”  

2刻钟后,长滩屯旗丁男女老幼200多号人走出屯堡,跪地投降。  

施令洋右手下压。  

数百名刚收拢的新附包衣举着刀矛冲上去,须臾之间,留下一地尸体。  

投名状妥了。  

又得了上百头大牲口,机动力保持。  

如此高强度行军,人吃不消,整个队伍的速度明显变缓。  

施侯旧部得了授意,纵马狂奔,  

高呼:  

“弟兄们,盛京不远了。打盛京,掘皇陵,人人发大财。”  

“快啊,别磨蹭了。”  

“皇陵里面金山银海,要啥有啥。”  

“随便抓一把,就够你们吃几辈子。”  

一呼百应!  

士气瞬间翻倍。  

尤其是那些新附包衣,嘴角都快咧到耳根子了。竟有这等好事?刚加入队伍,就发金子,赶上好时节了。  

必须卖命,狠狠的卖命。  

盛京郊外的皇陵有多处,其中又以东陵最为出名。  

东陵——乃是顺治、康熙两位帝王以及多位妃嫔的身后安葬地,这十几年,年年征发劳役,在修乾隆爷的墓。  

所以,辽东半岛的百姓是真的知道东陵。  

一剂猛药刺激,激励效果拉满。  

原本疲惫不堪的步兵陡然间满血复活,跑出了不输给龙骑兵的速度。  

为了发财,所有人都在自觉的给自己加强度。  

互相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