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 乾隆被迫退位,新帝有意西狩~(2/3)
京城,气氛紧张。
紫禁城内,
永琰在朝会上愤怒地喊出了:
“富察氏乃大清罪人。”
大臣们吓的纷纷下跪不敢吭声。
乾隆脸色铁青,攥紧拳头,感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心中狂呼:
逆子,逆子。
然而永琰却站在自己面前,面对群臣高呼:
“福长安胆大包天,竟敢私自放弃苏皖6府2州。朝廷痛失大片领土,其罪当诛。”
“富察氏枉顾圣恩也应一体追究。”
于敏中颤巍巍出列:
“臣赞同。”
工部尚书、三法司主官也出列表示赞同。
兵部尚书何国宗沉默不语和珅欲言又止。
永琰环视众人,高声道:
“本宫请皇上圣旨诛杀福长安,新任一位前线将帅总领苏、皖、豫三省兵事,挽狂澜于既倒。”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殿内,大臣们齐刷刷跪倒一片,大声附和。
“太子圣明。”
永琰回头,蹲到乾隆旁边,言辞恳切:
“皇阿玛,您老人家觉得呢?”
乾隆脚趾吃痛,很想狂呼:
“逆子,你踩着朕的脚趾了。朕拔不出来啊。”
然而,
一脸真诚的永琰浑然不觉,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脚尖。
轻声道:
“皇阿玛,望着前线节节败退,儿子心如刀绞,大清130年的基业绝不能毁于我们父子之手。您难道就不痛心吗?”
说着,大颗眼泪从眼角滚落。
乾隆痛的直吸凉气,哆嗦问道:
“你想怎样?”
“儿臣斗胆想重整整朝纲,罢黜庸臣,提拔干臣,挽救大清。”
“好,好。都依你。”
永琰这才挪开靴子,回头望着群臣:
“诸位,皇阿玛年迈体衰,本宫年轻,不懂事,日后朝政还要多多仰仗诸位。”
大臣们乱糟糟答道:
“但凭太子吩咐。”
永琰大手一挥:
“散朝吧。”
乾隆起身时一个踉跄,趴在了地毯上,只觉脚趾剧烈疼痛。
总管太监秦驷高呼:
“快,传太医。”
养心殿东暖阁内,
皇帝的大脚趾青紫淤血肿的老大,还伴随骨折。
所有人一头黑线。这是什么情况?
太医低头包扎敷药,不敢多问是哪个天杀的在金銮殿上踩爆了皇帝的脚趾。
当晚,年方16的淑答应又哭哭啼啼的来到养心殿。
一进来就跪地痛哭:
“皇上,太、太子他摸臣妾。”
“逆子,逆子。”乾隆努力支撑着想爬起来,然而眼前一切都在旋转。
过了好一会,他冷静下来望着眼前那一碗满满的汤药,唉声叹气,
轻声喊道:
“秦驷。”
“奴才在。”
“赐死淑答应。传旨,昭告所有在京王公大臣、八旗贵胄,朕突发脚疾,甚重,无法理政。皇十五子永琰忠良敦厚,人品高洁,择吉日继位为帝。”
“皇上,您怎么办?”
“朕去做太上皇。”
秦驷扑通跪下,嚎啕大哭。
16岁的淑答应也哭的不能自已。早知道是这个下场,还不如当场就从了年轻的太子爷。老棺材瓤子果然靠不住。
四九城内。
新皇登基,老皇上成为太上皇的消息不胫而走。
所有人都感慨属于乾隆爷的时代结束了。南方失利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人人皆知。
裕泰茶馆内,
一群旗人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云南和福建都丢了。”
“这么快?”
“压根就没抵抗,拱手就让出去了。”
“阿桂呢?”
“嘿,人家多精明,打都没打直接就带着大军跑了,去南洋当土皇帝照样吃香喝辣。”
“不当云南王,去当缅王?”
“对喽。”
茶客们感慨不已,语调悲戚。
突然有人冒出一句:
“咱们的铁杆庄稼,怕是也不铁了。”
“不能够吧?”
“黄河以南都快丢干净了。直隶都出反王了,您说铁杆庄稼还能保住吗?粮食从哪儿来?”
茶馆内一片死寂。
那爷端着茶碗手止不住的发抖,盖子咔咔作响。
然而,无人笑话他。
所有人眼睛里都写满了恐慌。中原乱了,战火距离四九城还远吗?
“诸位爷,快回家备粮备金子吧。”
瞬间,茶馆内作鸟兽散。
赶紧拿字画地契古董去当铺换成金银,然后换成粮食。
这是入关以来,四九城第二次如此恐慌。
上一次是三藩之乱,察哈尔王率蒙古骑兵杀到距离京城200里外,康熙吓的想回关外。
这次,
战火已经烧到了黄河南岸。
中原,无险可守。
野战?是吴军的对手吗?
海兰察都打不赢,京旗拿什么打?
京城的多家米铺发生了抢米事故,步军统领衙门忙于弹压。
很快,就被迫执行宵禁现为步军统领衙门右翼总兵的福寿骑在马上,望着往日繁华的前门大街,如今空无一人。
艳阳高照,却好似鬼城。
他心中窃喜:
“投吴,算是投对了。”
“瞧这样,大清气数已尽。”
东宫,
永琰心情复杂来回踱步,被他抢来的
紫禁城内,
永琰在朝会上愤怒地喊出了:
“富察氏乃大清罪人。”
大臣们吓的纷纷下跪不敢吭声。
乾隆脸色铁青,攥紧拳头,感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心中狂呼:
逆子,逆子。
然而永琰却站在自己面前,面对群臣高呼:
“福长安胆大包天,竟敢私自放弃苏皖6府2州。朝廷痛失大片领土,其罪当诛。”
“富察氏枉顾圣恩也应一体追究。”
于敏中颤巍巍出列:
“臣赞同。”
工部尚书、三法司主官也出列表示赞同。
兵部尚书何国宗沉默不语和珅欲言又止。
永琰环视众人,高声道:
“本宫请皇上圣旨诛杀福长安,新任一位前线将帅总领苏、皖、豫三省兵事,挽狂澜于既倒。”
“诸位臣工以为如何?”
殿内,大臣们齐刷刷跪倒一片,大声附和。
“太子圣明。”
永琰回头,蹲到乾隆旁边,言辞恳切:
“皇阿玛,您老人家觉得呢?”
乾隆脚趾吃痛,很想狂呼:
“逆子,你踩着朕的脚趾了。朕拔不出来啊。”
然而,
一脸真诚的永琰浑然不觉,将整个身体的重量都压在脚尖。
轻声道:
“皇阿玛,望着前线节节败退,儿子心如刀绞,大清130年的基业绝不能毁于我们父子之手。您难道就不痛心吗?”
说着,大颗眼泪从眼角滚落。
乾隆痛的直吸凉气,哆嗦问道:
“你想怎样?”
“儿臣斗胆想重整整朝纲,罢黜庸臣,提拔干臣,挽救大清。”
“好,好。都依你。”
永琰这才挪开靴子,回头望着群臣:
“诸位,皇阿玛年迈体衰,本宫年轻,不懂事,日后朝政还要多多仰仗诸位。”
大臣们乱糟糟答道:
“但凭太子吩咐。”
永琰大手一挥:
“散朝吧。”
乾隆起身时一个踉跄,趴在了地毯上,只觉脚趾剧烈疼痛。
总管太监秦驷高呼:
“快,传太医。”
养心殿东暖阁内,
皇帝的大脚趾青紫淤血肿的老大,还伴随骨折。
所有人一头黑线。这是什么情况?
太医低头包扎敷药,不敢多问是哪个天杀的在金銮殿上踩爆了皇帝的脚趾。
当晚,年方16的淑答应又哭哭啼啼的来到养心殿。
一进来就跪地痛哭:
“皇上,太、太子他摸臣妾。”
“逆子,逆子。”乾隆努力支撑着想爬起来,然而眼前一切都在旋转。
过了好一会,他冷静下来望着眼前那一碗满满的汤药,唉声叹气,
轻声喊道:
“秦驷。”
“奴才在。”
“赐死淑答应。传旨,昭告所有在京王公大臣、八旗贵胄,朕突发脚疾,甚重,无法理政。皇十五子永琰忠良敦厚,人品高洁,择吉日继位为帝。”
“皇上,您怎么办?”
“朕去做太上皇。”
秦驷扑通跪下,嚎啕大哭。
16岁的淑答应也哭的不能自已。早知道是这个下场,还不如当场就从了年轻的太子爷。老棺材瓤子果然靠不住。
四九城内。
新皇登基,老皇上成为太上皇的消息不胫而走。
所有人都感慨属于乾隆爷的时代结束了。南方失利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人人皆知。
裕泰茶馆内,
一群旗人低声交谈:
“听说了吗?云南和福建都丢了。”
“这么快?”
“压根就没抵抗,拱手就让出去了。”
“阿桂呢?”
“嘿,人家多精明,打都没打直接就带着大军跑了,去南洋当土皇帝照样吃香喝辣。”
“不当云南王,去当缅王?”
“对喽。”
茶客们感慨不已,语调悲戚。
突然有人冒出一句:
“咱们的铁杆庄稼,怕是也不铁了。”
“不能够吧?”
“黄河以南都快丢干净了。直隶都出反王了,您说铁杆庄稼还能保住吗?粮食从哪儿来?”
茶馆内一片死寂。
那爷端着茶碗手止不住的发抖,盖子咔咔作响。
然而,无人笑话他。
所有人眼睛里都写满了恐慌。中原乱了,战火距离四九城还远吗?
“诸位爷,快回家备粮备金子吧。”
瞬间,茶馆内作鸟兽散。
赶紧拿字画地契古董去当铺换成金银,然后换成粮食。
这是入关以来,四九城第二次如此恐慌。
上一次是三藩之乱,察哈尔王率蒙古骑兵杀到距离京城200里外,康熙吓的想回关外。
这次,
战火已经烧到了黄河南岸。
中原,无险可守。
野战?是吴军的对手吗?
海兰察都打不赢,京旗拿什么打?
京城的多家米铺发生了抢米事故,步军统领衙门忙于弹压。
很快,就被迫执行宵禁现为步军统领衙门右翼总兵的福寿骑在马上,望着往日繁华的前门大街,如今空无一人。
艳阳高照,却好似鬼城。
他心中窃喜:
“投吴,算是投对了。”
“瞧这样,大清气数已尽。”
东宫,
永琰心情复杂来回踱步,被他抢来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