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4 柿子树、小猫刀(2/3)
男人们长枪列阵。
“杀,杀,杀。”
众人一边高呼,一边前进。
一边是火绳枪射击训练。
女人孩子们第一次试射,打的墙壁坑坑洼洼。
观之,心情激荡。
身处群体当中勇气会互相感染。
一支简陋的山民武装在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之后,正在缓慢蜕变。
有围观少年羡慕的说道:
“郑大哥,你刚才真像个将军。”
一中年汉子问道:
“寿娃子,这都是你闹白莲时学的?”
郑春寿点头。
他当初跟着义父混过洪教主麾下最精锐的护教亲军,而行军打仗那一套都来自于前湖北绿营将官张厉勇的点拨。
虽是义军,可一切都是学的正规军。
他还将全城的牲口都集中起来了。
当初,
护教亲军,一骑双马。
长刀硬弓,进退如山。
郑春寿很想拥有这样一支军队。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金寨村只是一个缩影。
苏鲁豫皖狼烟四起,大哥们纷纷登场,或杀官造反,或被官兵剿杀。
砍头只当风吹地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千年长存。
情报署署长刘千坐镇扬州调来了大批精悍下属潜入中原,观察为主。
于此同时,
长期按兵不动的江浦镇也不再沉默。
胡之晃当众剪辫,高呼:
“天地不仁,百姓无以生存。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我,胡之晃,要为中原的父老乡亲讨回一个公道。”
“替天行道,诛杀恶官。”
数千人举起刀枪跟着高呼,现场剪辫。
“贤婿,你给我透个实底。你是不是那边”
胡之晃笑笑,低声道:
“好教泰山放心,我早就是吴廷的人了,和吴皇陛下乃是八拜之交。”
“哎呀呀,好啊,太好了。”
董员外狂喜,脸涨的通红。
“咳咳,不过我还得叮嘱你保密。陛下说事关金融国策,和四海票号有关系。总之我也不是很懂,保密就是了。”
“明白,明白。”
四海票号已经过江,分号开到了扬州、安庆。
谁也不知道陛下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票号掌门刘金鑫和于敏中最清楚。
大清朝的票号行业,原本是山西商人一家独大。
数年前,李郁炒海贸概念,把重仓囤积茶、丝的山西票号坑的倾家荡产。
后来,
清廷又杀鸡取卵,导致山西票号行业消亡。
不过,
亲王贝勒、和珅、于敏中等人都出手抢下了部分票号尸体,之后借尸还魂,搞起了自己的买卖。
大致模式就是:
票号改个名字。以前的存银统统不认,以前的贷银必须追缴。
不服?
全家宁古塔呗。
所以,如今北方的票号两家独大。
一家叫“中盛”,一家叫“万和”。
同时,一个谣言在客户群体当中逐渐传开。
吴廷的四海票号进军北方了。不分满汉、不分官民皆可去存银,受保护。
看似荒诞但是嗅觉敏锐的官绅们依旧很认真的打听着内幕。到了他们这个层级,对于敏感谣言从来不会嗤之以鼻,而是会认真琢磨、追根溯源。
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
今日的敌人,未必不是明日的朋友。
中盛票号开封分号的大伙计就接到了请帖,邀请他到酒楼一叙。
大伙计和贵人的管家吃酒。
身份相符,可以聊的比较深入。
酒过三巡,
管家就问道:
“最近坊间传闻,南边的四海票号进驻开封?有这事吗?”
大伙计神秘兮兮,
开始卖弄:
“四海票号乃是吴皇皇产,性质特殊,说是到咱北方开设异地取银业务。比如,咱可以开封存银,苏州取银。”
管家点头,主动给大伙计斟酒。
又问道:
“巡抚大人就不管管?这可是敌产啊。”
大伙计得意的喝空杯中黄酒,反问:
“怎么管?”
“人家挂牌子了吗?开出铺子了吗?”
“没有吧。说白了就是个影子机构,谁也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管家心思重重回到府邸。
老爷听完默然不语,思索许久后,提笔写信询问一下京城友人。
吴廷通过于敏中掌握的中盛票号,不断地向外吹风。
北方存银,南方取银。
手续费1成。
如果你不看好清廷,就应该考虑四海票号。
当然,
此等行为有很大的风险,但是高风险、高收益嘛。
中盛票号的伙计可以介绍自家客户去踩四海票号的门路,从中收取一点好处费。
即使暴露也无妨。
“通吴”是伙计的个人行为,和票号无关。砍了就砍了。
北方很大,人口很多。
但李郁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却很集中。
在燕京、津门、济南、开封、保定、西安、太原为首的等城池,精心布局。
以中盛票号以及情报署发展的部分当铺古董行从业者为媒介,针对目标群体精准散布消息。
目标客户群体都是极其富裕的聪明人,也许半信半疑、纷纷观望,但没有一个人去官府首告,主动揭露吴廷阴谋。
原因很简单,
“杀,杀,杀。”
众人一边高呼,一边前进。
一边是火绳枪射击训练。
女人孩子们第一次试射,打的墙壁坑坑洼洼。
观之,心情激荡。
身处群体当中勇气会互相感染。
一支简陋的山民武装在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桶金之后,正在缓慢蜕变。
有围观少年羡慕的说道:
“郑大哥,你刚才真像个将军。”
一中年汉子问道:
“寿娃子,这都是你闹白莲时学的?”
郑春寿点头。
他当初跟着义父混过洪教主麾下最精锐的护教亲军,而行军打仗那一套都来自于前湖北绿营将官张厉勇的点拨。
虽是义军,可一切都是学的正规军。
他还将全城的牲口都集中起来了。
当初,
护教亲军,一骑双马。
长刀硬弓,进退如山。
郑春寿很想拥有这样一支军队。
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金寨村只是一个缩影。
苏鲁豫皖狼烟四起,大哥们纷纷登场,或杀官造反,或被官兵剿杀。
砍头只当风吹地这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热土,“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精神千年长存。
情报署署长刘千坐镇扬州调来了大批精悍下属潜入中原,观察为主。
于此同时,
长期按兵不动的江浦镇也不再沉默。
胡之晃当众剪辫,高呼:
“天地不仁,百姓无以生存。这样的朝廷不要也罢,我,胡之晃,要为中原的父老乡亲讨回一个公道。”
“替天行道,诛杀恶官。”
数千人举起刀枪跟着高呼,现场剪辫。
“贤婿,你给我透个实底。你是不是那边”
胡之晃笑笑,低声道:
“好教泰山放心,我早就是吴廷的人了,和吴皇陛下乃是八拜之交。”
“哎呀呀,好啊,太好了。”
董员外狂喜,脸涨的通红。
“咳咳,不过我还得叮嘱你保密。陛下说事关金融国策,和四海票号有关系。总之我也不是很懂,保密就是了。”
“明白,明白。”
四海票号已经过江,分号开到了扬州、安庆。
谁也不知道陛下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有票号掌门刘金鑫和于敏中最清楚。
大清朝的票号行业,原本是山西商人一家独大。
数年前,李郁炒海贸概念,把重仓囤积茶、丝的山西票号坑的倾家荡产。
后来,
清廷又杀鸡取卵,导致山西票号行业消亡。
不过,
亲王贝勒、和珅、于敏中等人都出手抢下了部分票号尸体,之后借尸还魂,搞起了自己的买卖。
大致模式就是:
票号改个名字。以前的存银统统不认,以前的贷银必须追缴。
不服?
全家宁古塔呗。
所以,如今北方的票号两家独大。
一家叫“中盛”,一家叫“万和”。
同时,一个谣言在客户群体当中逐渐传开。
吴廷的四海票号进军北方了。不分满汉、不分官民皆可去存银,受保护。
看似荒诞但是嗅觉敏锐的官绅们依旧很认真的打听着内幕。到了他们这个层级,对于敏感谣言从来不会嗤之以鼻,而是会认真琢磨、追根溯源。
打仗归打仗,生意归生意。
今日的敌人,未必不是明日的朋友。
中盛票号开封分号的大伙计就接到了请帖,邀请他到酒楼一叙。
大伙计和贵人的管家吃酒。
身份相符,可以聊的比较深入。
酒过三巡,
管家就问道:
“最近坊间传闻,南边的四海票号进驻开封?有这事吗?”
大伙计神秘兮兮,
开始卖弄:
“四海票号乃是吴皇皇产,性质特殊,说是到咱北方开设异地取银业务。比如,咱可以开封存银,苏州取银。”
管家点头,主动给大伙计斟酒。
又问道:
“巡抚大人就不管管?这可是敌产啊。”
大伙计得意的喝空杯中黄酒,反问:
“怎么管?”
“人家挂牌子了吗?开出铺子了吗?”
“没有吧。说白了就是个影子机构,谁也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管家心思重重回到府邸。
老爷听完默然不语,思索许久后,提笔写信询问一下京城友人。
吴廷通过于敏中掌握的中盛票号,不断地向外吹风。
北方存银,南方取银。
手续费1成。
如果你不看好清廷,就应该考虑四海票号。
当然,
此等行为有很大的风险,但是高风险、高收益嘛。
中盛票号的伙计可以介绍自家客户去踩四海票号的门路,从中收取一点好处费。
即使暴露也无妨。
“通吴”是伙计的个人行为,和票号无关。砍了就砍了。
北方很大,人口很多。
但李郁所针对的目标群体却很集中。
在燕京、津门、济南、开封、保定、西安、太原为首的等城池,精心布局。
以中盛票号以及情报署发展的部分当铺古董行从业者为媒介,针对目标群体精准散布消息。
目标客户群体都是极其富裕的聪明人,也许半信半疑、纷纷观望,但没有一个人去官府首告,主动揭露吴廷阴谋。
原因很简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