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不重要,符合大家的刻板印象很重要(2/3)
时正在紧张的算账大约过了半个时辰,
雇员将手里的算盘一甩,潇洒复位。
提笔,
在账册写下:
“1778年,十月初四,于襄阳城西。第1派遣军共计消费8319两5钱,支付现银7444两,应收账款875两5钱。”
然后,
盖上自己的印章。
仁慈而慷慨的陛下首创了一个极其先进的商业循环。
表面上,
派遣军士兵的军饷、赏银极高。
但是,
财政压力并不大,原因就在于源源不断的回收饷银。
杂货铺什么都卖,只有酒水一项严控,但,派遣军不在其列。
从商业部门的统计看,
各军团消费总量排名:
第1名——派遣军团,及时行乐。
第2名——第2军团,士兵年轻,无家无业,敢于消费。
第3名——第4军团,兜里有银子在距离战场不远的汉水安全处,停泊着2艘隶属于商业部的大型楼船,灯火通明。
船上,
数百位雇员忙碌不停,满足士兵的购买需求。
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吃的!
民以食为天。
打完仗,
一个班的弟兄们凑份子买几斤卤肉,几只烤鸡打个牙祭,不过分吧。
不过,
素来是购买主力的第4军团,这次罕见的没有心思消费。
仰攻虎头山,
全军团伤亡100多人,不算太高,但是对于一支纯血商贾军团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人都食不甘味,感慨战争之酷烈于是这帮人一夜未眠,决定抬大炮上山。
两列火把,
从山下插到山顶,提供照明。
一名从军前,
曾有码头从业经验的士兵,
负责喊号子:
“兄弟们那个吼嘿,抬大炮那个吼嘿。”
“加把劲那个吼嘿,轰砚山那个吼嘿。”
第4军团的士兵们轮番上阵,
将2门12磅加农炮拆开,硬生生靠人力抬上了虎头山。
他们不想再仰攻砚山主寨了。
打算隔着老远,用火炮轰。
虎头山山顶,海拔在300多米。
巧了,砚山海拔也在300多米,目测两座山坡高度很接近。
但距离有点远。
炮兵观察哨预估,可能4里半,甚至更多。
深夜没法精准测距。
众人一合计,决定先把火炮运上去!
黄肆很淡定,
他已经收到了水师的通知,
舰载重炮,无法轰塌襄阳城墙。
城墙厚度过于离谱。
里面的夯土层太厚,所以碎而不塌。
要取襄阳,
如果不想死太多人的话,必须取下砚山。
这一夜,
4军团咬牙切齿,派遣军醉生梦死。
砚山主寨,
清军远远望着灯火通明的虎头寨,默默无语。
良顺心情颇为低落,
他想不通,
那么好的地理优势,那么结实的石条堡垒,怎么就失陷的这么快当然,
他也想不通占据了虎头山军寨的吴军,此刻在搞什么。
山顶灯火通明,几百人忙碌个不停。
“大人,他们不会是想架炮轰我们吧?”
良顺笑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压根够不着!”
见众人不信,
他又强调:
“我用大将军炮试过,够不着,差着挺远。”
自重5000斤的大将军炮,乃国之重器,代表大清最先进火力。
众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话,各自辗转。
次日清晨,
熬红了眼睛的众人,望着初升的太阳。
2名最有经验的炮手,
登上了临时搭建的简易瞭望塔。
用手里的黄铜炮瞄象限仪,和海军型千里镜反复观察砚山主寨。
这2样东西,
都是舶来品。
夷商敢卖,吴廷就敢买。
夷商觉得开价挺黑,赚麻了。
吴廷觉得军用品就不是钱的事,赚翻了。
当前的双边海贸,
买卖双方都觉得特别满意,说是蜜月期都不为过。
欧洲本土。
各类主流报纸把吴皇陛下吹嘘的人间罕见,地上少有。
斯当东因破冰之功,被乔治三世册封为诺丁汉子爵。
他在下议院发表重要演讲,希望唐宁街拿出最大的诚意支援正在崛起的吴国。
就是支援。
支援盟友将顽固丑陋的鞑靼贵族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开明的吴皇成为东方主宰,从而进一步开放国门。
他疾呼:
伦敦不能失去苏州,
就好比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p股决定脑袋,爵位也决定脑袋。
子爵先生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竭力吹嘘东方文明。
他的新府邸是中式建筑,装修是中式风格,晚餐是中餐,书架上摆满了孔孟老庄,书房里挂着“上善若水”。
18世纪末,
欧洲还没人相信派去几艘战舰,架设几门大炮就能征服几亿人口。
这样想的人会被送进疯人院接受鞭打随着茶叶供应量的剧增,
数量庞大的伦敦中产阶层,喝着价格相对便宜的桑叶味红茶,优雅的交换各自对国际商业的看法。
总之,
大部分人都认为,唐宁街应该对这样的开明君王释
雇员将手里的算盘一甩,潇洒复位。
提笔,
在账册写下:
“1778年,十月初四,于襄阳城西。第1派遣军共计消费8319两5钱,支付现银7444两,应收账款875两5钱。”
然后,
盖上自己的印章。
仁慈而慷慨的陛下首创了一个极其先进的商业循环。
表面上,
派遣军士兵的军饷、赏银极高。
但是,
财政压力并不大,原因就在于源源不断的回收饷银。
杂货铺什么都卖,只有酒水一项严控,但,派遣军不在其列。
从商业部门的统计看,
各军团消费总量排名:
第1名——派遣军团,及时行乐。
第2名——第2军团,士兵年轻,无家无业,敢于消费。
第3名——第4军团,兜里有银子在距离战场不远的汉水安全处,停泊着2艘隶属于商业部的大型楼船,灯火通明。
船上,
数百位雇员忙碌不停,满足士兵的购买需求。
最受欢迎的永远是吃的!
民以食为天。
打完仗,
一个班的弟兄们凑份子买几斤卤肉,几只烤鸡打个牙祭,不过分吧。
不过,
素来是购买主力的第4军团,这次罕见的没有心思消费。
仰攻虎头山,
全军团伤亡100多人,不算太高,但是对于一支纯血商贾军团来说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人都食不甘味,感慨战争之酷烈于是这帮人一夜未眠,决定抬大炮上山。
两列火把,
从山下插到山顶,提供照明。
一名从军前,
曾有码头从业经验的士兵,
负责喊号子:
“兄弟们那个吼嘿,抬大炮那个吼嘿。”
“加把劲那个吼嘿,轰砚山那个吼嘿。”
第4军团的士兵们轮番上阵,
将2门12磅加农炮拆开,硬生生靠人力抬上了虎头山。
他们不想再仰攻砚山主寨了。
打算隔着老远,用火炮轰。
虎头山山顶,海拔在300多米。
巧了,砚山海拔也在300多米,目测两座山坡高度很接近。
但距离有点远。
炮兵观察哨预估,可能4里半,甚至更多。
深夜没法精准测距。
众人一合计,决定先把火炮运上去!
黄肆很淡定,
他已经收到了水师的通知,
舰载重炮,无法轰塌襄阳城墙。
城墙厚度过于离谱。
里面的夯土层太厚,所以碎而不塌。
要取襄阳,
如果不想死太多人的话,必须取下砚山。
这一夜,
4军团咬牙切齿,派遣军醉生梦死。
砚山主寨,
清军远远望着灯火通明的虎头寨,默默无语。
良顺心情颇为低落,
他想不通,
那么好的地理优势,那么结实的石条堡垒,怎么就失陷的这么快当然,
他也想不通占据了虎头山军寨的吴军,此刻在搞什么。
山顶灯火通明,几百人忙碌个不停。
“大人,他们不会是想架炮轰我们吧?”
良顺笑了: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压根够不着!”
见众人不信,
他又强调:
“我用大将军炮试过,够不着,差着挺远。”
自重5000斤的大将军炮,乃国之重器,代表大清最先进火力。
众人瞬间松了一口气,
一夜无话,各自辗转。
次日清晨,
熬红了眼睛的众人,望着初升的太阳。
2名最有经验的炮手,
登上了临时搭建的简易瞭望塔。
用手里的黄铜炮瞄象限仪,和海军型千里镜反复观察砚山主寨。
这2样东西,
都是舶来品。
夷商敢卖,吴廷就敢买。
夷商觉得开价挺黑,赚麻了。
吴廷觉得军用品就不是钱的事,赚翻了。
当前的双边海贸,
买卖双方都觉得特别满意,说是蜜月期都不为过。
欧洲本土。
各类主流报纸把吴皇陛下吹嘘的人间罕见,地上少有。
斯当东因破冰之功,被乔治三世册封为诺丁汉子爵。
他在下议院发表重要演讲,希望唐宁街拿出最大的诚意支援正在崛起的吴国。
就是支援。
支援盟友将顽固丑陋的鞑靼贵族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让开明的吴皇成为东方主宰,从而进一步开放国门。
他疾呼:
伦敦不能失去苏州,
就好比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p股决定脑袋,爵位也决定脑袋。
子爵先生不分场合不分时间,竭力吹嘘东方文明。
他的新府邸是中式建筑,装修是中式风格,晚餐是中餐,书架上摆满了孔孟老庄,书房里挂着“上善若水”。
18世纪末,
欧洲还没人相信派去几艘战舰,架设几门大炮就能征服几亿人口。
这样想的人会被送进疯人院接受鞭打随着茶叶供应量的剧增,
数量庞大的伦敦中产阶层,喝着价格相对便宜的桑叶味红茶,优雅的交换各自对国际商业的看法。
总之,
大部分人都认为,唐宁街应该对这样的开明君王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