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8 极度怕死的第4军团,英勇的向襄阳发起了进攻~(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三每天瞅着这帮另类的军爷,找了一处坡度近似的山坡反复练炮锄,  

人为营造水平面还特么一本正经的炮击。  

好几次,  

因为后坐力,臼炮人仰马翻,咕噜噜滚下山坡。  

此情此景,张老三笑的流眼泪不知为何,  

他总觉得4军团这帮军爷脑子不太正常。  

第1次试探进攻,  

在傍晚时分,  

半个太阳隐入地平线时突然展开驻守虎头山的前御前2等侍卫良顺,狐疑的望着浩浩荡荡杀来的吴军。  

心里嘀咕:  

“吴贼脑子没进水吧?”  

夜间不打仗,雨天不打仗,几乎是军事常识。  

就和“兵家必争之地”一样,都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违背,  

不能说一定失败。  

但失败率高达99。  

就像邓艾翻越崇山峻岭奇袭蜀汉,可能事后再来一百次,也无法复刻成功。  

乌泱泱的第1派遣军炮灰没有穿甲,也没有阵型散开了,  

乱糟糟的冲锋。  

2000人里面混杂着50多名第4军团的步兵。  

冒着清军炮火冲锋仰攻时,  

更是遭遇了山顶清军火绳枪和弓箭的反复打击。  

尸体一具具滚落3名徒手步兵冲到早就看好的位置。  

1人抄起工兵铲,咔咔掘地。  

“好了。”  

另一人将拎着的木桶里调好的水泥灌入。  

“下炮锄。”  

铁制炮锄楔入灌满水泥的坑。  

拿工兵铲的人刚想微调一下水平位置,却被一发霰弹命中脑门。  

人一声不吭,顺着山坡滚落。  

其余2人愣了半秒钟,  

默默调整了水平位置。  

然后吼道:  

“撤。”  

一直在千里镜里观察的后方友军,鸣金收兵。  

攻击阵型好似退潮。  

只留下了100多具尸体静静的躺在还带着阳光余温的土地上。  

良顺透过炮台垛口,望着远去的黑线。  

大骂:  

“这帮狗曰的干嘛来了?”  

旁边一名绿营炮手凑趣道:  

“旗爷,这些刁民找砍头来了。”  

“哼”  

骂归骂,  

良顺这种出身必须是大清铁杆,与国同休。  

他在回到砚山主寨之前,  

再三反复检查了炮台防务,  

叮嘱炮手:  

“多用霰弹。”  

“铅弹不够,就自己融,还不够,石子也能凑合。”  

炮手们望着正在哐哐砸石头的几个苦役石匠,心想原来是这么回事。  

就地取材。  

清廷经营襄阳许久,  

苦心孤诣,用石块和糯米红糖浆修筑了砚山军寨,一大一小。  

虎头山是小,面积只有主寨的三分之一。  

驻军700人,来自西北绿营。  

次日清晨,  

驻守虎头山的清军被急促的铜锣声惊醒。  

伸头一看,  

麻了。  

黑压压的吴军,已经摆出了进攻阵型。  

最前头是刀盾甲士,后面是红黑军服步兵。  

一名脸色黑红的清军千总扯着嗓子,  

激励:  

“弟兄,不要慌。都是爹生娘养的,挨上一枪子都得死。他们仰攻,没法使炮”  

“良顺大人说了,打退1次吴贼进攻,就赏银10000两。”  

1名绿营炮手问道:  

“弟兄们要是打退10次?”  

“10万两!”  

“大人,那帮当官的不会赖账吧?”  

千总噗嗤笑了,  

指着远处的襄阳城:  

“赖账?”  

“少1两,老子就带着主寨的弟兄们把大炮调个头,把襄阳轰成烂怂。然后,投吴去。”  

众人振奋,  

有条不紊的完成了战前准备,将火药炮弹搬运到大炮旁。  

火把挨个点燃默默注视着底下的吴军。  

清廷从西北绿营抽调了1200绿营兵,以其中700人驻守虎头山军寨。  

西北长期有战事,  

从大小和卓到准噶尔、还有马匪西北驻军长期处于战争当中,老兵比例大。  

就像现在,  

指挥的千总,怎么都觉得信心满满。  

躲在坚固的军寨里面,用大炮和火绳枪弓箭抵御爬坡仰攻的敌人步兵。  

“开炮。”  

炮弹呼啸着砸向山下,居高临下,射程大为增长。  

冲在最前面的派遣军方阵,  

顿时被犁开3道血痕营官们大吼:  

“冲啊。”  

刀盾甲士们嚎叫着脱离阵型,开始冲锋。  

降兵们被告知,遇上大炮,往前冲反而是最优解。  

炮弹会落在后头。  

如果畏惧后退,  

第4军团就会化身正义督战队。  

此战,  

加农炮无法轰击山头敌军,但是可以轰击友军。  

黄肆紧张的握着千里镜,站在一辆辎重车上观察战况。  

他先观察军寨,  

见白烟笼罩,火光乍现。  

从频率看,  

就知道守军不是新兵,开炮的节奏很稳健。  

再看已经冲到山下的派遣军,  

正在散开奋力攀爬于此同时,  

军寨内箭矢腾空而起,抛物线坠下。  

守军当中有不少人原先的骆驼客马帮出身,弓箭和弯刀从不离身。  

他们知道火器威力更大,  

但是也不没有丢弃保命技能。  

“打,打赢了拿赏银回老家,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