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5 荆州驻防八旗的拟人行为——攘外必先安内(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淮生起身,盯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  

口授命令:  

“参谋,你记录一下。”  

“命令,在安陆府城休整的第4军团沿汉水加快行军速度,攻取襄阳。”  

“密令,第2军团全歼荆州八旗。”  

“命令,地狱号和8艘嵇康级组成编队,即日南下,配合轻骑兵军团攻取长沙,之后水陆配合,摧毁洞庭湖水师。”  

“斥候需严密注意蒙古马队动向。北面以汉水为界,南面以荆江为界,以水师将其封锁在江汉平原,压缩其活动范围。等待主力合围”  

“林总,还有吗?”  

“向陛下申请紧急增兵,至少1个军团,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是1个半军团。”  

参谋快速记录时,  

刘千在一旁冷不丁的突然示好:  

“林帅,军情紧急,不如用我们的信鸽吧,1天之内必定传回苏州府。”  

林淮生头也不回:  

“嗯。”  

于是,  

参谋将原先已经写好的公文,再次微缩。  

用最细的毛笔,写最小的字体。  

然后封入小管内,捆在信鸽脚上。  

一式两份,  

两只信鸽从武昌腾空而起,盘旋2圈后向东飞去。  

信鸽,  

在这个时代算是通信届的天顶星科技。  

就连林淮生也忍不住多问了几句:  

“刘署长,饲养培养信鸽的难度大吗?”  

“很大,情报署每年光花费在信鸽上的费用就高达1万两。”  

“这么多?”  

“是,省城得设信鸽固定点。”  

说到这里,  

刘千也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丢失信鸽!  

不知为何,  

位于苏州府木渎镇情报署总部附近的信鸽点,信鸽丢失率极高。  

而杭州、南昌、广州这3个点位的丢失率明显低了许多。  

百思不得其解刘千心中有些不安。  

次日,  

李郁收到情报。  

首先是被乾隆的癫狂吓到了,然后就是抽调兵力驰援湖广。  

除近卫军团和各关键支撑点守备兵力之外,将江南所有兵力抽调一空。  

拼凑出了13000人。  

其中有第1军团,有第3军团,有客团新兵,还有训练署新兵。  

朝堂之上,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了一个事——扩军!  

“寡人决议,即日起,扩军!地盘大了,兵力不够,一打起大仗就捉襟见肘。”  

参谋本部大臣谭沐光问道:  

“陛下,是要新设军团,还是扩充现有军团?”  

“既新设,也扩充。”  

李郁望着众人,解释道:  

“除了近卫军团,陆军如今拥有5个野战军团,1个轻骑兵军团、1个派遣军团。在此基础上,寡人考虑增设第6军团,关于新募兵源,诸位爱卿有什么建议吗?”  

经济大臣范京默默说道:  

“臣建议从粤北粤西募客家兵,既能为朝廷分忧,也能减轻地方压力。”  

商业大臣胡雪余:  

“浙南也可。”  

工业大臣杜仁来了一句:  

“臣认为湖广更佳。”  

外务大臣贾笑真张了张嘴,终究没有开口。  

他低头琢磨,  

成分单一的野战军团,优势是战斗力强悍,团结不扯皮。  

劣势嘛,就是太团结。  

相反,  

混编的话,优劣就是反过来。  

李郁没有急着敲定这个问题,  

而是开启了另外一个问题:  

“现有陆军野战军团是4个团,10000人编制,寡人想增加至15000人,6团编制。多出来的2个团用于轮休驻扎。”  

“陛下圣明。”  

新增2个团,好处多多。  

士兵可以休假,新兵可以整训,富裕兵力可以承担部分守备,伤亡时可快速补充编制。  

总之,  

相当于一个大号的移动UPS。  

训练署长赵二虎,低着头一声不吭。  

李郁注意到了,  

点他的将:  

“赵署长,你有什么建议?”  

赵二虎刷的起身,站立笔挺。  

“臣认为应该机会平等,不要集中在某个区域募兵。”  

“李郁笑道:  

“可寡人暂时没打算在每个省募1个野战军团。”  

众人都笑了。  

赵二虎却说道:  

“那就一个团,例如新组建的第6军团,可以有一个客团、一个浙南团、一个赣团、一个鄂团,一个湘团”  

笑声骤停。  

所有人认真严肃的倾听听这个矿工出身的家伙提出的奇思妙想。  

“上了战场,获得军功的机会平等。各地的百姓们也怨不得朝廷不给机会。”  

“机会?”  

“对,读书人的机会是考进文官学校,商人的机会是进商会选参事,但天底下有更多的人既无本钱也无文化,想翻身那就只剩下一条路,当兵!”  

鸦雀无声。  

李郁也在心里琢磨着,  

无本钱无文化无背景,除了从军还真没什么可以以小博大的路。  

工业,  

目前能够吸纳的劳动力还很少,杯水车薪。  

而且即使进入工厂做工,也谈不上翻身,解决一家老小的生活罢了。  

扛枪上战场,  

虽然死亡率很高,但确实是一条能翻身的路。  

于是,  

他说道:  

“就依照赵署长所言,机会平等。”  

“谢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