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 乾隆留给朕的时间不多了,以西毒攻吴毒吧~(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至于说,  

陛下当初将江西绿营俘虏安置在铜陵煤矿期限是2年,如今却变成了3年?  

属于背信弃义吗?  

当然不算。  

这叫此一时彼一时,吴国势力在扩张,条件自然也要跟着变化。  

河南南阳府。  

一个新问题摆在了乾隆面前!  

是否要将驻扎在江汉平原的蒙古马队10000骑,撤回中原?  

围绕这个议题,  

朝堂内纷争不算。  

撤,可以保住这支军队。  

不撤,打得赢吗?  

乾隆头疼的还不止这1件事,京城粘杆处每隔10天送来一份“嘉亲王每日活动注”。  

永琰这个老实孩子,如今做事一点不老实。  

在京城忙着抓权,培植亲信门人,到处笼络人心。  

蠢的挂相!  

拿下永琰?以后皇位还能传给谁?  

坐视不理?太上皇能善终吗?  

正在他无比纠结狂躁时,  

云贵总督章佳.阿桂的折子到了。  

乾隆仔细读了3遍,然后召来了和珅,让其阅读。  

“和珅,你怎么看?”  

“奴才不懂军事,一切都听皇上的。”  

“那你怎么看阿桂的收缩战略?”  

“奴才也、也认为或许是对的。”  

乾隆突然暴躁:  

“你不要和朕说或许这种模棱两可的词,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  

“奴才错了。”  

不知为何,  

和珅的言语总能让乾隆觉得平静。  

沉默了一会,  

和珅低语:  

“皇上,武昌那边也送来了一些折子。”  

“王杰?他、他不是殉国了吗?”  

和珅悲戚:  

“想来是王杰在破城之前的绝笔。”  

送信人是荆州府监利知县,受赵庄文委托。  

此时,  

这位小小的七品知县,战战兢兢跪在御前。  

乾隆在外臣面前,  

依旧威严无比:  

“监利县,这些书信是谁给你的?”  

“回皇上,王巡抚在武昌英勇殉国,他的一位关门弟子冒死逃出武昌,南下至监利县时此人身染重疾,不得不将此事委托给下官。下官,下官”  

和珅察言观色,  

“监利县,你先下去吧。”  

“嗻。”  

监利知县松了一口气,  

他是有私心的,借送信之机离开危险的战区不算擅离职守。  

理由充分,动机光明。  

反正是赵庄文委托的。  

折子、书信一应俱全。  

再加上孝敬和大人的8万两银子,这关就算过去了。  

8万两!  

他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攒了2年,如今双手奉送出去,颇有些肉痛。  

但能保住性命就很好了。  

监利县,位于荆江北岸,位置要害。  

往上游走200多里就是荆州城,妥妥的兵家必争之地。  

此时,监利县城上已经插上了第2军团的灰狼旗帜。  

第2军团兵临城下,  

城中没有组织抵抗,  

因为知县带头跑了,剩下的属官和本县士绅一合计,干脆开城投降。  

吴廷在广东的规矩,已经传开了。  

消息灵通的官绅们都知道:  

“凡天兵所至,城池稍有抵抗,破城后,尽诛官绅,朱门无一幸免。开城投诚,全部赦免,吴廷不翻旧账,只观后效。”  

李郁拟定的这一规则,效果斐然。  

若像李自成、黄巢那样,会引来士绅集体的疯狂反扑,阻力太大。  

怀柔放过?  

既有损国库,又不能震慑人心。  

现有规则处于残忍和宽仁之间,踩到了平衡点。  

纵然吴军将武昌士绅全部抹掉,也没有激起监利县士绅的同仇敌忾。  

吴军进城当天,  

全城官绅集体割下辫子,积极交纳数量不等的“悔过银”和亲笔撰写的悔过书,集体向东拜了吴皇。  

随2军团一起行动的1正4副五位文官,喜笑颜开,立即上岗。  

陆军部派遣的巡警署长也同时上岗。  

监利县,海晏河清。  

官绅们凑了银子购买烟花爆竹,足足放了3个时辰,庆祝王师进驻,各种溢美之对联挂满城墙。  

次日清晨,  

全城欢送2军团继续西征,目标——荆州城。  

就目前来看,  

类似湖北监利县、广东三水县这样的例子多了,清廷早晚对士绅群体失去信任。  

届时,  

士绅们要么乖乖挨八旗的刀,要么主动投降吴廷。  

总之,  

阳谋就是这样,  

不怕你看穿,不怕你反复推演。  

无解!  

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云贵总督阿桂带着10名精悍戈什哈,便装打扮一路穿越湖广,抵达了南阳府。  

总管太监秦驷告知乾隆时,  

老皇帝愣住了,满脸的诧异,  

问道:  

“是阿桂来了?本人来了?”  

“回皇上,是的。阿相此刻在殿外候着呢。”  

“快,请进来。”  

“嗻。”  

没一会,  

1名精悍的中年汉子步履匆匆进殿,还未看清皇帝在哪儿,扑通就跪了。  

“主子”  

“阿桂,快过来。”乾隆一改往日冷漠,十分热情,“你我君臣有多久未见了?云贵偏远,可还适应?”  

阿桂也大为诧异,  

瞬间就意识到老皇帝大约也是焦头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