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2 干干干死姓曾的(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死战不退,护住炮兵。  

一旦赢了,  

这份中流砥柱的功劳,要多耀眼就有多耀眼。  

电光火石之间,  

林川抢过旗手手里的营旗,  

用力挥舞,  

喊道:  

“第4营的弟兄们,向我靠拢,护卫大炮。”  

“上刺刀,结阵!结阵!”  

200多名本营直属士兵,加上几十名建制混乱的过路士兵临时结阵。  

在炮兵阵地的前面和左翼列阵。  

炮兵中尉颇为惊喜,跑过来。  

“第4营誓死不退。”  

见林川如此决绝,炮兵中尉也不由得高看了他一眼,互相敬礼后各回本阵。  

炮声,开始零星响起。  

实心弹从士兵们的头顶飞过,砸向清军。  

从浏阳门出来的清兵由火绳枪手和刀盾手混编。  

冲锋距离最短,威胁最大。  

连续3发实心弹,精准砸入人群。  

过于密集,  

一发炮弹甚至能打穿20层。  

而在城上观战的曾涤也发现了缺点,  

骂道:  

“出城的路太窄,散不开。”  

“这,这简直像个沙漏。”  

俯瞰,  

城内是乌泱泱的兵,必须先通过吊桥,然后才能进入城外的广阔空间。  

曾大人的比喻,  

精妙绝伦。  

真不愧是让都察院群贤退避三舍的男人啊。  

吴军的火炮打的频率不快,但是很稳。  

浏阳门下,  

护城河被血染红吊桥被多发炮弹犁过,血迹斑斑,好似屠宰场。  

有聪明人已经意识到不妙,假装脚下湿滑,惊叫落水。  

湘人多会游泳,  

在护城河里扑腾,至少不会挨炮。  

清凉的河水,也让人的脑袋清醒了不少。  

浏阳门,  

原本应该威胁最大,结果因为沙漏地形,被吴军火炮打的最懵。  

炮阵地前列阵的客团新兵此刻肩并肩,缩着脖子。  

不是怂。  

而是位于火炮前方,天上不时有火星落下,瞬间烫穿军服。  

不时有人被烫的跳起来,周围战友帮着拍打火星子林川嗅到了一股淡淡的焦香,  

咬着后槽牙,  

吼道:  

“弟兄们,别怕。就当是踏马的打铁花了。”  

士兵们心中大定。  

挖矿、打铁是客家青壮最熟悉的行当。  

烫就烫吧,忍了。  

不过炮弹从头顶嗖嗖飞,头皮发紧,底下尿急。  

队列当中,  

3名士兵的军帽齐飞起,自由落地。  

其中1人抱怨:  

“踏马的炮手,能不能把炮口抬高点?非要这么险吗?炮风头顶过,老子心里好慌。”  

旁边1人脸色铁青,  

咬着牙不敢扭头朝后看。  

新兵训练营时,  

临战回头者,扔进小黑屋。  

男人不怕黑。  

但是小黑屋里有老鼠叫、蛇呲、昆虫爬,感觉就在耳边,随时可能被咬。  

总之,  

发明小黑屋的人肯定是个变态。  

空间不大,站着不直,坐着费劲。  

出来后,  

人像一摊烂泥,只能爬。  

“放。”  

这一轮10门6磅长炮齐射,对北面来敌。  

小吴门冲出来的湘军团练,为之一滞。  

随即,  

冲在最前面的土司兵承受了30多人的伤亡,立马散开。  

继续低头冲锋。  

炮兵中尉的瞳孔瞬间缩小,他感受到了危险。  

吼道:  

“让前面的土尔扈特兵都趴下。”  

乱糟糟几十息后,  

500名土尔扈特刀盾兵原地趴下。  

随即,  

中尉调动了15门炮全速轰击,射角压低到极致。  

炮口低,炮弹对步兵的杀伤会更理想。  

这个原理,  

酷似“打水漂”!  

出手位置要足够低,才能打出3连漂,4连漂。  

炮弹就像打水漂那样,贴着地面弹跳。  

城头,  

曾涤和鲍勇看的目瞪口呆。  

“鲍游击,贼厮大炮为何如此、如此”  

“技不如人,贼有高人。”鲍勇很坦诚。  

曾涤三角眼闪烁着寒光:  

“是技不如人,还是炮不如人?”  

“皆不如人。”  

鲍勇如此干脆,曾涤一时间语塞。  

过了会,  

他问道:  

“现在调集重炮轰贼厮火炮?岂不妙哉?”  

鲍勇尴尬,结结巴巴:  

“抚台,底下都是咱们的人,不、不好吧?”  

“言之有理,言之有理。”  

这一次,就连魔鬼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  

曾涤脸微红,  

拉开千里镜俯瞰最新战况,见从小吴门出城的团练已经接敌。  

双方刀盾兵正在肉搏。  

“好,好,战局可期。”  

“依本官看,还得是咱湖南人会打仗。”  

鲍勇恭维道:  

“只有湘西的好山好水,才能培养出像大人这般,曾氏11郎,兄弟皆人杰。”  

镜头往南看。  

长沙城南侧的黄道门,  

冲出来的绿营兵最晚到达战场。  

区区20门火炮,  

已经挡不住如此庞大的敌人集群了。  

面对乌泱泱三面合围,  

林川额头布满汗珠,巨大的恐惧激发了歇斯底里的疯狂。  

他站上一辆弹药车,  

用力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