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9 勒紧绳索,逼迫清军主动进攻~(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采买署是李郁筹划许久,新成立的“空壳衙署”。  

自兼署长,署内无固定官吏。  

需要外派时,  

就从文官学校,以及各署的低阶文官花名册当中勾选,临时任命。  

执行完外派任务后,  

这些人各回各家,该干嘛还干嘛。  

不用多花钱,不多增萝卜坑。  

至于说,  

为何只找这些年轻的职场新人,就是看中了他们尚年轻。  

人在年轻的时候,  

还是有理想、有风度、有底线的。  

年龄一大,  

就只信钱了。  

采买署甚至连个正经衙门都没有。  

纵然如此,  

依旧横空出世,一夜成名,被外界称为“财神庙”。  

许多香客慕名而来,想拜方丈。  

然而,  

在苏州府城仔细逛3圈,愣是找不到这个衙门的存在。  

坊间传闻,  

采买署在太湖移动办公。  

李郁规定:  

有采购外派任务时,  

2名临时找来的相关行业伙计作为专业顾问,领取薪水。  

如果,  

明明有质量、价格等问题,主理却不吭声,副理可当场揭穿。  

经事后核实无误后,主理下狱,副理得嘉奖100两。  

当然,  

只压风险不给好处,也是不对的。  

毕竟伙计又不吃官饷回报就是,  

留出采买单数量1成,按照之前的价格,从主理所在铺子购买。  

如此一来,  

皆大欢喜。  

东主、伙计都有动力积极参与。  

这次的副理就是下一次的主理,接受后任的监督。  

李郁还规定:  

原则上,  

相同货物的不同批次采买,不得从同一商家。  

这次在A家下单,  

下次就必须是B家如果重复下单,采买署经办人员必须做出详细的书面解释,呈交御前。  

这样一来,  

想必可以避免很多的麻烦。  

雨露均沾,普洒金币。  

大运河,胥江段。  

船队规模一眼望不到头。  

主桅杆顶挂上了“奉旨运输”的明黄旗帜,畅通无阻。  

船老大们站在船头,  

心中欢喜,又挣钱了。  

岸边围观者众。  

1名祖上织席编履的小商人表现的特别激动,频频欢呼。  

惹得周围崇尚内敛的江南人频频侧目。  

“老刘,是不是又赚了?”  

“22000顶斗笠军帽,小生意。”  

“这么短的时间,你那个作坊怎么可能赶制出来?”  

“现货!”  

周围人傻了。  

“啥,老刘你居然囤货?”  

“对,我从去年冬天开始囤,囤了足足半年。你们是没瞧见当时采购署的大人上门,我打开仓库门,只见斗笠军帽堆积如山。当时,大人的眼睛就亮了,当场拍板,全要。”  

“铜钿没少挣吧?”  

“还行还行。”  

刨去成本、运费,最后500多两的纯利润。  

对于普通小商贩很不错了。  

知足!  

军用斗笠,要刷好几层桐油防雨!自然比普通民用款要贵。  

众人啧啧称奇,  

一名在松江开纺织厂的徐姓商人听见了,若有所思。  

他陡然间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低头快步走出人群。  

假如,  

自己提前生产出足够多的军服军靴被褥帐篷,然后囤积在靠近前线的区域。  

朝廷一旦要用兵,  

自己直接现地现货交割。  

泼天的富贵,不就非我莫属了吗?  

思路一旦打开,野心就随之迅速膨胀。  

他决定回去找几个同行商量商量。  

大家共同出资,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分享利润。  

观如今的形势,  

朝廷用兵只会越来越频繁,越来越大规模。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  

战争对于物资消耗,堪称饕鬄张口。  

就连李郁都没想到,自己的行为竟然意外的促生了一群嗅觉灵敏的军需商人。  

从衣服鞋袜、柴米油盐、发展到车辆船只、后勤医疗应有尽有,一切尽可外包。  

多年以后,  

这帮尝到甜头的人胆子越来越大,  

没有战争,制造战争。  

没有敌人,制造敌人。  

没有需求,制造需求。  

3000里外,汉水。  

江面的硝烟刚刚散去。  

襄阳城墙上,  

察哈尔总管哲勇望着水面漂浮的漕丁尸体和碎木板,心中颇不是滋味。  

吴军舰队凶狠残忍,这已经是第3次阻击漕粮船队了。  

皇命一道接着一道,严令各方打通襄阳——南阳运输线。  

可是,  

吴军舰队如跗骨之蛆,无法赶走大批的漕船积压在汉水下游。  

沿岸各县官仓更是堆积了大量粮食,进退两难。  

“报,武昌急报。”  

哲勇拆开信件,快速浏览后,只觉头晕目眩。  

在江南活动的粘杆处细作,飞鸽传书将情报送至武昌。  

湖北巡抚王杰又令人火速转送自己。  

“吴贼大肆采买后勤军资,西征湖广已在弦上。汉水段积压之漕船务必速速通航。否则,待江南吴贼主力赶至,两面夹击,后果不堪设想。”  

哲勇痛苦的揉搓着自己的大脸盘,  

吼道:  

“来人,将此信件送至南阳府御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