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 儒生的阴谋,和李郁的阳谋(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拼了命的站在陛下身边,阻止儒学再回正统!  

李郁刻意培养出来的这个群体已经尝到了甜头,尝到了自由,尝到了血腥。  

他们不可能再和文官老乡们站在一起了。  

人,总是无法脱离立场的。  

以上,  

都是李郁的深度谋划,对于帝国未来的布局。  

坦率的讲,  

江南士绅、辽东武将、南方宗族、粤闽海商、西南土司、西北义军等等,任何一个崛起的集团都不是善良之辈。  

这和地域、职业、出身无关。  

任何一个集团崛起后,都会疯狂的汲取帝国宿主的营养。直到弄死所有潜在对手,独霸宿主!  

从小民的角度,  

都该杀千刀。  

从帝王的角度,都是历史的失败经验罢了。  

不宜赘叙。  

广州商会成员36人,齐聚一堂。  

传阅陛下的亲笔信后众人面面相觑,心中基本有数。  

会长贝田田,  

乃是湖州府富商之子,家中经营着庞大的棉纺、丝织产业。  

他咳嗽2声,  

轻声说道:  

“诸位,陛下指示广州商会只做大宗批发,不宜涉足零售。零售,应交给本地的小商人。”  

“陛下圣明。生意嘛,多少给别人挣点,吃独食不好的。”  

“我建议各家将现已吃下的店铺租赁出去,条件是专营我们的工业品。”  

“好了,大家举手表决吧?”  

不出意外,全部通过。  

不过,  

其中有人笑道:  

“广州经此一战,有实力的商人都被一扫空,剩下来的有资金实力吗?”  

旁边立马有人笑道:  

“怕什么,周边的商人闻到味道,会来填补空白的。”  

屋内充满了快活的气氛。  

贝田田又补充道:  

“秉承陛下旨意,我等控制原料开设工厂,已占上游,不宜再涉足下游。当建立起一套分级经销商制度,以广州为试点。”  

“大家都是自己人,说话就不必遮遮掩掩,议议吧?”  

一江宁府棉布商人说道:  

“省——府——县3级经销商制度,我没意见。我们吃肉,他们啃骨头。”  

“只要市场规模做起来,我们的利润总量就能上去。”  

“不过行业内最好先通个气。不要咱们在前面垦荒,荒地刚垦成熟田,其他人来拆台。”  

贝田田点头:  

“我会写信请父亲出面邀请同行大厂的几位叔伯吃顿饭,打个招呼。”  

如今,  

江南商人内部气氛高度融洽。  

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大片大片的蓝海等着扑腾。  

没必要抢别人的生意,留下恶名。  

又有1人谨慎提醒道:  

“诸位也别忘了,一直以来,广东本地的桑蚕纺织、铁器、瓷器行业颇具规模。”  

贝田田坏笑道:  

“老规矩,按照对手的成本价倾销。告诉所有零售商,差价我们补贴。”  

“一个月不行就两个月。两个月不行,就三个月。”  

“要让广东人都能买到便宜货,沐浴吾皇恩德。”  

有谨慎之人问道:  

“如此,会不会有违陛下的旨意?”  

贝田田斟酌了一下,说道:  

“我们的目的是整合,不是破坏。”  

“农夫可以把滞销的原料卖给我们,手工业者可以到我们的工厂打工,小作坊掌柜可以求我们收购嘛。”  

“我们明明可以抢的!但是呢,我们忍住了,选择了文明的商业手段。”  

“堂堂正正的商业竞争,他们输了也怨不得谁。”  

在场众人皆肃然点头,  

贝公子说的是大实话,以如今商会的人脉,确实可以明抢的。  

冷知识:  

在日用工业品方面,小农经济实际碾压初代工业经济。  

以清朝土布举例,一直到19世纪中期都具备价格优势。  

撒克逊工厂机器出产的洋布即使不算海运成本,出厂售价也高于土布。原因是,大清低廉到几乎可以忽略的人力成本。  

一鸦后,撒克逊人打开了大清国门,结果尴尬的发现他们引以为豪的工业品在大清根本卖不出去,价格全线高于大清本土的手工业产品。  

伦敦的工厂主们气急败坏,  

无论怎么升级机器,压榨童工,延长工时,都达不到大清的成本。  

学识渊博的经济学家们怀疑大清私藏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沙龙开了一场又一场,依旧雾里看花。  

一些人亲自实地考察后,学到了一个理念:无为而治。  

大清什么都没做,就躺平。  

这让本来就崇尚原始主义的一小撮欧洲佬,又集体嗨了一阵。  

社会学家们哀嚎:  

紫禁城输了,实则赢了。  

伦敦赢了,实则输了。  

这一现象,直到太平天国之后才被逆转。  

处处设卡的湘军团练厘金局,全线抬高了商业流通的成本,彻底破坏了小农经济。  

之后,  

大清朝小农经济系统崩溃,被廉价的舶来工业品彻底占据市场。  

从这一点上讲,洪秀全确实是为上帝的子民们做出了贡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