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5 满城12时辰(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随机推荐:  

苏纳表情狰狞,毫无投降之意。  

一勺子滚油棉甲根本挡不住苏纳发出痛苦的嘶吼,灼烧感之剧痛,触及灵魂。  

降兵刺耳的笑声好似乌鸦,居然捏着铁锅边沿,猛地一发力,全部泼来。  

苏纳整个人好似掉入沸水的大虾,整个人蹦起2尺。  

吓的那降兵连退两步,捡起刀盾戒备。  

害怕人怨气太重,会变成厉鬼。  

确定苏纳断气了,他在城墙上寻到一断了胳膊,奄奄一息的旗丁逼问:  

“这老东西是几品?”  

“他只是个马甲。”  

“你再想想?”  

“呵呵。”  

旗丁失血过多,面如金纸,望着气急败坏的敌人颇觉讽刺。  

回答呵呵的,是一刀。  

首级咕噜噜滚远了张老三部也登上了城墙,甲士先护住周边,巩固阵地。  

仅仅百十息,  

踩着云梯车上来的友军就超过了30人。  

一杆军旗,刷的展开,插在垛口。  

“吴”旗飘扬。  

“城破了,城破了。”  

数万人的齐声欢呼,好似滚雷。  

上万吴军如同潮水涌来。  

其余各处城墙,  

清军抵抗意志彻底崩溃,人人溃逃。  

一开始旗丁们还督战绿营兵抢夺沦陷的城墙,后来绿营兵也急了,双方互砍。  

双方丢下了一地尸体,各自逃命。  

旗丁们纷纷窜回满城,想寻找自己的家人。  

张老三如今贵为营官,自然无需冲锋陷阵。  

他拎着佩刀巡视城墙,  

突然嗅到一股肉香,四处寻找,却被那具烫的不成人形的焦黑惨状吓了一跳。  

看着旁边低头哈腰,门牙缺失的新兵。  

他皱眉,指着问道:  

“崩牙,这踏马是你干的?”  

“是。”  

“太恶心了,老子今天庆功的肉都吃不下了。”张老三伸出脑袋瞅了一眼,城墙底下正在疯狂逃窜的旗丁,“抛下去,能砸好几个人。”  

苏纳的尸体从天而降,砸了2人,一死一伤。  

张老三一边笑,一边说:  

“崩牙,手够狠,以后你就跟着老子的第1营混。”  

“谢大人抬举。”  

说话间,  

入城的重甲长矛兵已经干掉了城门洞最后一群顽抗的八旗兵,卸下多层门栓,奋力打开城门。  

吊桥也随之缓缓放下。  

5里外,  

李郁放下千里镜,轻吐了一口气。  

广州城,破了。  

而且是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攻破。  

至于接下来的事不必自己操心了。  

李郁给战马顺了两把打绺的鬃毛,语调尽可能平静:  

“告诉苗有林,我吴军乃文明之师,不可滥杀,不可杀俘。但在刚才的攻防战中,广州八旗兵战斗意志之坚决,寡人叹为观止。”  

秘书处侍卫头也不抬,记录后上马传令。  

陛下的旨意恰如其分,充分展现了一位伟大帝王的宽广月匈襟。  

18世纪的慈父。  

回营时,  

李郁望见了赵德父子。  

赵德连忙跪地:  

“陛下虎威,鞑廷已如棺中枯骨,虎贲大军追亡逐北、逐关塞外只在旬日。”  

李郁勒马,  

静静问道:  

“你认为,该怎么对待广府人?”  

赵德略一思索,答道:  

“如果广府人愿意效忠陛下,愿做忠心的臣民。草民认为土客当和平相处。”  

李郁面无表情,一夹马腹径直入营。  

留下父子俩,半晌,才敢起身。  

“爹,你怎么能建议陛下善待广府人呢?”  

“陛下心里装的是九州万方,对天下臣民一视同仁,没有土客之分。”  

赵德说的言不由衷,  

实际上他很清醒,  

假如刚才自己想借刀杀人,撺掇大军灭广府。  

陛下断然不会留自己,必定扣个罪名,先灭赵氏全族。  

现场总指挥苗有林,按着剑柄蹭蹭蹭登上城墙,俯瞰城内,  

不断下达命令:  

“第1团,控制城墙和城门。关闭所有城门,尤其是东城门,围堵城中绿营兵,接受投降。”  

“第2团,控制督抚衙门、各官仓、军营。”  

“第3团,快速击溃城中所有抵抗,宣布宵禁。”  

“第4团城中待命。”  

“第1派遣军团分割满城,击溃一切抵抗,限时12个时辰。”  

参谋快速记录,然后交给传令兵。  

军法官上尉薛辰低声问道:  

“总指挥,派遣军那边?”  

苗有林扭头:  

“你觉得有问题吗?”  

“不是。为了维护文明之师的形象,下官想组织军法队,以防万一。”  

“可以。本官把第5团第1连拨给你,算了,123连都给你。”  

“谢总指挥。”  

双方心照不宣。  

广州城内,  

枪炮声密集响了2刻钟后,逐渐变小。  

清军有组织有规模的抵抗基本被击溃,  

士兵们遇到成群绿营兵,  

排枪射击,然后刺刀劝降。  

遇到躲入房屋据守的,吴军的马拉2磅炮四处游走,直接炮击。  

2磅炮威力不大,但是近距离轰击照样墙倒屋塌。  

城破之后,  

继续抵抗的清军很少,大多弃械跪地投降。  

吴军将城中一处兵营改成了俘虏营。  

监督俘虏们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