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3 文明之师,抽空劝降(2/3)
这就意味着,
炮手想挪动炮台火炮轰击广州,就得先挖大瞭望孔,将孔洞扩大到炮筒可以从中伸出。
吴军的第一个攻击目标是——西侧满城。
这完全是出于地理考虑,
若先攻打东侧,大军就必须绕过越秀山,从更北边的官道过兵。
远距离移动火炮、攻城器械费时费力。
而且这样做就等于兵分两路了,万一有事很难快速驰援。
综上考虑,
吴军合兵一处,直接进攻满城。
步兵在距离城墙4里处停住脚步,旌旗飘扬,错落分布,一个方块就是一个营。
1刻钟后,
推行的火炮越过了步兵。
然后就地构筑炮兵阵地,驱使客家民夫以土袋垒起简易月牙形防炮工事。
李郁突然放下千里镜,指着前方问道:
“那是谁?”
“乃是英德县衙役,林川,攻城时此人主动反正,带人砍下了知县的头颅。现为客家民夫首领。”
“嗯。”
林川此时特别积极。
指挥着民夫搭建临时工事。
此时,广州城清军按捺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先开炮为敬自重5000斤的大将军炮喷出火焰,巨大的后坐力下,炮车瞬间向后移动1丈。
一颗冒着烟的铁球蹦蹦跳跳,将路径之上的2名民夫砸成了一团难以形容的存在。
林川只看了一眼,立马扭过头。
忍住胃里翻江倒海,加入了垒工事的序列。
此时,
他只有一个念头,好好表现,垒好工事,活着撤下去。
阵后,
李郁和苗有林低声说道:
“客民似比普通百姓更有组织度?更能承压?”
“陛下慧眼如炬。”
远处,
韶州府客家士绅赵德率2个儿子也在现场观战。
他目不转睛的盯着远处的广州城,手缩在袖子里微微哆嗦。
“父亲,你说今日”
“吴军必胜!”
赵德脱口而出,语气坚决而亢奋。
他不知道儿子想问什么,所以快速打断了儿子的问题。
话音未落,
地面抖动,爆破的动静沉闷而悠长。
肉眼可见,广州城外的防御工事炸上了天。
不过,
城墙依旧完好。
《墨子》
地听术:
守城一方可挖开地面埋入大缸数尊,缸口以薄牛皮覆盖,选听力佳者趴在上面,侧耳倾听。
地道挖掘距城墙半里左右,必暴露。
广州城内清军根据此法严防死守。
第5军团2处地道皆被发现,清军采取横挖地道,灌水灌油,大肆破坏。
最终,
爆破营无奈的放弃了将地道挖到城墙底下的打算,而是选择在广州城外爆破,炸掉了2处堡垒城墙上,
清军被剧烈震动所惊吓,摔伤几人,仅此而已。
广州将军富敏探出身子望了一眼城外的大坑,立马缩回脑袋,准备迎接吴军潮水般的进攻“大人,快看。”
护城河水位快速下降。
河面,甚至出现了旋涡。
富敏也不知吴军采用了何等战术,只是暗自心悸。
而吴军爆破营,此刻目瞪口呆。
因为,刚才的爆破不知怎么回事竟然炸通了护城河,此刻坑道内全是污水。
“娘的。”
旁边的第1派遣军营官张老三,整个人如释重负。
按照原定计划,派遣军一部走地道钻到广州城下。
他很不愿意哪怕地面炮弹枪子乱飞,他也宁愿走地面。
万一,地道塌了张老三宁愿死在阳光下。
各类攻城器械在民夫的推动下缓慢前行。
最前面的是10架高大的楼车,外形酷似一座四方的瞭望塔,其高度和城墙持平,顶部载有火枪手。
一旦接近城墙,就可射击压制城墙清军。
广州清军炮声稠密,集火轰击楼车。
没一会,
就有一架楼车中弹散架,顶部的士兵集体坠落吴军的炮群也开始反击了,命中率很高。
碎砖乱飞,清军胆寒。
林川默默向两边的祖先都祈祷了一遍,毅然扛起土袋。
高呼一声:
“客家兄弟,上啊。”
乌泱泱的民夫肩扛土袋,嚎叫着着越过己方炮兵阵地。
前进半里,
快速垒起又一道月牙形防炮工事。
待工事成形,
吴军炮手推动6磅炮前进,进驻新工事。
弹药车随即跟上。
根据《炮兵手册》,弹药车不会处于炮车的正后方,避免处于敌军炮击直线,被一发炮弹全部带走。
如果从清军的角度看,会诧异的发现吴军居后的重炮群和居前的轻炮群也不在一条直线上。
这是为了防止火炮轰击时,炮弹带出的火星,落在前面炮手脑袋还有弹药车上。
以吴军炮兵的战场经验,
这种几率确实存在,炮口喷出的火星在50丈内很明显。
吴军炮弹如狂风骤雨,且精准犀利。
清军缩成一团,躲在盾牌后。
突然,
吴军炮火骤停,
1名盔缨醒目的传令兵单骑纵马跑到广州城下,挥舞小红旗远远的吆喝了几句。
广州将军富敏疑惑询问:
“那贼厮在喊什么?”
旁边的戈什哈摇摇头:
“太远了,没听清楚,大约是劝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