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乾隆重压之下,朕要南巡(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最懂乾隆的臣子。  

他回答问题总是能切中要害。  

乾隆表面问“百姓能否承压?”实际上问的是“百姓会不会造反?”  

只要北方安稳,其余的代价都不算代价。  

死掉一些人不打紧。  

偌大的帝国,哪天不出点事,不死人。  

不出意外的话,大清地方士绅的权势会进一步提升。  

士绅们居于乡间,最能防微杜渐。  

朝廷只要适度给他们增加一些权柄,例如“保甲、司狱”方面的自由,那他们就会积极充当第一道防火墙。  

乾隆很理智,他知道正治的本质就是——妥协、合作。  

次日,太和殿。  

大臣们诧异的发现老皇帝精神饱满,气色颇佳。  

这说明什么?  

说明江北之败不足挂齿,疥癣小疾而已。  

众人振奋,山呼万岁。  

端坐在龙椅上的乾隆表面云淡风轻,实际上挫败感极强。  

没法子。  

若是自己都慌了,底下的臣工们就会更恐慌。  

恐慌一旦蔓延开来比瘟.疫都可怕。  

信心,比黄金宝贵。  

培养起来需要百年,摧毁却只需要寥寥数月。  

乾隆陆续口授了好几条旨意。  

“兵部会同陕甘、安徽两省组建新军。”  

“湖北、湖南、江西、福建4省之赋税钱粮暂不必上交。地方上可截留用于剿贼。多修壁垒,多驻坚城,多募兵丁。4省亦可自行制造枪炮。”  

“朝廷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剿贼。凡是剿贼有功之臣,朕都不吝封赏。剿贼途中或有小瑕,朕一概不问。”  

“吴贼气候已成,非一两日可解决之患。但我大清地大物博,有三万万臣民,就是败上十次八次也不会撼动根本。些许小败,朕明白的告诉你们,无妨。”  

太和殿内,  

万岁声响彻云霄。  

就连紫禁城的太监们走路都带风皇帝的状态会不知不觉影响到宫殿的每一处。  

皇帝喜,则紫禁城喜。皇帝悲,则紫禁城悲。  

散朝后,  

和珅、于敏中还有几位王爷奉旨留下陪皇帝一起用膳。  

乾隆突然冒出一句:  

“朕思虑再三,欲再次南巡。”  

众人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该赞同还是劝阻。  

乾隆望着众人反应,  

笑道:  

“你们以为朕是去御驾亲征?还是游山玩水?”  

“都不是。”  

“朕是要勉励士绅,安抚百姓,凝聚人心。吴贼搅的江南数省烽烟四起,如今又侥幸小捷,有些愚人这会怕已是心思松动,左右观望,待价而沽了。朕要简拔忠诚士子,震慑宵小。”  

和珅拱手道:  

“奴才愿随驾。”  

于敏中眼睛浑浊:  

“臣年老体衰,只怕不堪车马,拖累圣驾。老臣愿留京为皇上和前线大军筹措粮饷。”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