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9 加速吧陛下~(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即日起,升任建筑署副署长。”  

“谢陛下。”  

雷家望不顾地面污水,扑通一下跪地叩首。  

从此,  

他正式成为了吴国的官员,位列中层。  

李郁骑马缓慢巡视了周围,基本满意。  

新皇宫除了没有背靠大山,其他的都有模有样。  

从风水的角度说,  

燕京城三面环山,南边有大河,属于风水上的藏风聚气之地。  

而苏州地处江南冲击平原,坦荡无险,并无靠山。  

目前从军事角度考量:  

向南吴军已经推进到了闽浙边境,向西控制了九江鄱阳湖,再加上皖南山区,这就形成了1个半包围的有险可守的防御圈。  

向北,江北会战刚降下帷幕。  

扬州(附属仪征)、安庆2城入手,背靠长江拱卫都城。  

时至今日,  

吴国才算是拥有了完整的屏障,可一边搞建设,一边腾出手从容的下江西,捣广东或两湖。继而进逼西南,控制半壁江山。  

杜仁见李郁沉默,忍不住问道:  

“陛下,听说第2军团内部出了点摩擦?”  

“是。苗有林要屠俘虏,郑河安不肯,俩人几乎兵戎相见。”  

“皖北人颇重乡情啊。”  

“寡人想,这苗、郑2人无法再在一起共事了。”  

“陛下说的是。”  

郑河安已经被林淮生打发回了苏州,禁足在家。  

李郁暂时也没想好怎么处置这件棘手的事,干脆先冷落他一段时间。  

“机要处。”  

“臣在。”一名机要处侍卫,立马掏出了纸笔。  

“记录,通知林淮生,第2军团完成江北富户集体南迁工作后,全员携带轻武器登船至苏州长洲县接受嘉奖。近卫军团第2批南渡。第1军团暂时留守扬州。扬州城防必须下大功夫,让建筑署派员到江北协助。水泥、火炮优先供应扬州。”  

道前街原巡抚衙门正在举行一次史无前例的大型朝议,  

李郁全副戎装,腰悬佩剑,笔挺肃立。  

接受了70多名臣子的跪拜。  

“陛下万岁,吴国万岁。”  

现场气氛十分热烈,人人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从龙之功、加官进爵、荫及子孙等等美好的词语萦绕在脑海中。  

“赐座!”  

李郁一声令下,早就准备好的侍卫搬出了6把椅子。  

6位大臣惶恐,纷纷拱手推辞。  

然而,  

见陛下表情坚决,并无想就此事讨论的打算。5人只得告罪后就座,表情颇为不安。  

其余臣子在后排站立,心中惊涛骇浪,颇为震撼。  

自大唐之后,  

臣子在君王面前就再也没有坐着的资格了,只能站着。  

慢慢的,站着也成为奢望了。  

只能跪着!  

按照历史的进程,如果大清朝能够万万年的话,只怕跪着都是一种恩遇。  

估计那会,臣子们进紫禁城之前先得当众自己给自己俩耳光一板砖。  

有罪赎罪,没罪自警。  

然后一路爬进太和殿,以示绝对臣服。  

皇帝若是欣赏某个臣子,还会在朝堂上亲自动手扇几个脆的,以视殊荣。  

走在四九城,  

脸颊被抽肿了的人会得到无数羡慕的目光。  

说明此人经常在御前出没,且深受皇帝喜爱。  

保不齐,  

那会晋升3品以上官员时,还要增加一道工序——净身!  

不是强迫,而是自愿。  

低阶官吏想净身还没资格必须是从3品以上,皇帝赏赐、军机处拟旨、紫禁城骑马展示、午门外贴大红榜、然后御赐金刀净身这一套流程走下去,那是相当的荣耀。  

到了那时候,  

军机处、六部九卿全是笑靥如花、巧舌如簧的公公荒诞吗?未必。  

世上的事,一直在变化。  

耻辱未必一直是耻辱。  

当环境进化到了那一步,也许做公公不仅不是耻辱,反而是一种无上的光荣。  

无数的精英削减脑袋想当公公,普通人只能羡慕嫉妒恨!  

“从今日开始,每5天1次朝议。凡在府城的署长以上官员皆有资格参与。”李郁简单干脆,“朝议辰时开始,在半个时辰内结束。平日凡有急务可随时求见,寡人有空即会召见。”  

“陛下圣明。”  

“诸位爱卿,寡人遇上了一件头疼的事官缺太多,人才太少。若不是今年少雨,只怕一大堆乌纱帽捏在手里已经发霉了。”  

众人都笑了。  

范京第一个发言:  

“陛下,臣认为当前紧缺的是文官,尤其是州县文官。武官并不缺。”  

谭沐光点头:  

“打完了江北会战,又会提拔一大批将士,武官确实不缺。”  

胡雪余则是直接说出了解决方案:  

“开科取士,简拔人才。”  

李郁点头:  

“寡人料想这一次主动来考试的人定然不在少数。考务工作一定要做好。”  

胡雪余是举人出身,对于考什么内容很敏感,  

忍不住询问道:  

“陛下,这考卷?”  

“寡人自拟。”  

众人不再多问,陛下拟的考卷自然水平高超,无可挑剔。  

大家都忘记了陛下是个落榜生的事实,为尊者讳。  

农业署长范众默,  

想起了老爹的临终遗言,遂出列进谗言:  

“陛下英明。我吴国开科取士当摒弃儒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