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 继续降价降到江南那帮孙子愿意购买(2/3)
求皇上立刻下旨,安庆大营配合巢湖水师立即渡江,拿下燕子矶,把战火烧到马鞍山和江宁,此为第一波奇袭。江北大营随后渡江,进攻京口和江阴,此为第二波奇袭。待江南烽烟四起,驻扎淮安周边的淮西新军,依据前2波突破的战果,择机南下,或攻江宁,或攻江阴,此位第三波。”
“长江天险!长江天险!没有水师怎么渡江?”
“吴军水师主力此时也在鄱阳湖盘桓,江宁段以下没有多少战舰,燕子矶那边一打响,仅有的战舰也会被吸引过去了。3路奇袭总有一路能够渡江成功。江南一马平川,打穿不难。江南民风柔弱,朝廷积威尚在,官兵只要登陆插旗,自然有士绅配合。”
“住嘴!”乾隆暴怒,指着阿桂,“你是在指责朕耽误了最佳战机吗?”
“奴才不敢。”
阿桂磕头,砰砰砰。
乾隆甩下一份奏折。
“自己看吧,吴军小股兵力偷袭江浦被官军击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家有所提防。”
乾隆冷冷的望着这个昔日的心腹爱将,朝廷重臣。
“你应该知道朕病危之时召唤永琰和你进京,是什么目的?孰轻孰重,你应该分得清。可是,你让朕很失望,朕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看待你。”
阿桂只是磕头,并不辩解。
乾隆深吸一口气:
“你,暂停一切官职,回府反思。”
“奴才遵旨。但江北之战事,还请皇上”
“滚,滚,滚出去。”
门外的秦驷连忙进来,扶着阿桂就往外走。
口中低声说着:
“阿大人,您何必呢。快走吧”
乾隆很罕见的追上来,踹了阿桂一脚。
秦驷收拾了屋内的凌乱,悄悄退出西暖阁。
他瞥了一眼,乾隆背在身后的双手很稳。
而以他对乾隆的了解,暴怒后,双手会因为过于激动控制不住的颤抖。
他摇摇头,打消了这个继续琢磨的念头。
很快,
他接到了一个很不符合寻常的口谕:
挑选2名忠诚可靠的小太监,随三法司前去山西。不判、不问,只听。回来后秘密奏报。
秦驷狂喜,这乃是大清从未有过的殊荣。
咱太监,也开始崭露头角了!
他再三叮嘱2个徒弟务必把事办的漂亮,为主子分忧!
主子缺银子,缺的发狂。
晋商那边必须挖出足够的银子,才能让皇上满意。
而阿桂被褫夺官职的事也传的沸沸扬扬。
这桩变动利好和珅、于敏中。
和府前,
马车都塞车,各路红缨帽络绎不绝的拜访。
短短几天,就连和府的门房都挣出了万两家财。和家军的声势从未有过的雄壮。
军机处,
几位章京正在聊着天下大事。
案上,有帝国最新最高的军事机密。
江浦大捷,明亮和海兰察的军事分歧,以及南方大水,淮泗旱灾,北方粮价上涨,缅王蠢蠢欲动,甘肃饥民起事、四川打砸盐铺等等。
“多事之秋啊。”
“哎,此言差矣。偌大的帝国,哪天没点乱子!”
“说的也是。当年三藩之乱、准噶尔之乱,那么大的盘子最后也摁住了。”
“打吧,小小金川还打了十几二十年呢。”
俩人低声念叨着,拿蒲扇扇风。
隆宗门外,这排简陋的木屋是所有士子梦寐以求的天堂。
只要进了这里,以后的仕途那就是一路平坦,快马加鞭。
外放个知府都不太瞧不上,按察使、粮道一级的还差不多。
一句话,凡是能跻身这一排低矮木屋的人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由于前1轮的清洗,京城空出了很多的官职。
尚书侍郎级别的换了一半的血,许多新面孔走马上任。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
照例是要裁撤旧人,换上新人的。
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哭,很多人笑。
从差役狱卒到主事郎中,都在大换血。新上任官的门槛,3天就要换一道新的,没办法,都被人踩破了!
许多原本混的不如意的家伙,一下子春风得意,手握重权。
京城的各大酒楼、票号、当铺人来人往,生意好的不得了。
新官上任,照例是要走很多流程的。
没有几千几万两银子是走不完流程的。
许多人穿上了崭新的官袍,威风凛凛。
心中对蛮夷骗子充满感激。没有他们千里迢迢来骗了乾隆,各大衙门里还能空出这么多椅子?自己能有鸡犬升天的机会?
当然了,
嘴上肯定是要痛骂蛮夷的,还要义愤填膺,还要愤怒的不能自己。
四九城,从来不缺影帝!
根据守恒定律,有人春风得意,就会有人穷困潦倒。
很多“前任堂官心腹”被裁撤回家,心中对蛮夷充满了愤恨。
他们在各种场所痛骂蛮夷。
导致京城民间,闭关锁国的风气从未有过的喧嚣。
就连裕泰茶馆的乡下学徒们,都对蛮夷充满了愤恨。
虽然他们也不知这恨从何而来,但是喝茶的京城老爷们都这样讲,那肯定没错。
王掌柜的也是同道中人。
因为,茶叶的价格从山顶一下子滑到了山谷,暴跌!甚至比从前正常年份的价格还要低3成。
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蛮夷来了”,
“长江天险!长江天险!没有水师怎么渡江?”
“吴军水师主力此时也在鄱阳湖盘桓,江宁段以下没有多少战舰,燕子矶那边一打响,仅有的战舰也会被吸引过去了。3路奇袭总有一路能够渡江成功。江南一马平川,打穿不难。江南民风柔弱,朝廷积威尚在,官兵只要登陆插旗,自然有士绅配合。”
“住嘴!”乾隆暴怒,指着阿桂,“你是在指责朕耽误了最佳战机吗?”
“奴才不敢。”
阿桂磕头,砰砰砰。
乾隆甩下一份奏折。
“自己看吧,吴军小股兵力偷袭江浦被官军击溃。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人家有所提防。”
乾隆冷冷的望着这个昔日的心腹爱将,朝廷重臣。
“你应该知道朕病危之时召唤永琰和你进京,是什么目的?孰轻孰重,你应该分得清。可是,你让朕很失望,朕很难再像以前那样看待你。”
阿桂只是磕头,并不辩解。
乾隆深吸一口气:
“你,暂停一切官职,回府反思。”
“奴才遵旨。但江北之战事,还请皇上”
“滚,滚,滚出去。”
门外的秦驷连忙进来,扶着阿桂就往外走。
口中低声说着:
“阿大人,您何必呢。快走吧”
乾隆很罕见的追上来,踹了阿桂一脚。
秦驷收拾了屋内的凌乱,悄悄退出西暖阁。
他瞥了一眼,乾隆背在身后的双手很稳。
而以他对乾隆的了解,暴怒后,双手会因为过于激动控制不住的颤抖。
他摇摇头,打消了这个继续琢磨的念头。
很快,
他接到了一个很不符合寻常的口谕:
挑选2名忠诚可靠的小太监,随三法司前去山西。不判、不问,只听。回来后秘密奏报。
秦驷狂喜,这乃是大清从未有过的殊荣。
咱太监,也开始崭露头角了!
他再三叮嘱2个徒弟务必把事办的漂亮,为主子分忧!
主子缺银子,缺的发狂。
晋商那边必须挖出足够的银子,才能让皇上满意。
而阿桂被褫夺官职的事也传的沸沸扬扬。
这桩变动利好和珅、于敏中。
和府前,
马车都塞车,各路红缨帽络绎不绝的拜访。
短短几天,就连和府的门房都挣出了万两家财。和家军的声势从未有过的雄壮。
军机处,
几位章京正在聊着天下大事。
案上,有帝国最新最高的军事机密。
江浦大捷,明亮和海兰察的军事分歧,以及南方大水,淮泗旱灾,北方粮价上涨,缅王蠢蠢欲动,甘肃饥民起事、四川打砸盐铺等等。
“多事之秋啊。”
“哎,此言差矣。偌大的帝国,哪天没点乱子!”
“说的也是。当年三藩之乱、准噶尔之乱,那么大的盘子最后也摁住了。”
“打吧,小小金川还打了十几二十年呢。”
俩人低声念叨着,拿蒲扇扇风。
隆宗门外,这排简陋的木屋是所有士子梦寐以求的天堂。
只要进了这里,以后的仕途那就是一路平坦,快马加鞭。
外放个知府都不太瞧不上,按察使、粮道一级的还差不多。
一句话,凡是能跻身这一排低矮木屋的人都会有美好的未来!
由于前1轮的清洗,京城空出了很多的官职。
尚书侍郎级别的换了一半的血,许多新面孔走马上任。
而新官上任三把火,
照例是要裁撤旧人,换上新人的。
这个过程当中,很多人哭,很多人笑。
从差役狱卒到主事郎中,都在大换血。新上任官的门槛,3天就要换一道新的,没办法,都被人踩破了!
许多原本混的不如意的家伙,一下子春风得意,手握重权。
京城的各大酒楼、票号、当铺人来人往,生意好的不得了。
新官上任,照例是要走很多流程的。
没有几千几万两银子是走不完流程的。
许多人穿上了崭新的官袍,威风凛凛。
心中对蛮夷骗子充满感激。没有他们千里迢迢来骗了乾隆,各大衙门里还能空出这么多椅子?自己能有鸡犬升天的机会?
当然了,
嘴上肯定是要痛骂蛮夷的,还要义愤填膺,还要愤怒的不能自己。
四九城,从来不缺影帝!
根据守恒定律,有人春风得意,就会有人穷困潦倒。
很多“前任堂官心腹”被裁撤回家,心中对蛮夷充满了愤恨。
他们在各种场所痛骂蛮夷。
导致京城民间,闭关锁国的风气从未有过的喧嚣。
就连裕泰茶馆的乡下学徒们,都对蛮夷充满了愤恨。
虽然他们也不知这恨从何而来,但是喝茶的京城老爷们都这样讲,那肯定没错。
王掌柜的也是同道中人。
因为,茶叶的价格从山顶一下子滑到了山谷,暴跌!甚至比从前正常年份的价格还要低3成。
他把这一切都归咎于“蛮夷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