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 巧搭浮桥,大军强渡赣江(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耳朵。  

丰水季,在赣江搭浮桥?伪吴王会法术不成。  

突然,他一激灵:  

“那他们岂不是有很多船?”  

“是,是吧。”  

“兵法云,半渡击之,顺便夺船。集结弟兄们,随本官血战。”  

王连原本就是小兵出身,靠在征缅之战中率先孤身跳入缅寨,立下了先登功劳。  

乾隆一激动,下旨连升6级。  

直接成了游击将军!  

所以,他的事迹贵州绿营人人皆知,军中威望颇高。  

王连左手持藤牌,右手持短刀。  

向兵丁们做战前动员:  

“老天爷不长眼,江西突发大水。2位总兵都被困在了三江口,伪吴王也被困在了赣江东岸。现在贼兵在搭浮桥!弟兄们,跟着本官搏一次,敢不敢?”  

兵丁们鸦雀无声。  

王连高举佩刀:  

“杀,杀,杀。”  

于是,这支2000人的队伍踏上了向北的征程。  

贵州绿营兵虽然人人脚蹬草鞋,可行军速度飞快。走惯了山路的铁脚板,在平原行军步履如飞。  

30里路,只花了1个时辰。  

而且,  

许多人心里都怀有一个小目标,像王游击那样,一藤牌一短刀,拼个官爵。  

哪怕升个把总也好啊。  

不用天天吃番芋土豆,能吃点正经粮食。  

不用天天吃酸,可以吃的咸一点。  

贵州人爱吃酸是有复杂历史原因的,地处边陲、道路险峻、完美避开了所有盐矿脉,也不靠海。  

盐,成了高端奢侈品。  

素来有“斗米换斤盐,斤盐吃一年”的说法。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吃酸可以补充钠,补充电解质,完美的替代了盐的最重要功效。  

生命,自会寻找出路!  

每一项特殊的地方风俗、饮食癖好,背后都是无数人的鲜血总结出来的经验。  

赣江江面太宽,超过2里。  

吴军发现船只还不够,只能从南昌城中又搜集民船。  

七拼八凑,2个时辰才完成了所有小船的连接。  

李郁看着天色,心中焦虑。  

“传令下去,撤掉民夫,让军队上!要快!争取在今日,大军全部渡江。”  

军队令行禁止。  

士兵们每人拿几块木板,放到什么位置,各个营交替进行。  

好似接力赛一般,忙而不乱。  

同时,  

派兵在城中搜罗木板。  

城中大户朱门、原巡抚衙门大门,甚至巡抚办公的大案都被锯成了木板。  

士兵们甚至把孔庙的两扇大门也卸下来了!  

老榆木的,平整宽敞,踩在脚下特踏实。  

不过锯的时候,士兵们诧异的发现,原以为老榆木很硬,结果很软。  

锯子拉开一个口子,后面就自动裂开了。  

一点都不费力!  

可能是耳濡目染吧!  

毕竟这块榆木成为孔庙的大门超过一百年了,多少也沾染了点人情世故。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