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 本土版的大阪师团,第一次出征(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矛,很快击溃。  

“本官是九江总兵,有紧急军情汇报。”  

躲在盾车后边脑袋还是很危险,能不能借一些铁盔。  

第2军团的兵先是瞠目结舌,后来哈哈大笑。而第4军团的军官们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气的发抖。  

总之,兀思买是进步了。  

这是他人生当中的第二次进城。  

众人大声附和:  

炮手们正在卖力的装填。  

费时,费力。  

炮车简陋,炮筒沉重,一旦炮位固定下来短时间内就很难挪动。  

这个结局他一点都不意外。  

像头骡子一般把几十口银箱都搬到了车上,引来了一名辎重队长的夸赞。  

想破湖口县时能够跟着大军再冲一次,真正的砍个人,再拖个娘们进小黑屋。  

他已经从背别人的诗,进化到了可以自己赋诗。虽然遣词粗俗了点,风格油腻了点,好歹是原创!  

一一一二五三一九三一零七如果那样的话自己也只能挥泪斩马谡。处决逃兵,取消编制,让第4军团成为一个笑话。  

这就成功的和逃兵撇清了关系,被放入驻在丘陵高处的营垒。  

这一次以征服者的姿态入城,感觉果然大不一样。  

“郑将军不必冒险,本王的兵轻易不爬墙,只需堂堂正正的入城。别忘了咱们的攻城利器!”  

第二名炮手拿了赏银想替补,刚迈出土袋垒起的矮墙,又同时被两枪击中滚下山坡。  

碎砖块覆盖了所有活人,惨叫声此起彼伏。  

那些明日里高高在上的漂亮姑娘居然用讨好的目光瞧着自己。这种感觉实在是无法形容,飘了,飘了吴老二瞬间年轻了5岁,怒目圆瞪,把手里刀一挥:  

“我怀疑有官兵跑进来了!我是军爷!我有大刀!我要搜一搜!”  

2人组合,手快的负责装填,手稳的当射手。  

敌我双方皆目瞪口呆,  

人才啊。  

兀思买血染盔甲,得胜回来的模样十分嚣张。  

红衣大炮只来得及响了一轮,战果少的可怜。  

想法是美好的,可现实是残酷的。  

李郁亲眼目睹,一个炮手因为不慎被机械钢丝割断了几根手指,惨叫着被抬了下去。  

偶尔有敢探头反击的清军,立马被枪炮击毙。  

正如他所预料,歧征没想杀他。只是对于吴军的炮术十分感兴趣。  

碎砖喷溅,周围的几名绿营兵惨叫倒地。  

大军没有在城内驻扎,而在城外休整,耐心等待追击残敌的轻骑兵归建。  

伤亡从一开始就出现了,而且不算轻。好在前面推盾车的多是俘虏绿营兵,死伤了不心疼。  

听的驻守这个营垒的游击,面如土色。  

“瞧这运气,吴军起码献祭了8个猪头。”  

清军的红衣大炮响了。  

100丈,  

盾车后的线膛枪开始射击了。腾起一股股白烟,零星但不混乱。  

一部分在念经,一部分在还晋商的高利贷,还有一部分在流血。  

他看到街边一扇门虚掩着,里面似有动静,冲过去就是一脚。  

毕竟草原的同胞们被清廷玩傻了。  

李郁的评价是:  

很快,  

“流畅简洁,已经接近乾隆的水平下限了。”  

一声沉闷的巨响,周围的人只觉耳鸣,心悸。  

“吴老二,出来。那边要个人帮忙搬东西。”  

抚远大将军坐镇九江调度,把鄱阳湖东岸这一大摊子都留给了歧征全权负责。  

常贵仁一口气打马跑到下个关隘,举着腰牌大喊:  

他把原因归咎于:  

久在江南,不经意间浸润了此地的文气!这若是在草原,定然是浸润不到的。  

“谢谢军爷。”  

一名炮兵营指挥使,皱眉说道:  

他不知道该下令继续集火轰击那门被层层防护的重炮,还是这些明显来者不善的轻型火炮。  

几个姑娘吓哭了。  

“有把子力气,干活实诚。以后就在我底下做个辎重兵,每月领2两饷银,怎么样?”  

“王爷容禀,由于地形和丘陵高差的缘故,正面可展开兵力区域过短,我军的火炮找不到合适的射角。”  

杭州都扛不住这巨炮的轰击。彭泽县这种区区县城,何德何能能扛得住?  

他拔刀大喊:  

而在湖口县的副都统歧征,听完了跪在地上哭的好伤心的常贵仁讲述了他和6000弟兄是如何浴血奋战。  

但王爷不发话,那就只能照办。  

第2轮炮击接踵而至。  

高速飞行的实心弹赋予了这些平平无奇的碎屑极高的速度。一旦刺入人体,立马造成恐怖的伤亡。  

哪儿有闲心思去琢磨什么诗词?  

第2军团没有急着追杀,而是保持了距离,放全城绿营兵出城逃跑。  

“依托盾车,挑选火枪兵对射吧。”李郁轻轻说道,“让第4军团上,压制敌军火力后杨遇春的甲士营一鼓作气冲上去。”  

这名倒霉的绿营炮手额头汩汩流血。这还不是最要命的,一根长长的木屑刺入了他的腹部。他感觉到了生命正在一点点流逝,靠着大炮嘀咕道:  

领到了一身半新不旧的军服,没有军帽。  

他还自制了一柄刀鞘,挂在腰上,感觉整个人从此充满了希望。营中干活从不含糊,吃饭更是玩命,久而久之居然赢得了不少好评。  

缴获2000石粮食,2万多两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