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 地方和朝廷的博弈尺度一般不过度,除非不得已(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这样托大吗?  

怕是第2军团要倾巢而出两侧布阵,火炮全部拉出,才敢继续进攻。  

一天,连破3道营垒。  

傍晚撤退之前放一把火,将栅栏拒马付之一炬。次日,再继续进攻。  

用苗有林的话讲,东流县就像是一根长满刺的荆棘,先逐步削去周边尖刺,待光溜了再最后一咔嚓。  

如今城中品级最高的官是新上任的池州知府,张聪。  

前任已经死于战火了。  

张乃是举人出身,开口礼学,闭口孔孟,属于典型的儒生。在京城补缺等了足足十年,才被吏部那帮缺德鬼给挑出来了,补了这个实缺。  

张聪倒是浑然不惧,  

也许是十年的等待让他精神状态堪忧,也许是想着富贵险中求。  

万一,守住了呢?  

那他就白捡一便宜,知府的乌纱帽就能稳稳戴下去。  

或许阿桂就是看中了他这一点,在行辕简单聊天后就将他发到了东流县,手握重兵。  

城中粮食倒是不缺,火药炮子也不缺。  

百姓大部分都出城逃难了。  

剩下来没走的也就两三千老弱妇孺,苦苦守着那点家当。  

绿营兵们领到了足额军饷犒赏,自然要消费。不吃不喝,死了也带不走。  

尚在营业的几间饭馆、青楼生意兴隆,天天排队。  

倒是让几个掌柜的喜忧参半,喜的是每天银子一筐筐的挣,忧的是不知道还能活多久。  

憋屈了10年,好不容易当上了知府。哪怕城外打的硝烟弥漫,张聪也是要及时享受一下的。  

否则这四品顶戴岂不是白戴了?  

大白天的,他就召了一头牌姑娘在后衙伺候着。  

主打一个前方枪炮齐鸣,后方也枪炮齐鸣。万一城破身亡,死前不留遗憾。  

或许有人觉得好笑,  

但只要代入一个在京待业10年的寒酸士子所遭遇的白眼和辛酸,就很好理解了。  

正所谓:  

一朝得势风云起,万般贪婪满天飞!  

横批:不死不休。  

突然,  

一绿营千总匆匆进衙:  

“报吴军的炮火犀利,东门最后一个据点被摧毁。”  

张聪诧异:  

“城中有1万虎贲,贼军区区千余,优势在我,而且很巨大,为何败了?”  

“贼军的火炮打的又远又准!土垒墙和栅栏拒马挨上一发就散架了,没办法。”  

张聪一咕噜推开女人,匆匆穿好官靴赶到城墙。  

居高临下,视野开阔。  

只见“吴”旗之下,几个方块正缓慢逼近城墙。  

轰,一发炮弹精准的击中城墙,吓的他一哆嗦。  

转头询问:  

“为何他们的炮如有神助?”  

炮手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一脸茫然。手握火把,点也不是,不点也不是。  

张聪闭上眼睛,念念有词。  

突然他睁开了眼睛:  

“本官明白了,妖法,伪吴王他会妖法啊!”  

“传令下去,全城征集狗子,毛色要黑。全城征集女表子,年龄要大。”  

众人恍然大悟,大呼小叫的去执行了。  

大清朝的绿营兵虽然没文化,可十分相信鬼神之说。这2物乃是对抗妖人的神器,信老祖宗的智慧一准没错!  

太阳落山之前半个时辰,  

城外的吴军也收兵缓缓后撤回营,遵循天时。  

夜袭是不可能的!  

那是劣势一方才玩的战术,吴军武器精良,一般都是堂堂正正作战。  

当晚,东流县城乱糟糟。  

残余的7000多绿营兵把城中翻了个遍。  

总共找到了23条黑狗,还有上百个年龄偏大的疑似不正经女子。暂时关在了城门楼子里!待天明后,对抗有妖术加持的火炮。  

次日,  

阴云密布,飘起了小雨丝。  

甘长胜的3个营没有发起进攻,而是默默的在营寨中等待天晴。  

实际上,  

就算是冷兵器军队也很少在雨天打仗。弓箭会完蛋,盔甲会腐烂,靴子会陷入泥坑,人会生病,整个都是一塌糊涂。  

一句话:  

凡遇天雨,任何一支古代军队都会恪守“非必要不作战”的准则。  

此时的长江江面,舟楫连绵。  

悬挂着“吴”旗的船队再次上溯,声势浩大。  

北岸,  

仪征县江滩一处烽火台里的望兵丁手握火把,浑身僵直。旁边就是烽火台,里面堆满了牛粪和湿稻草。  

“不要过来,你们不要过来啊。”  

烽火台2人神经质的念叨着。  

紧张了小半个时辰,他们的神经逐渐松弛。见船队一路向西,似乎没打算找江北的麻烦。  

可这时,  

站在一艘2200料主力战舰甲板之上的李郁,突然下令:  

“靠近北岸,本王想看的更清楚一些。”  

“遵命。”  

水手们连忙调整风帆尾舵,单船离开编队,向北航行。  

众所周知,李郁取名心机满满。  

这种以广东的红单船为蓝本,目前是水师唯一主力战舰的船型,被正式定型为“江南级”。  

而套娃设计,1200料的缩水版船型则是定为“苏松级”。  

目前水师一共有6艘“江南级”,25艘“苏松级”,以及30艘“嵇康级”。  

为了拼凑出这支水师,  

李郁强令征集了治下的一大半优秀船匠,从民间搜罗硬木木材,甚至拆了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