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 让你们去个衣都这么难,将来王爷有令是不是也要权衡利弊?(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装船运到江宁打造刀剑盔甲,还有部分会送到西山岛铸炮。”  

李郁摇摇头,这样太浪费人力了。  

“将我治下各府锻造冷兵器的熟练匠人全部迁到这里,家眷可随行,提供免费房子。”  

“是。”  

张有后又变的很惶恐,手不知往哪儿放。  

李郁忍住怒气,询问他:  

“你觉得问题出在哪儿?怎么提高产量?我希望日产量提高到800支燧发枪、100支大抬枪、50支短手铳。”  

“现在的畜力、水力机床不如西山的那套蒸汽机床。另外就是吸收了大量新手学徒,手艺太差。”  

李郁直接开口,打消了他某种想法:  

“西山枪炮厂的那些熟练匠人不可能都搬到这里。你写封信,让你老爹来协助2个月。”  

“是。”  

离开后,卫队长李小五忍不住小声问道:  

“义父,我们的燧发枪库存还有七万支呢。”  

李郁平静的说道:  

“我正在逐步下发,凡我麾下的非战斗人员也要人手一支,甚至包括家眷。”  

“根据第一军团的经验,至多500发后燧发枪的寿命就步入晚年,散布扩大,建议淘汰。如果是快速不停的射击超过40发,一场战役结束就建议淘汰。”  

“另外,和清军接壤的州县城池需要提前储备大批的粮食武器。一旦打起来,最好做到守军一人两支甚至三支燧发枪,如此才能提高火力密度。”  

“所以,你明白了吗?”  

李小五黯然,点点头。  

这么算起来,产量是真的紧迫。  

这也是参谋本部署理大臣,谭沐光上任后递交的第一份报告――枪炮产量和消耗的分析预测。  

没过几天,老张厂长来了。  

当天就拿出了新的规章制度,每个流程提拔工头一名。  

不合格品率定为1成。  

一旦超过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扣一半。低于这个数字,工头的工钱翻一番。  

另外,以之前的平均产量为基准。  

每超出1成,所有人当月多发1成的奖金。  

简单粗暴!  

将产量和质量的矛盾转化成工头和工人之间的矛盾,同组工人和工人之间的奖金矛盾。  

临走前,他还把儿子训斥了一通。  

告诉他别总把自己当成个技术工匠,如今要学着适应工部督造官的身份,要学会驭人之道。  

若是有刺儿头,你可以叫卫兵抓人呀。  

王爷的煤矿井里,正缺苦役。  

儿子有没有听懂,他不确定。但是孙子张承业是真的听懂了,这让他颇感欣慰。  

总之,老张家后继有人。  

李郁称王的消息,早已传遍了江南。  

而如何“取士”就成了一项万人瞩目的大事。  

多数人倾向于科举旧例,毕竟是实行了2000年的成熟机制,沿用了无数朝代。  

不学圣人之言,不读四书五经,怎么配当官呢。  

这里面,士绅们跳的最欢。  

他们在一切场合,疯狂的夸吴王英明,一定会重拾科举取士的。  

而无数读书人,也在巴望着这一天。  

谁也没料到,一纸王命突然传遍了江南的城镇乡野。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要招生了。  

招生要求:  

识文断字,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具备逻辑思考能力,宣誓忠诚于吴王。  

年龄,15岁以下。  

籍贯,往上追溯到爷爷辈就已经迁居本府。  

身份,无论贫富、绅商匠农,皆可。  

学时2年,学费一年15两,毕业后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州县基层文官职位。  

报名时间,皆止九月初四,日落之时。  

王命一出,先抵达各府城。  

然后传达到各县城,县城再传达给各村公署,做到人人皆知。  

一下子就戳中了江南百姓骨子里最看重的事――教育。  

无数人疯狂的打听消息真假,更有反应快的连夜带娃去东山。  

从看到告示到报名截止,一共就只有三天。  

东山岛猝不及防,迎来了无数人。  

摆摊卖茶水的笑麻了,这可真是卖水的看大河,全是钱。旁边就是太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除了柴禾成本,其他全是利润。  

经济大臣范京深知这事的诱惑力。  

临时调来了民兵和差役200人,刀枪出鞘拦在学校外面。  

黑压压的人群,差点挤塌了报名处。  

读2年书,花30两银子,出来了就能做官。  

这等好事,千载难逢!  

就连往日吵架不爱动手的苏州人,也抡起了拳头和一群松江人打的满地滚。  

就为了先报名,完成那太简单的考试。  

识文断字,这等门槛寒碜谁呀。  

府城酒楼的伙计,也能识二三百字。  

“拉起红绸线。”  

呼啦啦,在场的兵将几匹红绸子撕开,再绑起来,拉出了一道脆弱的警戒线。  

防止人潮冲击学校大门。  

然而,百姓们依旧疯狂往前挤。  

一名骑马的军官感觉不妙,朝天鸣枪暂时震慑住局势后,  

大喊道:  

“诸位,不要挤。”  

“还是那句话,别逼我抓人。”  

“我抓的不是人,是家的祖坟。”  

“你挤的不是警戒线,是你自家的前程。”  

“托吴王的福,你们才有机会见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