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0 一代枭雄,黯然陨落大别山(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大别山,由于山体阻挡了东南季风的缘故,常年雨水充沛。  

入夜时分,又哗啦啦下起了大雨。  

众人纷纷找地方躲避。  

山洞、树下,巨石底下,到处都挤满了人。实在找不到地方的就只能带着斗笠默默的蜷缩成一团。  

即使是夏天,人淋雨久了也会失温死亡。  

洪教主答道:  

“伏击地点选择好了吗?”  

一员老兄弟答道:  

“选好了,到时候前面一堵,两边山坡往下一冲。和官兵拼大刀片。”  

所有人都默默点头,这种天气确实只剩下大刀片。火药潮了!弓弦泡烂了!  

加之山道崎岖,官兵也不可能携带火炮。  

而且一路被追杀,从未敢回头死战过。官兵正骄横,肯定想不到自己还敢杀回马枪。  

外面淅沥沥的下雨,山洞里的人默默吃点东西,然后闭眼休息。  

从武汉府一路逃到大别山,大几百里行程,太累了。  

辉煌只是短暂的,好日子没过到半年,就又回到原形了。  

司马尚很后悔,望着周围呼呼大睡的教徒们,心生厌恶。  

自己可是进士出身,前四品大员,被裹挟跟着这帮村夫闹造反,建什么狗屁圣国。  

还是个短命的正权。  

放到史书上,也就够10个字的分量。  

甭说媲美陈胜吴广了,连踏马的金川部都不如。  

过了一会,他挪到山洞深处,轻轻碰醒了一个曾经做过湖北漕丁的教徒,轻声问道:  

“这里距离江宁有多远?”  

被碰醒的汉子刚想发火,看见了半块干饼子。  

连忙接过,边吃边说:  

“一路往南翻,看到长江,然后渡江过去,再沿着长江一路往下走,大概要走个400里吧。”  

“司马大人,你问这個干嘛?”  

“哦哦,本官想找江南的外援。天下义军是一家嘛。”  

次日午后,伏兵就位。  

洪教主不知是出于什么考虑,居然也主动参战了。他的身影倒是让埋伏在山坡上的信徒们士气提高了许多。  

当天官兵没有出现。  

所有人苦苦熬了一夜,不敢撤下去。打埋伏就是看谁有耐心。  

次日上午,官兵的大队人马出现了。  

领头的是武昌绿营守备张九佬,带着2000多号人。  

“弟兄们加把劲,这一趟所有人的赏银可都不低。”  

兵丁们默默的在泥泞路上跋涉,很疲惫。  

但是看在赏银的份上,还是坚持坚持吧。  

一个教匪人头5两,赏格可以了。  

抚远大将军很大方,偶有百姓首级掉入教匪首级当中,也不细查。  

当然了,这个比例要牢牢控制好。  

目前是默认不超过1成!  

大家也不知道是谁默认的,总之规矩就是规矩,所有人都得遵守。  

谁敢吃着碗里的饭,砸了大家的锅。就甭怪大家不认同袍情谊!  

行业风气要靠所有人共同维护。莫要做那短视之事,将行业做烂。  

这个现象看似很好笑,实际上很严肃。  

张九佬部在前,成都副都统歧征部在后,两部相距20里左右。  

没人对此提出异议。  

绿营兵在前,八旗老爷在后,这显示的是尊卑有序。  

前面是绿营兵杀贼,后面是八旗兵找一找老百姓,宣扬一下天威。  

所得首级赏银七三分成。绿营兵拿7,八旗兵拿3,很合理。  

而且有八旗兵的见证,领赏银的时候胥吏们绝不敢刁难。  

路过城池索要粮米肉蔬的时候,士绅地方官也不敢讨价还价。说吃你10头猪,那就10头猪。敢少了一个猪蹄,八旗老爷就要当场杀人。  

两方配合久了,关系日益和谐。在军报中,歧征甚至写出了“吾两军配合,天衣无缝,好的没法再改进了。”  

阿桂看了,大笑三声。  

暗赞张九佬和歧征两位将官都是妙人,待打完仗他要认真提拔一下。  

到了他这个程度,压根不想给自己揽功劳。  

到顶了,没法升了。  

只想着多分润出去一些军功,扶持门生故吏,心腹悍将。  

自己百年之后,子孙后代才会有延绵不绝的福气。  

大清朝人心虽然黑,可有些方面没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例如:同窗同年之谊、座师恩相后人之托。  

捏着鼻子也要办,否则传出去会成为公敌!  

“教主,打吧?”  

几个老兄弟凑过来,轻轻说道。  

4000对2000,又是纯冷兵器作战,优势在我!  

洪大昌点点头,身边一人立即打了唿哨。  

两边山坡上立刻站起几排人,狠狠的掷出石块。  

中伏!  

张九佬瞬间下马,夺过一块盾牌。  

他亲眼目睹身边一个绿营兵被砸到了脑袋,鲜血飞溅,人当场就昏迷了。  

“教匪有埋伏。”  

“敌袭,敌袭。”  

绿营兵混乱了好久才勉强乱糟糟的整队摆出了阵型,惊恐的看着漫山遍野冲下来的教匪。  

“你,骑上马去找都统要救兵。告诉他,所有教匪都在这,包括教匪首领。”  

“是。”  

一名绿营兵接过张九佬的战马,俯身冲出了埋伏,一溜烟顺着来路消失在了山谷拐弯处。  

有白莲瞅见了,只当是胆小逃命的,没有追赶。  

这就是正规军和义军的区别,  

若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