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 兵源如此下去,怕是会留下巨大隐患(2/3)
帝国版图腹心,军事地位不高。因而没有驻防八旗,整个省仅有1万多绿营兵力。
皖南区域一共4个营。
这4个营的大部分兵力还被明亮征调,在板桥之战当中全军覆没。
此时除了池州府城还有千余绿营兵防御之外。
整个皖南都处于极度的空虚状态,只要一两个营就可以摧枯拉朽。
李郁听取了斥候的汇报后,既喜又忧。
喜的是,地盘又扩大了。忧的是,兵力被摊薄了。
“义父,募兵吧?”李小五说道。
“我正在琢磨此事。”
见义父沉思,李小五猜到了几分,询问道:
“义父,可是为兵源担忧?”
“是啊。江南百姓视从军为洪水猛兽,做佃户都不愿当兵。淮西汉子倒是愿意,可如今李家军序列中皖人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6成。再增加怕是要留下隐患。现在我可以用饷银和军规笼络住他们,可一旦他们成长为了我军的中坚力量,就会拥有自己的想法了。届时,除了北伐和从龙之功,我想不到什么可以稳稳驾驭他们的。”
李小五默然,突然说道:
“参谋本部。”
林淮生来了,他亦有相同的顾虑。
汇报道:
“第一军团补充了2个营的淮西兵源,战场表现很不错。”
“虽是新兵,可大多骁勇善战,悍不畏死。打进江宁时,其中一个营进攻速度奇快,从定淮门一口气杀穿全城,伤亡率也是全军团最高的。”
“哦对了,这是立功名单。”
李郁接过瞅了一眼,一半是淮西兵。
按照事先制定的赏罚措施:一口气要升任9个副队长,4个队长,还有2个营指挥使。
“主公?”
“照办,我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朝令夕改的正治是走不远的。”
“遵命。”
“赏银、抚恤都发了吗?”
“按照主公的吩咐,在每营文书的见证下,发到了士兵的手中。”
“反响如何?”
“欣喜若狂,欢呼主公万岁。”
李郁笑了笑,又叮嘱道:
“第一军团预计会驻扎江宁很长一段时间。军营要和民宅区域分开,尽量做到泾渭分明,不得有来往。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纯洁!”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
李小五提醒道:
“那他们拿了赏银,总是要花的。总不能”
这句话提醒了李郁,他立即抽出一张纸,写了百余字的简要措施——《关于做好李家军营区经济的若干想法》。
自己出资在营区里开设店铺,涵盖吃饭、喝酒、喝茶听评书、澡堂、日用杂货等行业,定价略低于市场价。
从当地百姓中雇佣伙计,注意身家清白。只拿固定工钱,不和业绩挂钩。宣传署派出的说书先生,注意引导。
如此一来,一箭双雕。
既回笼了部分军饷,又阻隔了军队和地方过多接触,腐蚀战斗力。
“来人。”
“将此信交给胡师爷,让他牵头办理,特批经费1500两,在江宁城试点。”
“淮生,你趁着最近这段时间,在江宁募兵1000人。我想经历了围城期间奸商和清廷的摧残,江宁或许会有一些人愿意从军。”
“遵命。”
林淮生走了,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第一军团经历了常州战役,江宁战役,板桥战役,好不容易有个缓缓的机会,正好补充伤亡缺口,厉兵秣马。
火炮火枪修缮维护,士兵们养精蓄锐。
炎炎夏日,即使是本地人都觉得疲惫,何况是北方来的清军呢。
扬州府仪征,江北大营连绵10里。
在烈日之下,军旗一动不动,死气沉沉。
兵丁们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躲在树荫下,太阳下山前后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集体下长江纳凉,顺便洗去臭汗。
然后才有胃口吃点东西。
乾隆四十一年的夏末,异常闷热。
陕甘绿营兵连吃油泼面都提不起精神了,可见战斗力是真的下滑严重。
海兰察巡视大营后,默默的给乾隆上密折。
他是文盲,只口述,自有军中文书代笔:
“奴才海兰察冒死上奏,扬州暑热难耐,在八月半之前都不宜用兵。土尔扈特、土谢图汗骑兵乃北方劲旅,或可晚至。以免人马染病,难以治愈。”
“奴才斗胆,取江南当先控长江。贼船犀利,窃据崇明。时常滋扰北岸”
突然,帐外一片喧嚣。
一戈什哈掀开帘子,气急败坏道:
“都统,贼船又来了。”
海兰察骑马赶到长江畔,见上百人正狼狈的往岸上爬。
江水一片血红,尸体漂浮。
一艘小型战船,炮口冒着袅袅白烟驶入青纱帐,深藏功与名。
“传令,禁止兵丁再下长江,违令者斩。”
“嗻。”
江北大营的兵丁们,从此只能在小河沟里纳凉降温了。
海兰察手里没有战船,只有百余条民船漕船,无法反制。
而李家军水师的战术实在阴险。
从崇明或者是太仓港出发,以小型战船滋扰轰击下水游泳的清军,嚣张无比。
若不是忌惮清军在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修筑了4处炮台。刘武早派战船杀进大运河,炮轰扬州城了。
不过,他从没放弃这个打算。
炮击淮扬一
皖南区域一共4个营。
这4个营的大部分兵力还被明亮征调,在板桥之战当中全军覆没。
此时除了池州府城还有千余绿营兵防御之外。
整个皖南都处于极度的空虚状态,只要一两个营就可以摧枯拉朽。
李郁听取了斥候的汇报后,既喜又忧。
喜的是,地盘又扩大了。忧的是,兵力被摊薄了。
“义父,募兵吧?”李小五说道。
“我正在琢磨此事。”
见义父沉思,李小五猜到了几分,询问道:
“义父,可是为兵源担忧?”
“是啊。江南百姓视从军为洪水猛兽,做佃户都不愿当兵。淮西汉子倒是愿意,可如今李家军序列中皖人所占比例已经超过了6成。再增加怕是要留下隐患。现在我可以用饷银和军规笼络住他们,可一旦他们成长为了我军的中坚力量,就会拥有自己的想法了。届时,除了北伐和从龙之功,我想不到什么可以稳稳驾驭他们的。”
李小五默然,突然说道:
“参谋本部。”
林淮生来了,他亦有相同的顾虑。
汇报道:
“第一军团补充了2个营的淮西兵源,战场表现很不错。”
“虽是新兵,可大多骁勇善战,悍不畏死。打进江宁时,其中一个营进攻速度奇快,从定淮门一口气杀穿全城,伤亡率也是全军团最高的。”
“哦对了,这是立功名单。”
李郁接过瞅了一眼,一半是淮西兵。
按照事先制定的赏罚措施:一口气要升任9个副队长,4个队长,还有2个营指挥使。
“主公?”
“照办,我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朝令夕改的正治是走不远的。”
“遵命。”
“赏银、抚恤都发了吗?”
“按照主公的吩咐,在每营文书的见证下,发到了士兵的手中。”
“反响如何?”
“欣喜若狂,欢呼主公万岁。”
李郁笑了笑,又叮嘱道:
“第一军团预计会驻扎江宁很长一段时间。军营要和民宅区域分开,尽量做到泾渭分明,不得有来往。军队要保持战斗力,就必须纯洁!”
“主公放心,属下明白。”
李小五提醒道:
“那他们拿了赏银,总是要花的。总不能”
这句话提醒了李郁,他立即抽出一张纸,写了百余字的简要措施——《关于做好李家军营区经济的若干想法》。
自己出资在营区里开设店铺,涵盖吃饭、喝酒、喝茶听评书、澡堂、日用杂货等行业,定价略低于市场价。
从当地百姓中雇佣伙计,注意身家清白。只拿固定工钱,不和业绩挂钩。宣传署派出的说书先生,注意引导。
如此一来,一箭双雕。
既回笼了部分军饷,又阻隔了军队和地方过多接触,腐蚀战斗力。
“来人。”
“将此信交给胡师爷,让他牵头办理,特批经费1500两,在江宁城试点。”
“淮生,你趁着最近这段时间,在江宁募兵1000人。我想经历了围城期间奸商和清廷的摧残,江宁或许会有一些人愿意从军。”
“遵命。”
林淮生走了,他肩上的担子很重。
第一军团经历了常州战役,江宁战役,板桥战役,好不容易有个缓缓的机会,正好补充伤亡缺口,厉兵秣马。
火炮火枪修缮维护,士兵们养精蓄锐。
炎炎夏日,即使是本地人都觉得疲惫,何况是北方来的清军呢。
扬州府仪征,江北大营连绵10里。
在烈日之下,军旗一动不动,死气沉沉。
兵丁们要么躲在帐篷里,要么躲在树荫下,太阳下山前后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光。
集体下长江纳凉,顺便洗去臭汗。
然后才有胃口吃点东西。
乾隆四十一年的夏末,异常闷热。
陕甘绿营兵连吃油泼面都提不起精神了,可见战斗力是真的下滑严重。
海兰察巡视大营后,默默的给乾隆上密折。
他是文盲,只口述,自有军中文书代笔:
“奴才海兰察冒死上奏,扬州暑热难耐,在八月半之前都不宜用兵。土尔扈特、土谢图汗骑兵乃北方劲旅,或可晚至。以免人马染病,难以治愈。”
“奴才斗胆,取江南当先控长江。贼船犀利,窃据崇明。时常滋扰北岸”
突然,帐外一片喧嚣。
一戈什哈掀开帘子,气急败坏道:
“都统,贼船又来了。”
海兰察骑马赶到长江畔,见上百人正狼狈的往岸上爬。
江水一片血红,尸体漂浮。
一艘小型战船,炮口冒着袅袅白烟驶入青纱帐,深藏功与名。
“传令,禁止兵丁再下长江,违令者斩。”
“嗻。”
江北大营的兵丁们,从此只能在小河沟里纳凉降温了。
海兰察手里没有战船,只有百余条民船漕船,无法反制。
而李家军水师的战术实在阴险。
从崇明或者是太仓港出发,以小型战船滋扰轰击下水游泳的清军,嚣张无比。
若不是忌惮清军在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修筑了4处炮台。刘武早派战船杀进大运河,炮轰扬州城了。
不过,他从没放弃这个打算。
炮击淮扬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