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6 江宁演讲,煤铁复合体的一大步(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征税细则里没有提及剃头行业,因为这个行业已经不存在了。  

第二军团的兵一夜之间将全城的剃头佬都抓了。至于怎么处置的,李郁没关心,也不会有人告诉他。  

杭州城的士绅商贾群体,终于交出了投名状。  

一成的人选择了第三种方案,其余人全部选择了第一种方案。  

没有人选择第二种方案,说明脑瓜子还是清醒的。  

交出一半家产然后安全离境?  

李郁肯定会派人追上去的,否则就是把银子送给清廷买炮弹!  

士绅们在本地盘根错节,经营数代,编织了一张人脉网。  

一旦离开了祖地,到了外地,那就要面临被别人操控的网捕猎!  

人离乡贱,可不仅仅是针对穷人。  

富人,也是一样在李郁的授意下,麾下地盘所有州县均派2人为代表来杭州城参观。  

无他,就是告诉这些人自己要做什么。  

上百号商贾士绅代表,讪讪的参观了征税的过程。  

周师浩告诉他们:  

“我军只征收正税,不增加其他杂捐。凡是有私下索要行为的,一经查实,处罚严厉。”  

“大帅希望伱们都记住,他是个重视契约的人。”  

“我想你等都明白,契约这两个字的背后深层含义。”  

众人点头默然,虽心存期待,但不敢轻信。总之,李郁自从拿下江南后没有胡乱拿士绅开刀就是了。  

当天的吹风晚宴上,  

李郁也当着所有人的面,强调了一件事:  

“我不会因为你们挣了大钱,而痛下杀手。但是胆敢拒绝交纳税银的,还有私下和清廷勾结想谋反的,我都会重重的处罚。”  

一名杭州商人起身,拱手询问道:  

“请问大人,这两件罪名,如何判定?”  

李郁眼睛一亮,瞅着这个貌不惊人的商人,答复道:  

“证据!而且是会公布于众,让诸位都看见的证据。前一桩罪是处以十倍起步的罚银。后一桩,是主犯斩首余者充军抄家。”  

“谢谢大帅。如此杀人,我等心服口服。”  

所有人都若有所思的琢磨着对话里的含义。在场的都是人精,无需点破。  

李郁又端起酒杯:  

“俗话说,观其言而察其行!我希望,在我的治下能够出现一个稳固的,互相信任的商正同盟。”  

“诸位尽管投资丝棉织机、投资工矿、投资造船制车,把税银交给我,我会为你们的商业护航。”  

“干杯!”  

吹风酒宴后,  

李郁一口气签发了12张开矿许可证(期限为5年),根据开采资源的不同,分别收取了2000两到10000两不等的手续费。  

说实话,约等于白送。  

纯属千金买骨的行为,做给后来人看的。  

那位当众询问“根据什么定罪”的商人,获得了一张“铅锌矿”的开矿准许。  

而李郁,匆匆安排了浙北人事后就离开了。  

在湖州府过小日子的刘阿坤随即进驻杭州府,任杭嘉湖地区防御官。  

而第2军团,则是暂时一分为二。  

苗有林率部进攻西边的余杭县。  

而郑河安,率3个营向东南方向进攻,拿下绍兴府萧山县。  

如此就好似螃蟹的两个钳子,拱卫杭州城。或者说是左右勾拳,防御浙北清军来犯。  

从情报来看,浙北清军已经残废了。  

全歼了杭州清军还有乍浦八旗,清廷在整个浙北的军事存在感已经很微弱了。  

临行前,李郁叮嘱郑河安和苗有林两人。  

待拿下余杭和萧山后,可以麾下兵力四处征伐。  

苗有林负责肃清杭州府底下的诸县。而郑河安则是负责蚕食绍兴府,尽可能的杀伤清军,扩张地盘。  

同时将新建造的水师三艘嵇康级平底战船,拨给杭州城的刘阿坤节制。  

必要时,他可出动战船支援。  

而苗、郑二人最眼热的第二军团总指挥的宝座,暂时由李郁兼任。  

一桃激励二士,想必效果会很好。  

驻扎在桐乡县的苗部老弟兄,也挥泪一分为二。  

一部分进驻余杭,成为甲士营。  

另外一部分无心打仗的就地解甲归田。  

李郁告诉他们,先到东山步兵士官学校进修1个月。  

之后就可以安心的在桐乡县,每日到新兵训练营点卯,负责2个时辰的新兵训练,然后快乐的回家,老婆孩子热炕头了。  

这些人当中有很多是跟着苗有林从贵州,从皖南一路拼杀出来的老弟兄。  

战场经验丰富,训练民兵问题不大。  

而且这些人在体罚方面,比东山步兵士官学校出来的那些人更加心狠手辣。  

江南募兵多是流民、破产贫民、还有各路泼皮混混。  

正经百姓,少之又少。  

所以李郁很重视淮西兵,派了一队人便装进驻角斜盐场,归盐场大使指挥。活动经费也追加了2000两,用于打点人脉。  

郑河安转入了军职,不便继续从事募兵。就从他的同乡小兄弟里挑选了3人继续在皖北活动。  

在清廷做出反应之前,必须尽可能的多偷采“兵员资源”。  

“前面是何地?”  

“拱宸桥。”  

李郁站在甲板上,望着这座三孔石拱桥。  

“杭州人说,看见拱宸桥就说明到了杭州。那咱们此刻就是离开杭州城了。”  

坐船是一艘快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