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 这世道如此残忍,你欲如何抗争?(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意为他而死。  

至于说,关怀普通信徒,送汤药,问寒暖,为死去的家人做法事,等等一系列常规做法,他都有涉及。  

而他倾注了无数希望的“火枪圣军“也逐渐成熟。  

足足2500人,人手一杆火绳枪,队列整齐,士气昂扬无比。  

洪大昌从他们的眼神里,就看出来了,这些人不畏死。  

火炮很少,而且老旧。  

看到炮,他就想起了江南素未谋面的那个姓李的家伙。  

明堂,白莲教当中负责信众事务的堂口。  

堂主过来,悄悄禀告了最新的数据:  

“大巴山里的营地、矿山,饿死了1600余人。郧阳府各营地,饿死了700余人。大多是老弱妇孺,骨干信徒和战兵都保住了。”  

“好,好。”  

洪大昌虔诚的闭上了眼睛,双手合十,念念有词。  

熟悉的信徒都知道,这是念的自创“弥勒醒世经”,超度那些可怜人。  

教主心善,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死者,都会这样祈祷一番。  

据说,得到祝福的死者,会进入小天堂。  

虽然高层都清楚是假的,可底下信徒坚信是真的。  

一小撮骗子,和一大群傻子,构成了无比真实的小社会!  

“郧阳府城,渗透的怎么样了?”  

“按照您的吩咐,派遣了300名忠诚的老弟兄混进去了。到时候,里应外合拿下府城。”  

“好,好。”  

“教主,我们何时发动?”  

“再等等,再等等。”  

“持续等下去,属下担心会暴露?昨日县衙还派人来询问,我们这村子怎么多了许多陌生面孔。”  

“呵呵,送些银子去。”  

洪大昌很不屑,清廷最底层的衙门胥吏是什么货色,他最清楚了。  

他们只认银子,其他一概不论。  

等到起事,这些银子还会回到圣库当中。  

“王堂主,草民愚昧懦弱,这是一个让他们皈依我们的好机会。”  

“没有足够的苦难,愤怒,荆襄的大火烧不旺。”  

“还有嘛,我不想让东边的一位同行不干活,光吃红利。”  

王堂主小心询问道:  

“可是苏州府那个善造火器的李郁?”  

“正是。”  

“他们也要起事吗?”  

“潘圣女传回了书信,对李郁大为赞扬。我看这妮子得召回,好好注入一些白莲正气,免得被妖邪迷了心智。”  

见教主王顾左右而言他,王堂主也就知趣的岔开了话题。  

离开时,他掏出一个小盒子。  

“这是何物?”  

“关外的人参,教主辛苦,每日两碗薄粥实在是扛不住。属下瞧着心疼。”  

洪大昌笑着接过,说道:  

“据说清廷大臣们上早朝的时候,都会含一片。人参集天地日月精华,耐饥益气。本教主也效仿一回。”  

这段时间他真有些扛不住了,毕竟也是奔四的中年人了。  

紫禁城,传来了最新的旨意。  

尝试第一次海运漕粮,规模20万石。  

漕运总督主办,钦差钱峰协办,起运地点就定在太仓州!  

从太仓港出发,海船半天就离开了长江口,汇入黄海,然后一路向北,抵达大沽口。  

平底漕船无法渡海,扛不住风浪。  

所以,就地打造海船。  

所需船材,由安徽提供。所需匠人,由两广派遣。所需银钱,由江苏承担。  

总之,在皇帝眼里天下一盘棋。  

还有一桩很敏感的人事变动,两广总督李侍尧,即日起调任两江总督。  

李郁看到邸报抄本的一瞬间,就握紧了拳头。  

他意识到,刀锋越来越近了。  

李侍尧这人很贪,也很忠诚,热衷于武力解决问题。  

这家伙的嗅觉敏锐,谁出头就打谁,在两广杀人如同砍甘蔗,愣是把暗流涌动的天地会和宗族势力打的没脾气。  

大清龙旗,稳稳地飘扬在两广的地界上。  

就连狡诈的英商也没讨到便宜,还僵着,十三行集体赋闲。  

颇有其祖,李永芳的狠辣狡诈之风!  

“留给乾隆的时间不多了,留给我们的时间也不多了。”  

“夫君有什么想法吗?”  

“抓紧时间,把咱们的盐在江南全线铺货。有阻力就砸银子。”  

“若有的人砸不动呢?”  

“啊,他们是觉得我李郁转型了,提不动刀了吗?老规矩,运河那么长,哪儿不能抛。”  

两浦盐场的制盐、售盐一揽子工作,是胡灵儿牵头负责的。  

账目独立,人员独立。  

销售网络却是现成的,用的是煤饼店!  

将煤饼店腾出一半空间,又或者是稍作拓展,买下隔壁铺子打通。  

煤饼是黑的,盐是白的。  

客人进店一看,半黑半白,从黑到白,大有深意。  

总之一句话,今日的李大官人,不同于往昔的李大官人。  

(本章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