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大清忠诚,日月可鉴,铁骨铮铮,你若不信,可以去告发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事,为何嘲讽?本官还巴望着皇上他老人家赏下个布政使的头衔呢。”  

“若无意外,三五年您就能位列封疆。”  

面对李郁的恭维,黄文运摆摆手,压低声音问道:  

“市面上有一些传闻,你听说了吧,你怎么看?”  

“事关中枢,不敢妄议。”  

“不,今日之聊天,你知我知。本官是真想和你探讨一下。”  

李郁收起笑容,坐直了身子:  

“天下不稳,有隐隐大乱的迹象。”  

“何地?何人?”  

“江南、荆襄、两广,都有摇摇欲坠之状。这大清看似铁板一块,实则处处隐忧。”  

“消息从何而来?”  

“江湖、庙堂皆有谣传。”  

黄文运忍不住笑了,觉得这话有些滑稽,反问道:“既是谣言,你还信?”  

“您可曾听说过,谣言就是遥远的预言?”  

黄文运语塞,过了一会才缓缓开口道:  

“不知为何,本官竟然觉得你这番诡辩并不完全荒诞,似有一些道理。”  

李郁叹了一口气:  

“所谓谣言,都是有出处的。某方势力先抛出来,投石问路,视各方反应而决后手。所谓,遇事不决,谣言而行,成本低,收益快,进可雷霆执行,退可顺应民意,又何尝不是老成谋国之策呢?”  

砰,黄文运一拍扶手,激动而起。  

“贤弟,你这番话振聋发聩,点醒了本官。像,太像了。”  

李郁微笑,得意的端起茶碗。  

心想,你又掉坑了。  

果然,接下来的步骤就不需要自己推动了。  

他主动询问道:  

“贤弟,我们该怎么做?”  

“在下建议,无论是国祚绵长,还是末唐割据隐相,我们都应该早做准备。当然了,咱们对于朝廷的忠心,日月可鉴。但圣人又说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一颗忠心,两手准备!”  

黄文运眼睛发亮,瞪得老大:  

“如何准备?”  

“备粮,备兵,备银,按大清律,失城官是死罪,您是牧守,无路可退。若乱局如清晨露珠,转瞬即逝,则上交朝廷,做一方名臣;若愈演愈烈,宵小横行,则安靖地方,自成一体,也会更得朝廷倚重。大人,您觉得呢?”  

密室内,安静的让人心悸。  

黄文运终于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  

“你说的很对。”  

“大人,这第一把火就由我来烧吧。您默许就成。”  

“你讲。”  

“东山团练,要扩编!苏州城防,得换成咱们的人。”  

“李郁,你对天发誓,你是不是早有准备?”  

面对有些激动失控的黄文运,李郁起身拱手道:  

“大清忠诚,日月可鉴,铁骨铮铮。伯父若是不信,可去告发我!”  

“哎,你别这么激动。坐下来,我们细聊。”  

2个时辰后,李郁才悄然离开了府衙。  

黄文运将他一直送到门外,又拍着他的手说道:  

“你尽管放手去办,胆子再放大一些,步子再迈大一些。底下有人呱噪,本官替你兜着。”  

李小五正从拴马桩上,取下缰绳。  

恰好听到了这一番话,为了不笑出来,憋得手都抖了。  

他心想,胆子再大那么一丢丢,这苏州就要改李州了。  

搞不好,隔壁吊州也给改个姓。  

整个江苏,都陷入了魔怔。  

江北,六字箴言已经传到了江宁府,甚至传到了淮安府。  

钱峰痛哭流涕,面北磕头,写了请罪折子,又立下了军令状。  

再有1个月,若是漕运还不恢复,他就不回京了,跳长江去!  

还有,如果不能揪出幕后主使,  

他就自戳双目做个瞎子,在这扬州城做一辈子乞丐。  

如此豪迈的誓言,令扬州府上下战栗。  

从胡知府以下,到普通衙役,都发了癫,满大街的乱窜。  

发了狂的征民夫,征粮,征线索。  

盐商黄得生,自从上次吃了米总商家宴后,真的胖了半斤。  

这让饱受消瘦之苦的他,大为惊奇。  

臭骂了一顿自家的厨师,全赶到了米总商府邸的厨房,学先进庖厨理念。  

富态,才气派!  

“老黄,最近这扬州城吃官饷的,都中邪了吧?他们啥时候办差这么积极过?走路都是小跑的。”  

“老米,这你就不懂了。还不是因为钦差大人立下了军令状?”  

“你是说这帮王八蛋心疼钦差钱大人,怕他完成不了真投了长江?”  

“天真,太天真了。”黄得生恨铁不成钢的说道,“钦差大人在投长江之前,会先把胡知府扔下去打个窝,所以呢,知府大人就得抢先把府衙属官扔到长江打窝,属官们咋办,先把衙役书办们扔长江打窝。这压力,就一层层的加码传递,他在拿自己的命打窝。明白了吧?”  

“晓得了。”  

米总商恍然大悟,钦差大人高啊,打窝原理!  

富察氏府邸,一片哭啼。  

满府皆缟素,灵堂里人来人往。  

各级官吏,纷纷来缅怀这位“英龄早逝”的勇将。  

于敏中也来了,众人纷纷让开道路。  

这位军机处老臣在灵堂哀叹道:“富察氏,满门忠魂。”  

见礼后,又在仆人的搀扶下离开了。  

又过了好一会,听的门口大喊:“皇上驾到。”  

府内所有人立即跪地,哭的更伤心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