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正治,是理想主义者搭台,投机者登台(3/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从布政使衙门收集的邸报来看,潘赛云所言非虚。  

鄂豫陕交界处,暴雪成灾。  

压垮房屋数千间,冻死牲畜、庄稼无算。  

当地的粮价已经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每斤200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一个手艺人,每月挣2两左右,也就是2000文左右,只能买10斤白米。  

换成粗粮,再采些野菜,一起兑进去,能养活自己,还有一个妇孺。  

仅仅是饿不死,勉强活着。  

其余家庭成员只能走向死亡!  

而且,这还是拥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  

在大清朝,没手艺,只有一膀子力气的百姓是大多数,这些人的境遇只会更可怕。  

或许会有人说,农户们拥有田地,不会太差。  

这是幼稚的想法。  

古人总结过“小灾避于城,大灾避于野”。  

饥荒,自然灾害之类的统统算是小灾。王朝颠覆一类的战争,才算是大灾。  

所以不难推论出,鄂豫陕的乡间,此时更糟糕。  

李郁透过邸报,看到了六个字:岁大饥,人相食。  

胡师爷于昨日登船走了,  

他毕竟是领着漕运总督高薪的幕僚,得忠于雇主。  

虽然不能帮着疏通运河,可是会帮着脱罪甩锅。  

“你们俩都说说?”  

胡灵儿先开口了,眉头紧蹙:  

“妾身觉得,白莲祸乱一起,怕是湖北糜烂,甚至有可能影响到长江流域。”  

“你觉得清廷平定不了?”  

“不,被平定只是时间问题,还有靡费钱粮多少而已。妾身只是在想,白莲之乱控制在何等规模,对夫君最为有利。”  

李郁摇摇头:  

“这个不必苦恼,兵无常势水无常态。再说了,我对白莲的影响有限。”  

杨云娇轻轻说道:“  

“妾身觉得,湖北白莲教乱一起,朝廷的注意力和兵力都会集中到那里,我们当抓住这个时机,快速发育。”  

李郁抽出时间,接见了有功之臣,王六、李大虎、李二狗。  

两位义子,骄傲的像公鸡。  

这让亲卫队长李小五眼馋不已,也提出了想做个先锋将军的想法。  

李郁不置可否,但是让大虎担任了亲卫队的副队长。  

同时兼任了“童子营”的枪炮教官。  

童子营规模一直在扩大,已达到500人规模,但是从未正式参战。  

装备精良,训练一日不拉,忠诚教育更是不敢放松。  

每次检阅之时,众人都能看的出来,这些少年的眼神里是狂热,是一种对于神的膜拜。  

而其中不足五分之一的少女,同样参与军事训练。  

杨云娇悄悄提出,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好分营而治,避免尴尬。  

于是,李郁给这些少女另辟一营。  

军事训练减半,文化教育上马。  

让这些义女,逐渐进入内政、后勤系统。  

授课的老师,由自己和胡灵儿、杨云娇分别担任,授课内容以实务为主。  

打发了两个义子,李郁单独召见了王六。  

“拜见主公。”  

“不必多礼,坐吧。”  

王六看起来比从前多了几分从容,战场锻炼人啊。  

一场生死大战下来,人就脱胎换骨了。  

李郁一言不发,就这么看着他。  

王六心里有些发毛,拱手问道:“主公有什么任务,尽管吩咐。”  

“听说,你还是想去工矿做事?”  

“是的,在下这辈子就是个劳作命,若是让我做文官,或者统兵都不太适合。”  

“你能如此坦诚,我很开心。”  

李郁展开一张地图,示意王六过来。  

“徽州府此处有一煤矿,乃是我麾下产业。因为是从其他富商手中购买的,一直缺乏有效的管理。产量低下,利润乏力。你去做个矿长吧?”  

“半年,我定然让它焕然一新。”  

“将矿工们组织起来,修一座小型堡垒,半年内煤炭产量翻一番。需要什么支援吗?”  

“银子,还有人。”  

“我给你2000两启动银子,再从江北灶丁里挑选50人配齐火器,随你赴任,怎么样?”  

“谢主公,临行前我想去看看二虎兄弟,不知可否?”  

“去吧,到胥江码头找他。”  

杨云娇从屏风后转出:  

“夫君,此人外放任职,拥有地盘,会不会是放虎归山?”  

李郁诡异的看了她一眼,说道:  

“正治,是理想主义者搭台,投机者窃取成果!”  

“王六他是个理想主义者,即使割据一方也不足为虑,暖个场而已。相比而言,咱更应该警惕苗有林!”

章节目录